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測題
醫學研究人員根據老年性癡呆發生的頻率,設計了一個老年性癡呆自測表,家人可根據這10個項目來簡單的測試一下你的父母或親朋是否是老年性癡呆:
(1)忘了把東西放在哪裏,或因忘卻而丟失東西。
(2)在經常去的路上散步時,或在某個建築物中迷路或走錯方向。
(3)靠視覺無法認出自己常見麵的朋友或親戚,或叫不出他們的名字。
(4)反複檢查自己要做的事是否已經做了。
(5)忘記重要的約會時間與地點。
(6)忘記自己的生日、居住地、家庭電話號碼等。
(7)錯誤地重複日常所做過的事。
(8)閱讀時無法搞清故事的頭緒,找不出故事發展的線索,閱讀後不能簡述出故事情節。
(9)交談時忘記前麵已經說過的人和事。
(10)不能做日常簡單的計算等。
以上10項中,如有6項以上經常發生(每周都有),不管你的父母或親朋是否七老八十,都不該自認為是正常的老糊塗,而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的神經科就診。
最近幾年,老年性癡呆這個名詞相當風行。由於國人壽命延長,老年人口增加,我國正逐漸邁入老齡化社會的時代,老年性癡呆自然受到重視。實際上,癡呆症並不一定隻發生於老年人。醫學上的定義是隻要一個人的智力從原有的水準,逐漸降至足以影響他生活功能的程度,就稱為癡呆症。因此,一位二十歲的年輕人,因頭部外傷造成嚴重智力損傷,也算是癡呆症。一般常說的老年性癡呆指的是阿爾茨海默病,這是一種腦子快速退化的疾病,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據美國的研究,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10%患有此症,八十五歲以上則高達45%。另一種常見的癡呆症是多發性梗死性癡呆症。
多發性梗死性癡呆症是因為腦部微小血管多處阻塞所造成,常見於高血壓控製不良的病人。這兩類病人占了癡呆症的大部分。此外,很多腦部或全身性的疾病都會造成癡呆症,如腦傷、腦瘤、腦部感染、新陳代謝障礙、肝腦症、尿毒症、電解質失衡、心肺功能障礙……阿爾茨海默病、多發性梗死性癡呆症和部分其他疾病引起的癡呆症是不可逆的,因疾病本身無法治愈,所以對病人隻能照顧與安養。因此,癡呆症不隻是醫療問題,也是重要的社會問題。
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因此無法預防。但是,很多癡呆症是可以預防的,比如防治高血壓,可以減低多發性梗死性癡呆症的發生率。國內癡呆症病人中,多發性梗死的比例偏高,和許多高血壓病人未好好治療有關,這也是醫學界和公共衛生學界一直努力希望改善的問題。
一、老年性癡呆的十大危險信號
當一個人出現下麵的症狀時,應該警惕老年性癡呆的發生:
(1)記憶力明顯減退:經常忘記最普通的事情,並且事後也不能記起。有時會反複問同一個問題,但總也記不住答案,甚至忘了自己曾問過這個問題。
(2)完成日常家務變得困難:常常忘記原本會做的飯菜做法,即使能做飯,也常常忘記剛才已經做好飯了。
(3)語言障礙:常常忘記一些字詞,或是將不連貫的字詞不合理地組合在一起。會用的詞越來越少,說話讓人很難聽懂。另外,我們還需留意可逆性的癡呆症,它們雖然隻占所有癡呆症的百分之五至十五,但可經由病因的矯治而複原。甲狀腺功能低下、電解質紊亂、維生素B12缺乏、腦腫瘤、正常壓力性腦積水等皆會造成可逆性癡呆症。故癡呆症病人應接受一係列的檢查,以確立診斷,並找出病因。
(4)時間和地點定向能力喪失:會在家門口或熟悉的街道裏走失,不記得自己現在身在何處,是如何到這裏的,也不懂得該如何回到原來的地方。
