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362章 兵進南郡(1 / 2)

從南陽郡各處暗影衛發來的消息來看,除了宛城縣之外,陸奉已經是徹底放棄了其餘縣城的防禦。而且宛城縣本身能夠容納的百姓數量有限,為了防止城中糧草消耗太快,陸奉根本就不敢讓這些從南陽郡各處彙集而來的難民進入宛城縣之中。

有些難民眼見宛城縣的軍士根本就不給入城,所以隻能是再次拖家帶口的朝著自己老家趕去。

現如今整個南陽郡除了宛城縣之外其餘縣城都已經是亂成了一團,莫說一千步卒再加上兩百名騎兵,就算是三五百步卒就能徹底占據城池了。

隻不過為了穩妥考慮,張文遠最終還是決定每座縣城派出一千名步卒和兩百名騎兵前去駐紮。

當然,南陽郡剩下的三十幾個縣城也有上縣、中縣和下縣之分。有些縣城較為寬大一些自然就需要更多的兵力駐守,而有些縣城則是城池較小,可能三五百步卒就足以控製城池了。

不過這些事情都是軍中那些參謀負責具體分配兵力,張文遠隻是負責給這兩萬步卒和一萬名騎兵訓話,讓他們入城之後萬萬不許擾民。為了保證這一點,每一隊軍士之中都有著軍法官的存在。

這些軍法處派來的軍法官都是直接對趙弘負責,就算是張文遠和夏侯成這些老將在他們麵前也是不敢稍有逾越,至於剩下那些普通將士們看到這些軍法官之後自然能夠分得清輕重。

這其實也是趙弘重點交代過的事情,荊州方麵被陳思明經營數十年,一眾百姓大部分都是心向楚軍,對於本部大軍入侵荊州都是有些憤恨。想要徹底收服荊州方麵的人心,光靠殺人肯定不定。

隻有大軍入城之後保持軍紀作風優良,然後讓這些荊州百姓明白,在秦王治下比他們在楚王治下日子過的更好,如此數年下來,這才算是勉強能夠收服荊州一地的民心。

荊州一地不比北方的涼州和並州等地,前些年天下大亂,涼州和並州等地的百姓紛亂不堪,一方麵要應對諸如河西軍跟河東軍的稅收,另外一方麵還要隨時防患北方胡人南下燒殺搶掠。

所以在鷹揚軍強勢崛起之後,立即就能收複不少民心。

而荊州一地在陳思明治下實際上是頗為平穩的,就如同冀州方麵一樣,所以荊州百姓對於這次秦軍入侵,實際上是心中抱有不少恨意的。

不過此時陸奉下令收縮防禦,直接放棄了三十幾個縣城的防衛問題,如此一來這些百姓倒是心中煌煌無所依附,這個時候正是趁機收買人心之際。

在築陽縣休息一天之後,第二天一早數三萬名大軍就分成數隊分別前去接收南陽郡的外圍縣城。

就在張文遠出動本部大軍不斷搶占地盤的時候,趙弘所部十萬大軍同樣是已經離開了魚複縣,然後在江水之上順流而下直奔江陵城。

相對而言的話,南路軍十萬大軍水師行進更快一些,因為他們可以直接在戰船之上順流而下。而剩下的五萬餘步卒則是隻能在岸上不斷向前,這速度自然快不起來。

不過趙弘可不敢讓本部水師脫離步卒太遠,所以隻能是讓他們緩緩前行。

根據前方暗影衛的探查,吳軍水師此時尚未出動,江陵城附近的江麵上還有五萬名荊州水軍枕戈待旦,趙弘可不敢直接讓本部水師迎上去。隻有吳軍水師成功牽製住一部分荊州水軍之後,趙弘才會出動本部大軍繼續加速向前。

南郡乃是整個荊州七郡之中除了南陽郡之外城池最多的一個郡,連同江陵城在內,整個南郡轄下一共十七個城池。

從魚複縣進入南郡之後,第一站乃是巫縣,過了巫縣繼續順流而下不久就是夷陵縣。趙弘很清楚陳廷軒不可能在江陵城附近和自己展開大戰,所以這次雙方水軍大戰的主戰場多半是要放在夷陵縣附近。

巫縣之中的守軍早已經被陳廷軒下令東撤了,所以整個縣城之中根本就沒有守軍。因為巫縣城距離魚複縣並不遠,所以城中百姓對於秦軍到來並不是很慌張。

趙弘下令在城中留下一千名步卒駐守之後,剩下的大軍則是繼續趕赴夷陵縣,不過行軍速度較為緩慢,一天下來也不過才走上二三十裏而已。

趙弘不敢輕易趕赴夷陵縣城,陳廷軒同樣是沒有下令荊州水軍直接趕來進行阻擊。

十萬大軍水陸並進,這麼大的聲勢不可能瞞過荊州方麵斥候的耳目,所以早在趙弘率軍進入南郡之前,陳廷軒就已經對於這十萬大軍的動向了如指掌。

隻不過現在的形勢是雙方之間誰也不敢輕動,所以在秦軍不緊不慢的行軍之時,陳廷軒隻是吩咐駐紮在江陵城附近一眾大軍隨時做好迎戰準備,而且派出斥候隊緊緊觀察秦軍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