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迎祥沒有當機立斷,喪失了棄城出逃的最佳時機。
而孫傳庭因為人馬太少,而且都是騎兵,也沒有選擇在擊敗了李自成闖將營的當天直接進軍靜樂。
如果在這個時間差內,高迎祥和馬守應棄城而走,往西進入蘆芽山也好,往東進入雲中山也好,孫傳庭及其麾下也隻能是徒喚奈何了。
但是馬守應及其麾下回回營眾賊頭的小富即安,急於享受,讓他們錯失了這個時間差。
當天晚上,闖營和回回營眾頭領在聚義廳內,議定了一個基本的應對方略,之後,闖營的賀一龍部、藺養成部以及回回營的大部人馬,不再維持軍紀,除了值守四門的以外,全都在靜樂城中開始了新一輪的搶掠和屠殺。
既然幾天之內就要棄城而走,當然就沒有必要把城中人口財物留給官軍。
連一向還算講究軍紀的高迎祥,也不再對麾下各部三令五申了。
馬守應的回回營本來軍紀就極差,之前因為老回回想著要把偏僻的靜樂縣城,作為長久駐留之地,所以一直沒有放縱麾下各部,進城之後除了殺官殺大戶之外,對普通的升鬥小民,沒大肆搶掠騷擾,所以靜樂城中還算平靜。
但是到了這個夜晚,城中隨即大亂,數不清的賊軍手持刀棍,成群結隊地衝入民居之中,踹門入戶,見人就殺,大肆搶奪城中居民的糧食和財產。
靜樂小城人口本就不多,也就兩萬口上下的樣子,算起來比闖營和回回營帶入城中的賊軍亂民還要少上一半。
在這種情況下,城中居民即使想逃跑也沒出逃跑,因為賊軍比居民還要多,而且自從賊軍入城之後,靜樂縣城就四門緊閉,禁止百姓出入,到了此時,真的是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到了第二天午時,城中無辜百姓除了被賊軍擄掠入營的青年女子,已被屠戮一空。
前不久流賊途徑嵐縣時發生的一幕屠城慘劇再次上演。
高迎祥和馬守應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的事情他也不是沒幹過,現如今不管是棄城而走,還是就地堅守,城中的那些居民百姓都是累贅。
棄城而走的話,孫傳庭的官軍就在身側,靜樂城中的百姓沒法裹挾帶走,而若是突圍失敗,就地堅守的話,要想堅持的時間更長久,城中的這些人口同樣是負擔。
就這樣,當孫傳庭率軍擊潰李自成闖將營的第二天中午,與賀時雨等人合兵一處,往靜樂城下進發的時候,靜樂縣城之中剛剛完成了一次針對城中居民的大屠殺。
而到了夜幕降臨,南北兩路官軍抵達靜樂城外不遠處紮營結寨,準備圍城的時候,城中高迎祥和馬守應兩人也在做著最後的商議。
“如今南門、北門和東門外都有官兵駐紮,此時想要棄城而走,恐怕已是不易了,高闖王是不是重新考慮一些兄弟的提議?我看官軍人數不多,堅守未必不能立足啊!”
昨夜為了安撫麾下各部,高迎祥放任麾下參與屠城和搶掠,錯過了棄城而走的最好機會,今見官軍圍城,早已是暗自懊悔不已,此時聽了老回回馬守應的話,當即說道:“昨夜高某人當斷不斷,已經坐失良機,如今這個情形豈可一錯再錯?!
“馬兄弟你隻看見官軍紮營城外,沒有來攻,便以為你我兩營在靜樂小城裏堅守就有機可乘,這可是大錯而特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