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園墨事:20年,我們一起走過--擷英集33(1 / 1)

我與女子文學社

楊素華

其實,我對陽泉市評梅女子文學社也並不十分了解,隻知道是把全市愛好文學的姐妹們組織起來,為陽泉的文學創作以及為打造陽泉的文化品牌做出貢獻。但由於工作的關係,與文學社社長蘭花有了交往以後,就無法讓我這個編外人員與這個組織分離。

我認識蘭花好多年了,當時是為提供《陽泉市誌》和《陽泉年鑒》有關篇章的修改資料事宜,我負責收集整理和報送陽泉美術發展的資料,與蘭花有了接觸,工作的事聯係多了,了解她和文學社的事也就多了。知道她原來也是在基層工作,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今天,是個很不一般的女人啊!每次見到蘭花,她的平易近人和才華睿智,還有那滿屋子的蘭花香都使我陶醉,還有一點她和我一樣,都十分喜歡種蘭花啊,不由使我對她產生了許多敬意,多了些交往,至今我們一直保持著這份友誼。

陽泉,由於地理環境和交通所限,文化繁榮和經濟發展與其他城市相比都有著一定的距離。但是蘭花帶領的陽泉市女子文學社,不懼艱難,努力為姐妹們營造和諧寬鬆的文化氛圍,她先後組織社團文學采風與研討活動百餘次,不放棄每一次生活的體驗,不放過每一次學習的機會,並通過不斷組織姐妹們自由創作,堅持實踐來豐富創作生活,提高了姐妹們的文化素養,同時,女子文學社也給予姐妹們一個展示個性和才華的平台,創作出那多篇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作品濃縮進她們的文學刊物《紅鬃馬》。

蘭花本人的作品集《故園情懷》、《愛的世界》、《海棠依舊》紛紛出版發表,其中,《故園情懷》(中國文史出版社)榮獲陽泉市第四次文學藝術獎銅獎,從而使她成為我市文學界一名很有影響的人物。女子文學社經過十幾年的鍛煉,特別是近幾年通過有組織的學習、培訓、舉辦作品研討,凝聚了人心,開闊了視野,培養出一批文學新人,創作出一批文學新作。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女子文學社的知名度,引起社會的關注和支持,如今的陽泉女子文學社已成為努力提升陽泉文化品位的百花園、姐妹花。

說真的,走進了女子文學社,讓我多了這麼多具有文學修養的姐妹,我更為有蘭花這樣的姐妹而高興,我喜歡看書,常常關注她們的作品,時常為她們所取得的成績而感到驕傲。因為,我們是朋友。

記得有一年,蘭花組織文學社的姐妹們去翠峰山采風,她約我一塊去了,到了山下,布置了任務,到山頂後要交出自己的文學作品。短暫的觀景、爬山一會就到了山頂,稍作休息,輪個兒背誦自己的大作。姐妹們個個文才出眾,詩歌散文出口成章,挨到我了,肚子裏本來就不多的墨水不知都跑哪去了,小作也說不出,慚愧呀,但我又想,幹什麼都需要鍛煉,通過這次的經曆,以後我在學習方麵會更加努力的,為了不使大家失望,我為姐妹們唱了一首歌《報答》,也作為我對陽泉市女子文學社多年來對我不離不棄的報答吧。

記得那一年是在四川汶川地震發生之後,我市越野車隊組織的抗震救災小分隊去汶川抗災歸來後,專門為女子文學社的姐妹們作了次演講,這次蘭花又約我去了,抗震救災的弟兄們講到災區,談到災情和他們不辭辛勞的救災付出,不由聲淚泣下,對災區人民的同情,對救災兄弟們的精神,我和文學社所有姐妹們都被他們的行為所感染,所感動。於是,都想到一定要把他們抗震救災小分隊這種精神寫出來,讓大家知道。每次參加文學社的活動,對我都是一次心靈的淨化,我不會忘記和她們在一起的時候。

如今的我,退休了,工作上的事情放下了,但業餘活動仍然占據了我大部分的時間。陽泉市幹部合唱團依然是我活動的主要內容,堅持老年大學書法班的學習是我的又一重要內容,最近又被老年大學繪畫班的朋友所影響,喜歡上了繪畫,經常與喜歡書畫的姐妹們一起外出寫生,請教專業老師作指導,與姐妹們共同交流、探討,現在的生活也蠻豐富的。認識我的人都問我哪來的這麼多精神?我想是女子文學社的姐妹們在影響和鼓勵著我吧!蘭花就是我學習的榜樣!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我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夢想,緊跟時代的步伐,我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提升生活品質,努力活出我的絢麗人生。我雖然自己寫不出什麼文學作品詩歌、散文,但我的心永遠不會離開女子文學社,我會經常閱讀她們的文學作品來陶冶情操,我會好好珍惜我們的這份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