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部分 甲狀腺“人小鬼大”(1 / 3)

自測題

回答下列問題,每回答一個“是”就得1分,超過3分就可能患甲狀腺疾病,早日到醫院內分泌專科就診,以確定是那一種甲狀腺疾病,並接受治療。

(1)頸是否變粗?

(2)眼有些向外突?

(3)平時心跳每分鍾超過100次?

(4)脾氣暴躁?

(5)怕熱?

(6)怕冷?

(7)吃很多但仍消瘦?

(8)多汗?

(9)下肢腫?

(10)對什麼都沒有興趣?

我們身體有這樣一個係統,它有許多成員,分布於身體各處,個子都很小,但它們分泌出來的化學物質,對人體的生命活動有很大的作用。這些化學物質被稱為激素,它們沒有排出體外的管道,是直接進入血液循環的,所以把這個分泌激素的係統叫內分泌係統。甲狀腺就是內分泌係統的一個成員。

一、甲狀腺在身體的什麼地方

(一)甲狀腺姓甲的道理

甲狀腺姓甲有以下兩點理由:

(1)漢字形象表達:

如果把甲字中間一豎比作氣管,那上麵的田字:就像是一個甲狀腺葉,代表了左、右甲狀腺;中間一橫就是甲狀腺的峽部。所以中國的象形文字很能反映其中的真實含義。

(2)天幹中排老大:

甲是甲、乙、丙、丁、戊……天幹之首,而甲狀腺是成年人身體中最大的內分泌腺,是內分泌腺的老大,因此姓甲就很自然的了。我們常常把一個地方的首富形容為“富甲一方”,就是這個道理。

甲狀腺富含血管,呈棕紅色,質柔軟。有時在兩葉之間還從峽部向上伸出一個細長的錐體葉,錐體葉呈錐體形,約有50%的甲狀腺具有錐體葉。錐體葉起於峽的上緣或峽與兩側葉相連接之處,通常多偏於右側,沿甲狀軟骨前麵上升,尖端可達舌骨的高處。自舌骨至甲狀腺峽或錐體葉,有時出現一塊細小的肌肉,名字叫甲狀腺提肌,顧名思義,這塊肌肉雖小,但卻有上提甲狀腺的作用。這對醫生及每個人自己在頸部找到甲狀腺,並確認是甲狀腺有很大作用。由於這小塊肌肉的存在,吞咽時舌骨上提,甲狀腺提肌收縮,也把甲狀腺上提;吞咽動作停止,這塊肌肉鬆弛,甲狀腺恢複原位。所以,這塊小肌肉的收縮和鬆弛,使甲狀腺可隨喉、咽位置的改變而上下移動。醫生檢查病人時多利用此點以確定甲狀腺的位置和毛病。

(二)甲狀腺在身體的位置

甲狀腺位於頸前氣管上端的前麵及兩側,上端可達喉的兩側。甲狀腺分為左、右兩葉及連接兩葉的甲狀腺峽。

甲狀腺左葉及右葉均呈錐體形。成年男子的甲狀腺,左葉平均長度為4.99厘米,右葉平均為5.25厘米;寬度,左葉平均為2.45厘米,右葉平均為2.37厘米。

幼兒甲狀腺的位置比成年人的高,相對地說來體積略大,峽可達甲狀軟骨的高處,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下降,至性成熟期,腺體顯著增大,女子的更為顯著。老年人則縮小,整個腺體明顯變硬。

甲狀腺兩葉的後緣鈍圓,在此緣的附近附有4個如黃豆大的甲狀旁腺,並且這4個“黃豆”與人體的鈣代謝關係密切。

在不同種類的激素對靶組織發揮調節作用的過程中,甲狀腺具有“人小(內分泌腺不大,最大的是甲狀腺也隻有半兩)鬼大(由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作用廣、威力大)”的共同特點。激素在血中的濃度很低,但作用顯著。這是因為激素與其受體(一個蘿卜一個坑的關係)結合後,在細胞內發生一係列酶促放大作用,形成一個高效能的生物化學效應放大係統。

