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9章 風險疑慮(2 / 2)

尤其是科爾沁左翼的大小首領們,在那一次的戰爭之中,並沒有進入過大明朝的宣大腹地,也並沒有與傳說中的大明皇家近衛軍交過手。

也因此,等到他們跟著女真人一路逃往歸化,然後又從歸化城下繞道漠北,逃回了科爾沁草原之後,對於崇禎二年底的那一次稀裏糊塗的潰敗,他們一直有點想不明白。

除了腹誹黃台吉等女真人的瞎指揮之外,齋桑和伊爾都齊等科爾沁左翼蒙古部落的大小首領們,心中一直都有那麼一點難以置信和耿耿於懷。

當然,崇禎二年底的那場戰爭,已經過去了一年半了。

而齋桑和伊爾都齊等人,也已經從海蘭珠和滿珠習禮的幾次書信之中,隱隱約約地知道,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裏,大明朝的這一邊發生了許許多多新鮮奇特聞所未聞的變化,大明朝的國勢似乎走出了低穀,正在蒸蒸日上。

與此同時,他們也驚訝地發現,曾經強大無比的女真人在經曆漠南和南朝邊內的失敗之後元氣大傷,後金國內的狀況江河日下,女真八旗的日子,似乎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過去每到正旦朝賀的時候,不管是曾經的天命汗,還是現在的這個天聰汗,對科爾沁各部都很慷慨大方,草原上緊缺的東西,比如盔甲、雕鞍、刀劍、箭鏃,以及鐵器、鹽茶之類的物資,都會大量賞賜。

可是,到了最近的這次正旦之時,黃台吉除了賞賜一些饑不能食、寒不能衣的金銀珠玉之外,什麼也拿不出來。

而且齋桑、伊爾都齊等人還都聽說,後金國內在剛剛過去的頭年冬天裏,餓死了成千上萬的人。

東遷到海西女真舊地的東西烏珠穆沁、紮魯特、紮賚特等四旗蒙古人,更是苦不堪言。

兩相對比之下,包括伊爾都齊在內的科爾沁左翼蒙古諸部的大小首領們,也都將信將疑、半推半就地支持了科爾沁左翼共主齋桑的抉擇。

也就是,兩邊下注,看看再說。

那個被派來看看虛實的人,就是伊爾都齊。

伊爾都齊這麼一看不要緊,他本人還沒有抵達大明朝的京師呢,可是他的內心深處,就已經接受了自己堂侄女和堂侄子兩個人在書信裏的看法和建議。

喀喇沁的歸義王城即歸義王布爾哈圖所居的烏蘭哈達山城,就不用說了,這一回伊爾都齊一行根本就沒敢從那裏路過。

伊爾都齊選擇的南下線路,第一站是塔爾河以南那個曾經一度歸附了科爾沁左翼蒙古的庫倫部領地。

曾經那個地位底下、部眾稀少,而且窮困潦倒的庫倫部,如今依然大不同了,且不說其部眾已經多達數萬之眾了,就單說那一座拔地而起的庫倫城,就已經足以在東蒙古草原上傲視群雄了。

科爾沁左翼蒙古諸部視為珍寶的查幹浩特,與庫倫城一筆,簡直就是破落的山寨罷了。

除了拔地而起的庫倫城之外,伊爾都齊等人跟著阿格拉巴日南下的路上,一路還經過了營州城、寧城堡、八裏罕、熱河堡等薊北名城。

除了這些擁有重炮雄兵駐守的堅固大城之外,城與城之間每隔三十裏或者六十裏,則必有一處或兩處邊衛軍的屯堡與永備工事。

所有這一切,都讓他越看越是心驚。

等到他跟著阿格拉巴日繞了遠道,最後從張家口入了境,然後再走過當初黃台吉領著女真大軍大敗而歸的軍都陘、居庸關,還有那一條即將全線貫通的京西水泥官道之後,伊爾都齊之前對於大明朝實力的疑慮,全都消散不見了。

進了北京城之後,縈繞在他心頭唯一的忐忑不安,就隻剩下大明朝崇禎皇帝對待科爾沁左翼蒙古的真實意願了。

也因此,當崇禎皇帝走下禦座親自將他攙扶起來,並且順著蘭貴妃的話頭稱呼他為阿巴嘎的時候,伊爾都齊的心裏頓時一塊石頭落地。

此刻的他,自己也不知道心中到底是惶恐更多一點,還是驚喜更多一點。

總之,聽了崇禎皇帝的話語和蘭貴妃的翻譯,伊爾都齊連忙又跪了下去,嘴裏說著各種謝恩的話。

至於崇禎皇帝嘴裏所說的條件,即接受大明朝的冊封,這一點對伊爾都齊來說,卻並不是什麼問題。

大明朝對於塞北邊外的各個蒙古部落,執行的一貫策略就是進行封貢貿易。

這個套路,伊爾都齊是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