自測題
(1)愛好讀書學習?
(2)積極參加有益的社會活動,保持良好的人際交往?
(3)心態平常,情緒樂觀,豁達開朗,不計較瑣碎小事?
(4)重視營養,膳食合理?
(5)控製肥胖,努力預防或控製高血壓、糖尿病?
(6)無腦外傷及煤氣中毒?
如果對上述回答都是肯定的,那麼會對老年性癡呆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
一、積極預防疾病發生、發展
1.預防疾病發生的日常生活要訣
日本預防癡呆協會最近邀請研究癡呆醫學的專家擬出預防老年性癡呆的10大要訣。這10大要訣是:
(1)飲食均衡,避免攝取過多的鹽分及動物性脂肪:
一天食鹽的攝取量應控製在6克以下,少吃動物性脂肪及糖,對於蛋白質、食物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要均衡攝取。
(2)適度運動,維持腰部及腳的強壯:
手的運動也很重要,常做一些複雜精巧的手工會增強腦的活力,此外,若經常從事烹飪、寫日記、吹奏樂器、畫畫等都有預防癡呆的效果。
(3)避免過度喝酒、抽煙,生活有規律:
喝酒過度會導致肝機能障礙、引起腦機能異常。一天喝酒超過0.3升以上的人比起一般人容易得腦血管性癡呆。抽煙不隻會造成腦血管性癡呆,也是心肌梗死等危險疾病的重要原因。
(4)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和肥胖等疾病:
早發現、早治療。
(5)小心別跌倒,頭部摔傷會導致癡呆:
高齡者必要時應使用拐杖。
(6)對事物常保持高度的興趣及好奇心:
可以增加人的注意力,防止記憶力減退。老年人應該多做些感興趣的事及參加公益活動、社會活動等來強化腦部神經。
(7)要積極用腦,預防腦力衰退:
即使在看電視連續劇時,隻要能隨時說出自己的感想便可以達到活用腦力的目的。平時生活中通過讀書發表心得,下棋、寫日記、寫信等都是簡單而有助於腦力的方法。
(8)隨時對人付出關心:
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找到自己的生存價值。
(9)保持年輕的心態,適當打扮自己。
(10)避免過於深沉、消極、唉聲歎氣,要以開朗的心情生活:
高齡者常須麵對退休、朋友亡故等失落的情景,很多人因而得了憂鬱症,使免疫機能降低,沒有食欲和體力,甚至長期臥床。
另外,較差的身體功能表現與癡呆發生風險增加相關。根據2006年5月22日的《內科學年鑒》上的一項報告提示,運動功能降低發生於認知損害之前。在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中,美國健康協作組的EricB.Larson博士及其同事評估了年齡為65歲以上的2288名受試者的身體功能狀況,然後從1990年至2003年10月隨訪受試者癡呆和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情況。他們使用了4項試驗來測量身體功能,包括行走、從坐姿到站起的時間、站立平衡和握力。研究者報告,在隨訪期間共有319名受試者發生了癡呆,這其中包括221例阿爾茨海默病。較高的身體功能評分(>10分)者當中,癡呆的年齡特異性發生率為每年每1000人中有17.4人發病,而較低評分(10分或以下)群體中,發生率為每年每1000人中53.1人發病。身體功能評分每降低1分,癡呆和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分別提高8%和6%。此外,基線身體功能評分每降低1分,認知能力篩選量表評分下降0.11分。對於沒有明顯認知損害的受試者,步態緩慢和平衡較差似乎是癡呆的風險因素。相比之下,對有認知損害可能的受試者,較差的握力是癡呆的預測因素。作者指出,這些發現提示,步態緩慢和平衡差可能與癡呆相關,可發生於認知損害出現之前的較早階段,而握力差可能發生在認知損害已經出現的晚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