二、為什麼說甲狀腺“人小鬼大”

(一)內分泌器官的普遍特點

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內外環境,維持身體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以保持身體健康狀態,人體必須依賴於內分泌係統和神經係統的密切聯係,相互配合,才能使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的生理功能得到協調的發揮,以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化。

(二)甲狀腺分泌的是什麼激素

甲狀腺分泌的激素名稱叫甲狀腺激素,是由甲狀腺腺泡上皮細胞合成和分泌的激素,主要為甲狀腺素,又分為四碘甲狀腺原氨酸(T4)和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兩種,它們都是酪氨酸的碘化物。1.甲狀腺激素是怎樣合成的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人體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碘100~200微克,其中1/3進入甲狀腺,甲狀腺含碘量為800微克左右,約占全身總碘量的90%。

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過程包括3個步驟,即“收集”、“包裝”、“上生產線”。

(1)甲狀腺腺泡聚碘:

食物中的碘由腸吸收,以碘離子的形式存在於血液中,垂體的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的“上司”下發的指令)則能促進甲狀腺對血液中碘的攝取。因甲狀腺的強大聚碘能力,所以醫生常用放射性碘在甲狀腺處的攝取來測定甲狀腺功能和輔助診斷甲狀腺疾病。

(2)碘離子的活化:

攝入的碘離子迅速被甲狀腺腺泡上皮細胞內的過氧化酶活化。碘離子的活化即是身體把碘包裝成“自己人”的過程。

(3)酪氨酸碘化與甲狀腺激素的合成:

腺泡上皮細胞可合成一種大分子糖蛋白———甲狀腺球蛋白即裝載碘的“空鬥車”,裝上一個碘即是一碘酪氨酸殘基,裝兩個碘即是二碘酪氨酸殘基,然後這一個個分子耦聯即“手拉手”形成甲狀腺素。

2.甲狀腺激素的貯存、釋放、運輸和代謝

(1)貯存:

甲狀腺激素合成後,“裝載”在甲狀腺球蛋白分子上,以膠質的形式貯存在腺泡腔(“倉庫”)中。

(4)代謝:

20%的甲狀腺激素在肝內與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結合後,經膽汁排入小腸,經小腸液進一步分解後隨糞便排出。其餘80%的甲狀腺素,在外周組織脫碘酶的作用下脫甲狀腺激素的貯存有兩個特點:一是貯存於細胞外,二是貯存量很大,可供機體利用50~120天之久。這就有利於適應碘供應的經常性變化,也是使用抗甲狀腺藥物需用較長時間才能奏效的原因。

(2)釋放:

甲狀腺腺泡細胞將甲狀腺球蛋白質膠質小滴吞飲入腺泡細胞(“車間”)內,與溶酶體融合形成吞噬體(上“車床”)。在溶酶體蛋白水解酶(操作“工人”)的作用下,甲狀腺素從甲狀腺球蛋白分子中水解下來。在細胞內脫碘酶的作用下脫碘,脫下的碘可被再利用(“節約能源”),甲狀腺素則釋放入血。

(3)運輸:

甲狀腺素釋放入血後,絕大部分與血漿蛋白結合(“坐車”),極少部分呈遊離狀態(“散兵遊勇”)。與甲狀腺激素結合的血漿蛋白主要為甲狀腺素結合球蛋白,占總結合量的60%;前白蛋白次之,約占30%;白蛋白最少,約占10%。結合狀態與遊離狀態之間可以相互轉化,以維持動態平衡。

此外,甲狀腺激素能使脂肪酸氧化,產生大量熱能。

甲狀腺功能亢進時,產熱量增加,基礎代謝率增高,病人多食、消瘦、多汗,喜冷怕熱;而甲狀腺功能減退時,產熱量減少,病人喜熱惡寒,基礎代謝率降低。

2.對蛋白質、脂肪和糖代謝的影響

(1)蛋白質代謝:

