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原料的選擇和采購
這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如果一家店裝修得好或推廣得好,能為你帶來很多的新顧客,而店內產品的味道直接決定了客源的穩定性。讓顧客喜歡你,習慣你,就需要在口味和造型上多用心。
好的口味包括口感和味道,使用好原料是前提。試想一款化學含量過多的原料,又能呈現出多少自然的風味了?而原料的合理搭配是店鋪產品的核心,同樣的雞翅,為什麼肯德基的烤翅就如此風靡?秘密就在於它的配方。
一 降低原料成本的秘密
你會不會認為降低原料成本就是去采購更便宜的原料呢?還是說將每一杯飲品應該放的原料稍做減少呢?
如果采購便宜的原料,會相應增加你食品安全的風險;而原料放得不夠,飲品的味道會變淡,體現不出產品的風味。
每個人剛開店時最原始的想法基本上是希望自己店內的產品越豐富越好,然後會毫無目的地在原材料市場中購入草莓、杧果等等很多口味的原料回來做嚐試。你選購的原料品類越多,就越容易造成積壓,如果不能夠快速售出,就可能導致過期。
其實隻要注意觀察,你會發現一些大的連鎖店,不管是奶茶店還是甜品店,他們的產品都有一個主打口味。比如滿記甜品,他的產品都是以杧果為主題然後多向延伸,他們在推廣的時候也會以杧果為重點,就更容易控製采購數量,且單一的原料數量越多,單價就越低,更加節省成本;而咖啡店主要是以咖啡為主要產品,這樣定位好自己店鋪的主推產品,本身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節約原料、降低成本的方法。
因此好的店鋪產品都應該遵循一個原則,原料少,搭配多。原料的巧妙運用,可以搭配出無限可能。
而如果你的菜單密密麻麻都是產品,隻會導致顧客選擇困難,減緩下單速度。
二 賺到更多錢的秘密
不可否認弄虛作假是一定能在短期內賺到更多錢的。但如果想真正做好自己的產品,讓自己的小店或品牌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改變中國食品行業現狀,那就從我做起,從選擇真材實料做起。
在這裏和大家分享幾款簡單實用的常見飲品、甜品和小吃。當然,目的隻是在於教大家製作飲品的基本方法和步驟,以及部分搭配方法,產品實際上好不好喝,還跟各種原料品牌的選擇搭配有很大的關係。
一 奶茶
幾乎每個奶茶店都有一款產品叫作“招牌奶茶”,奶茶的起源和發展就不必多做闡述,百度和知乎上也都能搜索到很多相關內容。
奶茶看上去隻是奶+紅茶+糖,其實並不是那麼簡單。奶、紅茶和糖的原料與配比不同,就能產生千千萬萬種口感。而很多人自己賣奶茶卻不懂奶茶,甚至不知道什麼是港式什麼是台式,什麼是絲襪奶茶什麼是鴛鴦奶茶。賣的時候名字想當然張冠李戴,以至於很多人越喝越不知道自己到底喝的是什麼奶茶。
英式奶茶:以紅茶和牛奶作為主要原料。17世紀初期,廣州官吏首創以加了牛奶的茶招待荷蘭使節,這種特別的喝法在荷蘭當地傳開。之後,約克公爵夫人又將此引進英國,受到女性喜愛,風靡一時。到了18世紀,奶茶已經成為英國人飲茶方式的主流,是一切奶茶的起源。
港式奶茶:發展並流行於香港,茶味重偏苦澀,口感爽滑且香醇濃厚。製作一杯真正的港式奶茶是很複雜的,要經過撞茶(拉茶)的工序以保證奶茶中保留茶葉的濃厚,較為出名的一家就是香港中環蘭芳園。
台式奶茶:源自於台灣,奶味相對較重,甜味也比較重,比起港奶更容易入口,做法比港奶要簡單得多。一般奶茶店都會以台式奶茶為基礎,成本也相對較低,口味也較能被大眾所接受。
絲襪奶茶:絲襪奶茶顧名思義,就是像絲襪一樣肉肉的顏色以及滑滑的口感,是港奶的延伸。所以產品的顏色和口感就顯得尤為重要。
鴛鴦奶茶:依然是港奶的延伸,是在絲襪奶茶裏加入了1/3甚至一半量的咖啡,同時具備咖啡的醇香和奶茶的濃滑。
奶茶目前作為快消品,更注重出品速度,所以會直接用奶茶粉衝調,方便好喝的同時,總是少了些許用心負責甚至影響健康。這也是為何奶茶為何在國內總是會出現一些負麵輿論的原因。
二 咖啡
本書沒有著重介紹咖啡的製作,是因為咖啡本身需要介紹和製作內容實在是太多了,每一部分都被單獨編寫過書籍,所以有興趣的親們可以去市場上多買幾本書,或者多去別家的咖啡店看看,文章後麵也會向大家介紹一些實用的書籍。
常見的主要有卡布奇諾、拿鐵、美式、摩卡和焦糖瑪奇朵,屬於意式咖啡,還有曼特寧、藍山等以咖啡原產地命名的單品咖啡。
一杯真正好喝的咖啡是有嚴格出品標準的。咖啡的萃取量、萃取時間、奶泡的打發技術以及融合方法都影響咖啡的風味。而如果作為奶茶店的飲品,又不作為主打賣點的話,那麼對產品的區分基本上就不是那麼嚴格了。隻是作為業內人士,必須掌握咖啡最基本的常識,至少在麵對懂行的顧客時,不要讓人覺得這家店不專業。所以建議通過一些培訓班進行全麵係統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