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科爾沁諸部自國朝神廟以來,即與建州醜虜之間數代通婚聯姻,其中關係千絲萬縷,盤根錯節——”
崇禎皇帝把話說到了這裏,暫時停頓了下來,一雙眼睛從海蘭珠、滿珠習禮、伊爾都齊等人的臉上,挨個地看了過去。
其實到了此時,殿中其他人隻要不是傻子,都已經明白了崇禎皇帝話裏話外的意思。
如果說之前,滿朝文武臣子對於邊境貿易的認識還不夠清醒的話,那麼崇禎三年春的時候,一大批通虜晉商,以漢奸罪在京師城內被公開淩遲處死和絞立決,則讓這些人至今死來都心有餘悸。
對滿朝文武大臣來說,尤其是對理藩院的大臣們和內務府的內臣們,大明朝與塞外蒙古部落之間的通商貿易,可不是無關緊要的小事了。
一個不慎,就會被那些禦史言官們扣上一個通虜資敵的漢奸罪名。
且說崇禎皇帝從殿中那些人的臉上挨個看去,見人人臉色凝重,對自己的意思已有所悟,於是也不再遮遮掩掩,而是直接說道:
“大明與科爾沁左翼放開貿易,固然於雙方皆有益處,然而以科爾沁與建虜之關係,此舉稍有不慎,就會釀成通商資敵之後果!
“非是朕不信任科爾沁左翼諸部,更非朕不信任朕的貴妃,還有你伊爾都齊阿巴嘎,實是科爾沁左翼諸部與其他數部並非鐵板一塊!令朕不得不心中憂慮!”
崇禎皇帝說完了這話,殿中人都是不語,原本還想為科爾沁左翼說說話的海蘭珠,見崇禎皇帝原來是這個意思,知道皇帝對科爾沁左翼蒙古部落並不完全放心。
實際上,科爾沁左翼蒙古諸部會如何做,海蘭珠自己也沒把握。
眼前的皇帝陛下曾經對海蘭珠說過,國家與國家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
這個話,雖然聽起來冷酷了一點,可是越琢磨就越覺得,它是一句至理名言。
草原上的各部之間,從來都是爾虞我詐、分分合合,背後蘊含的道理,豈非正是如此?
海蘭珠對自己的父輩,對自己出身的科爾沁左翼蒙古諸部,十分了解。
別說自己的姑姑和妹妹,全都嫁給了建虜後金國的所謂天聰汗黃台吉了,即便科爾沁左翼蒙古與後金國的女真人之建,並沒有這一層通婚聯姻的關係,隻要後金國給了科爾沁左翼足夠的利益,他們就一定會與後金國的女真人開展轉口貿易。
那麼大明朝這邊資助或者出售給科爾沁左翼蒙古諸部的糧食、鐵器等等戰略物資,就一定會流入建虜後金國那邊。
想到這裏,海蘭珠原本已經到了嘴邊的話,終究還是沒有說出口來。
海蘭珠出身科爾沁,自然希望為科爾沁的利益考慮,可是如今的她同時也已是大明朝的貴妃,並為眼前的這個皇帝陛下生下了一位公主。
大明朝這邊毫無疑問已經是她的新家,她也該站在大明朝的立場上思考問題,考慮到大明朝的利益。
反正滿珠習禮迎娶到科爾沁草原上的女真妻子,也就是皇帝口中提及的嶽托之女,她也沒有見過,更沒有什麼親情可言。
素來喜歡閱讀漢人書籍的海蘭珠,早就對女真人以及蒙古部落裏盛行的各種違背人倫綱常的行為深惡痛絕了。
自從知道滿珠習禮迎娶了建虜後金國天聰汗的侄孫女之後,她的心裏就對弟弟的這樁婚姻非常不滿意。
眼下,滿珠習禮幾乎注定了今後要在大明朝這邊出仕任官,若是他在科爾沁還有一個女真出身的妻子,那算怎麼回事呢?
在海蘭珠的心裏,滿珠習禮已有的婚姻,是一個必須被解決掉的問題。
海蘭珠一邊想著這些問題,一邊打量著自己那個跪在地上默默無語的弟弟,就在這個時候,隻聽崇禎皇帝接著說道:
“理藩院、內務府務必領會好朕的旨意!大明朝與科爾沁左翼蒙古諸部之間,大的方向上,允許通商互市!
“大明朝所產之鹽,茶,糖,酒,陶,布匹、綢緞,瓷器,還有玻璃器皿,皆可不限量與科爾沁左翼諸部貿易!
“至於糧食則先限於大米、小麥與高粱!其他刀劍、箭鏃、盔甲以及鐵器軍需等等,等待哈斯幹與阿格拉巴日返回之日方可允許交易!
“此外,鑒於蒙古草原諸部不產金銀珠玉,我大明朝與科爾沁左翼蒙古諸部之貿易,一律以物易物,除非朕有特旨,否則決不允許以金銀珠玉等物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