甲狀腺激素對蛋白質代謝的影響因量不同而有差異。正常生理水平的甲狀腺激素促進蛋白質合成。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時,則加速蛋白質分解,特別是加碘(即“繳械”的過程。脫碘酶中含的硒對脫碘酶的活性有重要影響,因此當硒缺乏時,脫碘的過程受阻),外周組織中甲狀腺激素的含量因而減少。腎髒也能降解少量的甲狀腺素,產物隨尿排出體外。

(三)甲狀腺激素在人體內能發揮什麼作用

1.對新陳代謝的影響

甲狀腺激素可提高絕大多數組織(主要是心、肝、骨骼肌和腎等組織)的耗氧量,增加產熱量。1毫克甲狀腺素可使機體增加產熱量約4200千焦(1000千卡),使基礎代謝率提高28%。

(2)脂肪代謝:

甲狀腺激素既促進膽固醇的合成,又可通過肝加速膽固醇的降解,但分解的速度超過合成。所以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血液中膽固醇含量低於正常,甲狀腺功能減退時則高於正常。

(3)糖代謝:

甲狀腺激素促進小腸對糖的吸收,增加糖原分解,抑製糖原合成,並加強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生長素及糖皮質激素的升糖作用。因此,甲狀腺激素有升高血糖的趨勢,但甲狀腺激素還能加強外周組織對糖的利用,降低血糖。

速骨骼肌蛋白質的分解,使肌酐含量降低,肌肉無力;尿酸含量增高;並可促進骨的蛋白質分解,導致血鈣升高和骨質疏鬆,尿鈣的排出量增加。

2.對生長與發育的影響

甲狀腺激素為機體生長、發育和成熟所必需。若沒有甲狀腺激素,垂體生長素便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甲狀腺激素對中樞神經係統發育的影響,在出生後的3~4個月內最為重要。一個先天性甲狀腺發育不全的胎兒,出生時身高尚可正常,但腦的發育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3.對神經係統的影響

甲狀腺激素對中樞神經係統有興奮作用。甲狀腺功能亢進時,中樞神經係統的興奮性增高,病人有注意力不集中、煩躁不安、過敏疑慮、多愁善感、喜怒無常、睡眠不好且多夢等表現。甲狀腺功能低下時則相反,表現為中樞神經係統興奮性降低,病人常有感覺遲鈍、動作遲緩、記憶力減退、嗜睡等。另外,甲狀激素對心血管係統活動有明顯的影響。甲狀腺激素可使心率增快,心縮力增強,心輸出量及心髒做功增加。

三、人體怎樣管理、控製、調節甲狀腺

甲狀腺的活動主要受下丘腦(“最高司令部”)、甲狀腺與腺垂體(甲狀腺的直接“上司”)的調節。下丘腦、甲狀腺和垂體三個部分緊密聯係,構成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即一個係統的“三級腺垂體分泌的調節管理製”)。此外,甲狀腺還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自身調節”,即甲狀腺發揮一定的自我管理作用。

(一)腺垂體促甲狀腺激素對甲狀腺的調節

腺垂體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是一種糖蛋白,它是調節甲狀腺功能的主要激素。腺垂體促甲狀腺激素呈脈衝式釋放(即它的釋放是一陣一陣的),每2~4小時出現一次波動。在脈衝式釋放的基礎上,還有日周期的變化,血中濃度清晨高而午後低。

有些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人,血中出現一些免疫球蛋白的物質,其中之一是人類刺激甲狀腺免疫球蛋白,其化學結構與促甲狀腺激素相似(即有其外貌沒其功效,以假亂真的“壞分子”),可與促甲狀腺激素競爭甲狀腺腺細胞膜上的受體而刺激甲狀腺分泌,目前認為這可能是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原因之一。

