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龍之舞
我多想龍之舞盡情地飛躍
三山五嶽支撐著神州舞台
黃河長江沸騰著蓋世動力
顓頊的文字書寫在天上的星星
根植於五千年悠久的土壤
笑傲於古埃及 古印度 古巴比倫的廢墟之旁
鯤鵬展翅,衝扶搖九萬裏天宇
摶黃海 渤海 東海 南海 巨龍騰空
我多想龍之舞任九霄之高五洋之深
不被任何籠欄羈束
不貼任何山頭的標簽
龍之舞馳騁在東起大興安之群嶺,珠穆朗瑪之脊峰
西越拉布拉多高原阿爾卑斯山
跳躍在赤道為中心,南北兩極的雪域
迎風招展的旌旗黃色為底,龍為圖騰
龍之舞者,龍的傳人
龍之舞不要畫地為牢
與產鋼鐵五穀的 造機器的 做網絡的
與太陽係共舞 銀河係共舞
與天上的 地上地下的 水上水下的
與平川 高原 東部 西部 城市 鄉村
與看得見的 看不見的 聽得見的 聽不見的
一切的一切 一切的一 一的一切
龍是主宰 龍一起舞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
龍之舞,自然之舞 人文之舞
我多想龍之舞曲,是真正的天籟之音
盒子裏的孤簫濫竽,隻配與跳蚤鼓噪
雷電與岩漿的迸發
高山與大海的呼應
古老曆史河水與現代潮流的合奏
東方璀璨與西方精華的融合
小橋流水與大江東去的交響
下裏巴人與陽春白雪的相輝
玄妙於天地之間
沐浴著天地之舞
龍之舞,東方之舞
龍之舞,世界之舞
2012.1.20
舞龍起源於中國的傳統舞蹈。舞龍和舞獅,古時是在一年中的大型節日裏麵節目之一。這種氣勢雄偉的場麵,極大地刺激了人們的情緒,振奮和鼓舞了人心,因此,舞“龍”成了維係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樂章,也體現了龍的傳人通達天地、氣貫山河、奮力創造的豪邁氣概。詩人充分挖掘這個傳統題材,把龍之舞與民族振興融合一體,在自然、地理、社會和人文的時空中恣意馳騁,努力造就大氣雄渾的氣勢,賦予博大深幽的蘊涵,使詩篇生動形象,回味悠長。
夢
信步遊走
我在河邊
草地
積水旁
把鞋脫了
與地球親吻
母親撫摸般
發出酥柔聲
從腳底
飄起了
離開母親的玉體
變成空氣
和風
飄越水麵
土坡
收展自如
飄落
落飄
像鳥兒,又回窩巢
母親的懷抱
泥土的體溫
草木的馨香
我飛得好高
好遠
我突然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