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世外桃源”之香格裏拉》
《不列顛文學家辭典》將“香格裏拉”解釋為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那裏沒有仇恨,沒有戰爭,是一片寬容、安寧、祥和的淨土,一片神奇的、擁有無與倫比的原始自然美的樂園。
沿著希爾頓小說素材來源——美國探險家約瑟夫·洛克的考察足跡,人們開始尋訪心中的香格裏拉。20世紀50年代以來,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紛紛宣告香格裏拉存於本國。而在洛克和希爾頓作品中被明確指向的中國,自1997年起,雲南、四川、西藏等地也分別宣稱發現了這一人間淨土。
1933年,英國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在《消失的地平線》中描寫了一個深藏在金字塔雪山和藍月亮峽穀之間,充滿神秘色彩和有著一座座田園式庭院的“世外桃源”——香格裏拉。小說出版後,在歐洲引起轟動,並很快暢銷到美、日等國,獲得了英國著名的霍桑文學獎。1944年,好萊塢投資250萬美元將小說搬上銀幕,把“香格裏拉”的名聲推向高峰,主題歌《這美麗的香格裏拉》隨之傳遍全球。後來,“香格裏拉”被香港企業家郭氏家族買斷用作酒店的商號,進而風靡世界,第一次成為了大地上一個可知可感的現實景觀。
“香格裏拉”,這個美麗動聽而又遙遠陌生的名字,這個“世外桃源”與“伊甸園”的同義詞,如同一個巨大的懸念,足足跟隨了人類半個世紀。“香格裏拉”是中外作家筆下的一塊理想樂園。多少年來,許多作家、詩人、畫家、攝影家、旅行家都在尋找著這塊聖潔的土地。有人說,它在雲南的迪慶中甸;也有人說,它在四川的稻城亞丁;還有人說,它在西藏的墨脫境內。
初秋時節,我們一行4位老驢經過精心準備後,從成都出發,去尋訪美麗的“世外桃源”——香格裏拉。
香格裏拉之一:迪慶中甸
我們從成都乘火車到達攀枝花,一下火車,胡亂吃了點東西,便爬上攀技花到雲南中甸的長途臥鋪汽車上。車廂如烤廂,我們大家都脫了一大堆衣服,身上隻剩一件薄薄的體恤。不久,折騰的人們便安靜下來,各自紛紛爬到自己的鋪位上。一會兒,車廂裏的煙味、臭腳臭襪子味、汽車廢氣味、塵土味混雜成一種超級難聞的臭味。我想到的是唐嘎畫中那些地獄的描畫,地獄如果有氣味的話,那跟車廂的氣味也差不了多少吧!
開始人們都大聲地說著笑話,隨著夜幕的降臨,這些使人興奮的語言漸漸消失。少頃,此起彼伏的呼嚕聲相繼傳來,讓我第一次領略到這世上還有這麼大分貝的呼嚕。我正在努力地適應這些不規則的呼嚕聲,卻從車尾部斷斷續續傳來一種被廢棄的深山古寺第一次讓陌生人吃力地推開脫落的大紅木門的吱哢聲,讓人不寒而栗。打呼嚕、磨牙、說夢話的就像一台交響音樂會,讓人很難入睡,這一夜裏我一直在掙紮著盼望天明。
淩晨20分,我們的汽車抵達麗江。車一停,我急忙翻下鋪位,跳下汽車,大口大口地吸著清新的空氣,恨不得把在車上吸進的所有氣流全部呼出。由於長時間呼吸著沉悶汙濁空氣的鼻腔受到了強烈刺激,牽腸動肺的噴嚏響亮地打了起來,愜意極了。10分鍾不到,我們便匆匆地離開了夜幕中的國家曆史文化名城——麗江。淩晨6時,我們乘坐的汽車終於到達了迪慶中甸。
迪慶中甸是片海拔3300米的山間盆地,被稱為建塘草原。這裏自古就是雲南進入西藏的唯一通道,久而久之,中甸壩子形成遠近聞名的茶馬互市。古城背靠大龜山環繞岩石而建,於是人們又稱它為石寨城。小城邊上就是草原,奶子河靜靜地從中流過,它源於深遠處的卡拉雪山。有人說那流水是一位神秘老人從民間收來的奶子,也有人說那是七世達賴喇嘛所為。七世達賴的家鄉理塘距中甸不遠,相傳他幼年時曾隨母親到此地朝佛,當地牧人給他一碗牛奶喝,他不小心灑在地上,竟變成了一條奶子河。
在當地人們眼裏,中甸就是人們尋找的“香格裏拉”,因為中甸擁有詹姆斯·希爾頓所描寫的一切。在中甸境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達470座;這裏有遼闊的高山草原牧場、莽莽的原始森林以及星羅棋布的高山湖泊;還可領略“風吹草低見牛羊”般的壯麗景色。
迪慶中甸的初秋,高原的天色好像永遠是那麼藍,雲永遠是那麼悠閑地飄著。高山草甸悄悄由綠轉黃,不時能看到一排排高大的青稞架,馬兒三三兩兩地在奶子河邊上吃著草,農家養的黑豬在草甸上追逐。有霧的時候,遠處的村莊若隱若現,仿若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