(二)下丘腦對腺垂體的調節

下丘腦合成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是促甲狀腺素的“上司”),經垂體門脈係統運送到腺垂體,促使其合成與釋放促甲狀腺激素。而促甲狀腺激素神經元又接受中樞神經係統其他部位傳來的神經衝動,從而把人體內外環境的變化與促甲狀腺激素神經元活動聯係起來,促甲狀腺激素神經元通過釋放調控腺垂體釋放促甲狀腺激素調節甲狀腺功能。例如,寒冷刺激信息到達中樞神經係統,在傳入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的同時,與其附近的促甲狀腺激素神經元發生聯係,促使促甲狀腺激素釋放增加,從而促進腺垂體釋放。

(三)甲狀腺激素的反饋調節

當血中甲狀腺激素濃度增加時,刺激腺垂體促甲狀腺激素細胞產生一種抑製蛋白,使甲狀腺素的合成與釋放減少(就像產品量太多時,提示車間不再下達生產指令一樣)。

(四)甲狀腺的自身調節

甲狀腺本身具有自身調節功能,以適應碘供應的變化。這是在完全缺乏促甲狀腺激素或促甲狀腺激素不變的情況下的一種調節,稱為甲狀腺的自身調節。當血碘濃度增加時,最初甲狀腺素的合成有所增加,但碘量超過一定限度後,甲狀腺素的合成在維持一段高水平之後會明顯下降(這就是“過猶不及”道理的體現)。當血碘濃度超過一定時,甲狀腺攝碘能力開始下降,若血碘濃度達到更高時,甲狀腺的聚碘作用完全消失(“物極必反”的道理)。過量的碘產生抗甲狀腺聚碘作用,如果持續加大碘量,則抑製攝碘作用就會消失,激素的合成再次增加,出現對高碘的適應(“適者生存”的道理)。相反,當血碘含量不足時,甲狀腺可加強攝碘作用,並加速甲狀腺激素的合成,但持續的碘不足或過量就會使甲狀腺生病,因為甲狀腺的承受力是有限的。

(五)自主神經對甲狀腺活動的影響

甲狀腺腺泡受交感神經腎上腺素能纖維和副交感神經膽堿能纖維的雙重支配。

四、甲狀腺會患哪些疾病

(一)關於甲狀腺功能的疾病

(1)甲狀腺功能不變化的疾病:單純性甲狀腺腫。

(2)甲狀腺功能增強的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簡稱甲亢)。

(3)甲狀腺功能減弱的疾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簡稱甲減)。

(二)腫瘤

(1)甲狀腺腺瘤:良性腫瘤。

(2)甲狀腺癌:惡性腫瘤。

(三)炎症

(1)亞急性甲狀腺炎。

(2)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

甲狀腺疾病發病的主要原因是人體內的甲狀腺激素循環量相對不足,即“上市產品不足”。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一問題往往很難被診斷出來。

但是研究人員同時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在所有的病人中女性病人占了絕大多數,其數量是男性病人的5~10倍。科學家們經過分析認為,甲狀腺疾病在女性的青春期之前以及絕經期後都有發病病例,因此雌激素的作用應該不是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在懷孕期間大約有10%的女性傾向於患甲狀腺疾病或者至少是甲狀腺的功能低於正常水平,因此可以說甲狀腺疾病是多數女性的多發病。

五、粗脖子是病嗎

(一)名稱的由來

單純性甲狀腺腫之所以叫這名稱,是由於這個病既不是發炎也不是長腫瘤,它隻是單純的甲狀腺腫大,同時甲狀腺功能正常。其實這種病也不單純,它呈地方性分布,多因缺碘所致,因此又稱為地方性甲狀腺腫;另外還有一種因甲狀腺激素合成障礙或致甲狀腺腫物質等引起的,常呈散發性分布,稱為散發性甲狀腺腫。

(二)什麼原因引起

單純性甲狀腺腫的病因很多,可歸納為三類:合成甲狀腺素的必需原料碘缺乏;甲狀腺素合成或分泌障礙;機體對甲狀腺素合成或分泌障礙引起甲狀腺腫。

(1)碘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