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庭在稍後經過審訊拷問情報之後,在進一步呈給朝廷和皇帝的奏報之中,提到了闖營、回回營各個大小賊頭的名頭,除了闖王高迎祥、老回回馬守應之外,還有李自成、張獻忠、賀一龍、賀錦、藺養成等等此時還不怎麼出名的賊頭。
孫傳庭本人目前當然還不知道這些小賊頭的厲害,但是現在的崇禎皇帝心中可是一清二楚啊!
這些人不僅沒有死,也沒有因為任何所謂的蝴蝶效應而消失,反而比曆史上更早一步地冒了出來,提前登上了明末這個混亂的曆史舞台。
所以,孫傳庭的捷報傳來之後,崇禎皇帝隻是高興了一會兒罷了,隨後而來的則是更深的憂慮。
因為他知道,西北的流賊問題現在不過才是剛剛開始而已。
隻要李自成、張獻忠這樣的賊頭沒有死,西北的流賊就不會那麼快地平定下去。
不過即便如此,對於靜樂大捷的有功之人,還是要重重封賞的,特別是在緊接著就傳來石樓大敗消息的背景之下,從快從重封賞有功之人,才能重新激發出前線將士的士氣。
內閣次輔兼軍機大臣孫承宗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在皇帝從快從重獎勵靜樂大捷有功之臣的提議之下,軍機處、兵部和五軍都督府迅速行動了起來,到了五月初一日的朔日朝會結束之後,就以明旨發往山西軍前去了。
孫傳庭此前是以都察院左僉都禦史的身份巡撫延綏,雖然是巡撫,權力很大,但是其本官左僉都禦史的品級其實並不高,不過是正四品而已。
這一次崇禎皇帝將他從正四品的左僉都禦史,提升為正三品的右副都禦史,實際職務則是繼續當他的延綏巡撫。
明朝的時候,巡撫這個職務最初不是常設的官職,所以從朱元璋那個時候就定下來的官製之中,根本沒有巡撫這個職務的品級。
不過根據明朝中後期以後的任官傳統,但凡擔任巡撫職務的,最起碼也得是右僉都禦史以上,也就是正四品以上。
延綏鎮雖然是九邊軍事重鎮,但是畢竟地方不大,下轄的州府不多,隻有陝北一隅之地,所以他這個巡撫,雖說是巡撫,卻與浙江、福建、湖廣、四川等等這些傳統轄地麵積比較大的巡撫來說,職務等級算是比較低的,是正四品。
當然了,明朝的官職製度比較複雜,也有不少例外的地方,那就另當別論了。
這一次,崇禎皇帝不僅將孫傳庭的本職由正四品的左僉都禦史升為正三品的右副都禦史,而且還給了他正三品官才有的“嘉議大夫”榮銜,以示表彰。
與此同時,賀時雨這個總兵官升無可升,也是隻能在加銜增祿上下功夫了,以延綏鎮總兵官加右軍都督府都督同知榮銜,並授“昭勇將軍”稱號。
而杜文煥、劉弘烈、賀國賢、王廉也都各有升賞。
杜文煥由參將升任延綏鎮副總兵,劉弘烈由遊擊直升副將,仍領延綏巡撫標營,賀國賢升任杜文煥原職,轉任綏德州參將,而王廉則升任寧武關參將。
這些人各有升賞,但是目前都隻能繼續留在剿賊的前線,等待山西剿賊事了,才能前往實任。
當然了,崇禎皇帝也沒有忘了張國興麾下陝軍的損失亟待彌補,因此,在封賞北線孫傳庭所部官軍的同時,根據李邦華和洪承疇隨後的附奏,暫由原副總兵王承恩代領陝西總兵一職,同時將山西按察使張宗衡麾下山西鄉兵及衛所兵三千五百多人,就地轉為經製營兵,命名為鎮西營,仍由張宗衡率領,歸陝西巡撫洪承疇指揮。
山西按察使張宗衡本人則以收複晉西南州縣失地之功,加授通議大夫榮銜。
隨著崇禎皇帝對山西剿賊前線的封賞到來,李邦華、洪承疇、孫傳庭三人各自調整部署,遣人刺探賊情,等待著進剿良機的到來,山西剿賊前線的戰事,暫時也陷入了一種相持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