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大陣之中,看到魏軍陣型已經散亂,趙弘立即對著一名傳令軍士吩咐道:“傳本將軍令,讓夏侯成立即率領兩萬騎兵開始進攻!如果敵軍騎兵隊迎戰的話就率軍直接迎上去,若是敵軍騎兵隊不敢應戰,就讓他率領本部騎兵直接衝擊魏軍大陣!”
秦軍上下一共有騎兵四萬人,而魏軍上下實際上隻有騎兵兩萬人,所以趙弘此時根本就無需出動所有的騎兵隊。等到夏侯成所部兩萬騎兵跟魏軍兩萬騎兵纏鬥起來之後,剩下的兩萬名本部騎兵才是用來衝擊魏軍大陣的殺手鐧。
戰場之上的魏軍將士們本就是在苦苦支撐,此時看到秦軍騎兵隊出動之後,更是有不少軍士開始心驚膽顫的準備著進行撤離了。
為了防止秦軍騎兵隊靠近中部戰場,徐邦瑞隻能是將自己麾下兩萬名騎兵全部投入進去。隨著雙方騎兵隊的參戰,整個戰場範圍開始變得愈發寬闊起來,除了中部戰場一眾步卒全力廝殺之外,在中部戰場兩翼同樣是有四萬名騎兵各自廝殺。
半個時辰之後,秦軍騎兵隊終於還是率先敗下陣來。
任憑後方進行督戰的將士們再怎麼喝令,魏軍騎兵隊終於還是止不住的開始潰散起來。在騎兵隊方麵開始潰逃之後,剩下的步卒更是直接崩潰,尤其是趙弘此時已經派出了剩下的兩萬名騎兵。
此時薛義通正率領一眾騎兵在魏軍大陣之中來回切割,在秦軍騎兵隊的強大助力之下,魏軍中軍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了。
魏軍大陣之中,看到前方戰局已經是一敗塗地,魯公山等眾將勸說徐邦瑞立即撤往洛陽城。
倒是徐邦瑞對著眾將搖了搖頭道:“洛陽城眼下已經變成了孤城一座,就算是逃回去又能撐住多久?兵敗至此,本王已經是不準備獨活了,你們也都各自逃命去吧。”
說完這些之後,徐邦瑞直接抽出隨身佩戴的寶劍往脖子上一拉,一代魏王就此斃命。
在徐邦瑞身死之後,整個濮陽城外的戰場同樣是很快平靜下來,秦軍將士們一路喝令降者不殺,所以越來越多的魏軍開始將手中軍械扔掉放棄抵抗,然後選擇跪地請降。
將近兩個時辰之後,戰場終於徹底平靜下來。
元和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趙弘親率大軍在濮陽城外大破魏軍十萬人,魏王徐邦瑞戰敗自刎,魏軍頭號謀士魯公山跟著徐邦瑞一起自殺,剩下的大將同樣是或死或降,再也無法跟秦軍繼續對抗。
元和十七年,五月初二,交州方麵幾路諸侯的降表終於姍姍來遲,表示交州上下全部願意歸順秦軍。因為交州方麵實在過於偏遠,所以這幾路諸侯的使者雖然早就出發了,實際上卻是等到現在才算是將降表正式遞了上來。在交州方麵幾路諸侯你全部請降之後,整個天下此時隻剩下洛陽城還在魏軍控製之中。
元和十七年,五月初六,趙弘親率本部大軍趕到洛陽城下。
早在趙弘趕到之前,石守信和張文遠已經是各自率領本部大軍將洛陽城團團圍困起來。在趙弘所部大軍趕到之後,整個洛陽城外的秦軍總兵力已經是超過三十萬人。
五月初八,洛陽城守軍主將宇文烈終於還是遵從徐邦瑞臨終之前的交代打開城門表示投降。至此,整個神州大地再次一統。
元和十七年六月,趙弘本人率軍返回長安城。
丞相張文書率領百官上表勸諫秦王早正大位,趙弘批複曰:“孤乃寡德之人不足以承大位,當虛其位以待天下之大賢。”
丞相張文書上奏曰:“自大楚朝廷崩壞以來,天下紛亂已然數年,生民有倒懸之危,百姓苦思太平。王上親率大軍北定邊疆南平亂軍,天下之大賢莫過於大王者,還請王上早正大位!”
表二上,趙弘再批複曰:“今者天下方定,孤不欲勞煩天下百姓,當待時局稍有穩定。”
百官不從,於是丞相張文書以群臣之首第三次上表奏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國不可一日無君,神器不可以久懸。臣與百官及萬民同請王上早正大位,然後再與萬民休養!”
除了百官上表之外,天下百姓同樣是對於趙弘登基之事頗為期盼。
元和十七年,八月初六,在朝中百官跟洛陽城附近一眾百姓的觀禮之下,趙弘於城南繼皇帝之位,立國號曰漢,因思天下紛亂已久之故建元永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