(5)判斷力明顯減退:比如看電視劇時辨別不出正麵人物及反麵人物,分不清金屬與塑料的差別,會把塑料盆放在爐上當鐵鍋加熱。
(6)思考歸納能力極度下降:稍微複雜的問題就不能理解,對事情描述不清,不能用簡短的語言總結概括。
(7)不合情理地放置東西:比如將電熨鬥放在冰箱裏,把手表放在糖罐裏,把冰淇淋放床上。
(8)情緒和行為的異常改變:會在沒有任何合理原因的情況下出現情緒的快速變化:可能在幾分鍾內從喜悅到大哭,之後生氣發怒,最後又恢複平靜。也可能在本應是悲傷的時候卻表現出欣喜的情緒。
(9)個性的顯著改變:原來性格溫和、開朗。現在卻變成十分易怒、疑心重或者莫名地恐懼。
(10)主動性的喪失:對什麼事情都沒有興趣,沒有欲望,消極被動。需要旁人提示和推動才會參加正常的社會活動。
二、老年性癡呆的發病原因
一般來說,60歲以上人的機體會逐漸走入衰老,腦組織也開始萎縮,因此,生理功能也自然地減退。如果這中間還伴有其他引起腦組織衰老和萎縮的誘發因素,則更進一步促使腦組織的功能減退。腦組織出現器質性病變後若還麵臨其他因素刺激,就有可能出現精神障礙。由於醫療保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壽命普遍延長,因此老年性癡呆隨著年齡的增大其發病率會增高。
引起老年性癡呆的根本原因,是機體的衰老。腦組織的衰老、萎縮、變性是老年性癡呆發生的基礎,這也許就是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的道理。另外一些外界因素的作用,如由於感染、中毒、遺傳、精神刺激等因素引起機體代謝紊亂、功能減退,從而導致老年性癡呆的發生發展也是不可忽視的,而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進入老年後平安無事,而有的人卻患了老年性癡呆的原因。
三、老年性癡呆的主要表現
老年性癡呆多發病於60歲以上,女多於男(1.5∶1),早期多表現為敏感多疑,狹隘自私,主觀固執,不顧他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草率馬虎,墨守成規,難於熟悉新的工作。有時性格暴躁,情緒不穩,也有的行為幼稚,好似頑童。漸漸生活懶散,不愛整潔,不修邊幅,食欲減退或飲食無度,白天睡眠,晚上失眠,呈睡眠倒錯。由於病人年邁,常不引人注意,以後逐步出現明顯的智能減退,記憶障礙,其中最明顯的為近事遺忘,後對遠事亦遺忘,嚴重時忘記了自己的姓名、住址,不認自己的子女,常虛構生活情節。定向力、理解力、判斷力逐漸發生障礙。情緒遲鈍或易激惹,缺乏羞恥感,或出現幼稚性欣快。少數病人出現興奮,或有荒謬的妄想與幻覺。妄想內容多為被害、自責、疑病、被盜、貧窮或誇大。癡呆進一步發展,幻覺妄想消失,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去控製,多死於繼發性感染(褥瘡、肺炎)和髒器功能衰竭。
1.記憶障礙
記憶力下降常常是本病的首發症狀,也是本病的突出症狀。早期從近記憶下降開始,表現為“丟三落四”、“說完就忘”,特別是對數字(如日期、年代、電話號碼)、人名、地名和不常用的術語記憶很差,甚至自己家中的電話號碼、存折密碼也記不住,對剛放置的東西會立即忘掉位置;對日常小事也常常在事過之後就忘記了,如昨天吃的什麼飯菜等;在家中常常忘了正在燒的水而燒壞炊具;炒菜忘了放鹽,或重複放鹽使菜鹹得不能吃。此階段對已熟悉的工作可能還能勝任,但學習新知識困難,工作稍有變動則難以完成,後期連遠記憶(過去發生的事件)也發生障礙,對自己經曆過的事情不能回憶或胡亂回答問題,用虛構來填補他記憶中的空白,最後連親人也不認識。
