洹水一別後,林致遠和慕容雪雙宿雙飛,結為連理,從此過上了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
黃冉則回到了慕容荒宅,忠心耿耿地守護著慕容家的墓地,並了此一生。司徒炎經此波折,江湖經驗豐富了不少,人也越發幹練了,他繼續追隨孫中山先生,去完成他未竟的革命事業。
說到汪青,實在是令人扼腕歎息,想當初刺殺攝政王,力求民主共和,他是何等英明神武?但他與日本人走得太近,漸漸沒了骨頭,30年以後,他竟成了遺臭萬年的頭號漢奸。
至於那首血詩:千秋世襲秉燭歎,東吳舉子鴻門宴,六月暢雪下江南,昔年武後妒紅顏。林致遠很長時間都沒能破解其中的謎團,直到1911年10月10日夜裏爆發了武昌起義,他又開始琢磨那首血詩。
有一次,幾個朋友湊在一起玩藏頭詩的遊戲,林致遠偶然發現了其中的秘密。他把血詩來回讀了幾遍,總覺得不太押韻,就倒過來讀,成了“昔年武後妒紅顏,六月暢雪下江南,東吳舉子鴻門宴,千秋世襲秉燭歎”。
他把詩句重新排列後,發現每句詩的第三個字連起來正是“武暢舉世”四個字。
“武暢舉世……武昌舉事!”林致遠驚得目瞪口呆。
滄海桑田,歲月流逝,一百年前的事有誰能說得清?然而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有一群特殊的人,用特殊的方式為我們記錄了那一段曆史。
再見,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