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希望被父母賞識,這樣會讓她們感覺自己很有“能力”,對於父母提出的“請求”她們也非常樂於“鼎力相助”。所以父母不妨多多向女兒“請教”,用這種方式去打開女兒的心門。
聽聽女孩的心聲
爸爸媽媽:
你們知道我最不喜歡你們什麼嗎?就是每次需要我幫忙的時候,總是用命令的語氣讓我去做,否則就開始給我上思想教育課。比如昨天你們想要讓我幫助你們在電腦上查閱火車票的情況,可是你們上來就是一句“快給我查查網上的火車票情況”,這很明顯是在命令我做這件事。我一聽就有些不樂意,然後媽媽看出來了就批評我不聽話、不懂事,家長讓幫忙做點兒事都一臉的不情願。不是我不情願幫你們做,而是你們這種命令式的方式讓我很不喜歡,根本沒有一點兒回應你們的積極性。所以爸爸媽媽,我希望你們以後不要再用這種方式去要求我了好嗎?
女兒:白莉
父母要注意的和女兒溝通的細節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獨立意識開始越來越強,尤其是進入青春期之後,她們會更加在意父母對自己說話的方式和態度,這也決定了她們是否願意和父母去溝通和交流。
命令式的溝通,別用在女孩身上
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家長對孩子往往喜歡用命令的方式和語氣去要求她做某事,假如孩子不情願,父母便會嘮嘮叨叨地對她進行教育。父母可能覺得自己是家長,自己說的話孩子就應該聽,否則就是不懂事,不尊重自己。
其實不然,家長要知道,孩子在人格和精神上與自己是平等的,並且對於女孩來說,她們又很敏感,假如總是用命令式的語氣和態度去跟她們說話,隻會讓她們覺得自己在家長麵前沒有“地位”,自然也就沒有了訴說的願望。所以在這裏要提醒各位家長,在跟女兒說話的時候最好放下家長的架子,尤其是當需要女兒幫忙的時候,更是應該抱著“請教”的態度,這樣會讓女兒感覺自己是被尊重的,她也才會樂於去跟父母進行溝通。
向女兒“請教”,用誠意打開她的心門
當家長去“請教”女兒一些事情的時候,會讓女兒覺得自己很有“能力”,能夠幫助父母做一些事情,這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她們“幫助”父母的積極性,對於父母“請教”的“問題”也能夠積極地做出回應,這樣一來,雙方之間也就能因為父母“請教”的“問題”而展開討論和交流。
給父母的建議
有些父母之所以不願意向女兒“請教”,主要是放不下家長的架子,覺得這樣會讓自己在女兒麵前沒有“威嚴”。其實這隻是父母的片麵理解罷了,要知道,相對於整天擺家長架子的父母,女孩更喜歡與和藹、能夠在適當的時候“屈尊”的父母進行交談。所以,家長如果想敲開女兒的心門,真誠地與她溝通,就要敢於放下架子向女兒“請教”。
父母要有向女兒“請教”的意識
古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就是在告訴人們,學習是不分年齡、時間、地點的,隻要是自己不懂的問題,都可以向他人請教。同樣,當父母在某些問題上需要女兒的幫忙的時候,也要有向她請教的意識,而不是直接命令或者要求女兒為自己“解答”。
父母隻有先樹立起這種意識,才能在“需要”的時候放下家長的架子,用學習者的態度去開啟女兒的“心門”,雙方也才能愉快地進行溝通和交流。
必要的時候,也可以故意“請教”女兒一些問題
為了更好地讓女兒打開心門和自己敞開心扉進行溝通,父母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故意“請教”女兒一些問題。比如家裏新買了家用電器,這時候父母就可以這麼對女兒說:“寶貝兒,來幫媽媽(爸爸)一起研究一下說明書吧,我想媽媽(爸爸)需要你的幫忙,好嗎?”當家長用這種請教的語氣去跟女兒說這件事的時候,女兒即使再不情願也不好意思拒絕,從而也就能夠參與到與父母的“研究與討論”中來,親子溝通也就能夠順利展開。
總之,父母如果想讓女兒對自己打開心門,首先必須讓女兒感覺到父母的真誠。通過真誠的“請教”讓女兒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與信任,從而也能夠以同樣真誠的態度去對待父母。這樣一來,親子之間的溝通就會變得容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