2.計算力下降
早期計算速度變慢,複雜的不能完成,逐漸出現計算錯誤,連簡單的也不會計算,買東西不會算賬。臨床上常讓病人計算100-7=?連續演算減7,例如100-7=93,93-7=?……以此來判斷其計算力是否下降。
3.空間定向障礙
表現為不能準確地判斷物品位置,伸手取物時未達該物而抓空,或伸手過遠將物品碰倒。放物品時不能正確判斷應放的位置,如不能將鍋或水壺準確地放在爐灶的火眼上,因放偏而致鍋或水壺歪倒掉到地上;回家時走錯方向,經常迷路,甚至在自己家中找不到自己的房間,不知哪個床是自己的;穿衣時分不清上下左右和正反,甚至把褲腿當衣袖;不會使用最常用的物品或工具,如反拿湯匙盛湯;不能畫出最簡單的幾何圖形。
4.語言障礙
部分病人以語言障礙為首發表現。早期詞不達意,詞彙量減少,談話中因找詞困難而突然中斷,不能說出物品的名稱,或不適當地加入無關的詞彙或變換主題,給人以“說話東拉西扯”的感覺。逐漸地所說的話不能使人理解,寫的信讓人看不懂,也不能理解他人提出的問題,不能參與交談。最後病人僅能發出別人不可理解的聲音,終至緘默。
5.理解力和判斷力下降
表現為不能正確處理工作中、生活中的問題,大事被忽略,瑣事卻糾纏不清,工作能力下降。在臨床上,常用解釋成語的寓義、區別兩種東西的異同,以及出一些問題讓病人判斷應該怎麼辦等方法來測查病人的理解力、判斷力。如要病人解釋“過河拆橋”是什麼意思、“蘋果和香蕉有何相似處”等。
6.情感與行為障礙
表現為坐立不安、多疑、易激動、淡漠、抑鬱、焦慮或欣快。可出現妄想、錯覺、幻覺,進而出現衝動性的傷人、毀物行為。有的病人一改以往的生活習慣,變得不注意衣著,不修邊幅,甚至收集廢物;有的表現為性欲亢進,糾纏妻子或其他女人,繼而發生不軌行為;有的經常無目的地來回走動。行為改變先見於動作幼稚笨拙,常進行無效勞動,其後可有無目的性的勞動,例如翻箱倒櫃,亂放東西,忙忙碌碌,不知所為;愛藏廢物,視作珍寶,怕被盜竊;不注意個人衛生習慣,衣髒不洗,晨起不漱,有時甚至出現悖理與妨礙公共秩序的行為,影響治安;也有人動作日益漸少,端坐一隅,呆若木雞。晚期均行動不能,臥床不起,大小便失禁,生活全無自理能力,形似植物人狀態。據統計,出現上述症狀的60%的病人一般在入院後6個月內死亡,80%在入院後18個月內死亡,死亡原因主要為繼發性感染。
有些老年人表現出的性行為實在使人詫異:例如老年婦女竟脫光上衣做家務;老年男子當眾解開上衣或褲子,不停地揉擦自己的生殖器;突然擁抱與之講話的人。上述這些異常性行為並不是道德品質問題或猥褻行為,而是老年性癡呆的表現。由於人到老年腦血管硬化等原因,使腦組織受到損傷,尤其是大腦的額葉部位比其他部位的腦皮質受到的損傷更嚴重。額葉的病損有可能使病人“忘卻”了社會行為準則而隨心所欲,甚至思維和行為能力退化到兒童水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上述行為就好像是不懂事的孩子不願意用尿布而喜歡光著屁股到處亂跑一樣。因此對於出現異常性行為的老年人,應送醫院精神科診斷和治療。家屬平時可為病人購置不易解脫開的衣服,如鈕扣釘在衣服背麵,以及沒有前開口的褲子等。如果發現病人已將衣服脫光,也不應斥責或大驚小怪,而應平靜地勸導,並用浴巾或大衣等物披在其身上幫助其穿好衣褲。如果被病人擁抱,被擁抱者切不可驚慌、生氣,而應該平心靜氣地進行規勸,即使病人不能理解,也不要用譴責的語言和粗暴的行為去剌激病人。因此,老年人要積極防治動脈硬化等疾病,如出現健忘、孤僻、自私等老年性癡呆的症狀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