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夢想與財富如何相融共生
◎唐新勇
馬雲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而我要說:夢想是一定要有的,不然你活著幹什麼呢?
人活著,就是要幹事情的。無所事事,如同行屍走肉。
可是,人都有惰性,沒有誰願意平白無故地工作,必須要有東西引誘。
夢想,就是最能誘使一個人好好活著、努力工作、積極進取的東西,它就像發動機於一輛汽車,是不斷驅動我們奮發前行的最大力量。
然而,曾幾何時,夢想在我們的世界裏漸行漸遠。
習近平總書記為什麼要提出“中國夢”?
因為當今的我們,越來越迷茫,越來越浮躁,表麵看物質生活是富裕了,幸福感、快樂感卻日益下降,很多人甚至丟棄了那種不屈不撓、頑強奮鬥的傳統精神,而總喜歡一天到晚捧著手機刷微信:我為什麼沒錢……
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夢想就是最好的信仰。
沒有夢想的人生是可悲的,沒有信仰的國家是可怕的。
但更可悲可怕的是,我們的夢想隻是金錢,我們的財富隻有金錢。
我們應當糾正這樣的錯誤。
夢想和財富,固然要以物質為基礎,但絕不能忽視精神上的追求。隻有夢想和財富相融共生、完美結合,我們的人生才會真正快樂幸福。
巴菲特1951年大學畢業時,在紐約找不到工作,於是他回到了老家奧馬哈一家證券公司做普通員工。第二年,他和蘇珊租房裸婚,並問妻子:“我手上攢了1萬多美金,是該買套小房子,還是讓我去投資呢?”
如果是在中國,可能很多人就拿這錢先買房子了。但是蘇珊知道丈夫最大的夢想就是創業,所以她選擇了後者,夫妻倆繼續租房住。
4年後,巴菲特成立了自己的投資公司。不久,他花了3.15萬美元買下一座小樓。2008年,78歲的他財產620億美元,成為世界首富。
很多人說,蘇珊才是真正的股神,因為她為巴菲特做了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一次投資決策——投資夢想,而不是投資一套房子。如果當年蘇珊選擇的是買房子,估計巴菲特這一輩子可能就成不了股神了。因為即使是天才,至少也需要給個10年發展的機會。然而,人生有幾個10年?
還有人說,巴菲特之所以那麼有錢,是因為他沒有把錢看得太重。他至今仍然住在1958年買的房子裏,那是一座灰色的兩層建築,麵積大約600平方米,如今看起來已經很古老了,最多價值七八十萬美元,還不如大城市一所公寓的價格。可他一直在這裏平易近人地過著謙遜的生活,而且過得很幸福,鄰居們經常能看到他在附近散步,或和妻子去旁邊的劇院看演出。
這就是夢想與財富相融共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往往就是這樣,把金錢看得越重可能越得不到,但隻要你不斷努力地去實現一個又一個夢想,財富就會自然而然地來到。所以,夢想才是最值錢的,不要整天想著如何暴富,更不要為了金錢一味犧牲自己的夢想。
那麼,究竟如何才能讓夢想與財富相融共生呢?
我認為,可以從下麵六個方向去努力:
(一)有一份屬於自己的情懷
所謂情懷,就是擁有一種高尚的心境,有自己的情趣和興致,並因它而胸懷寬廣。說得再形象一點就是——無論現實如何苦逼,你都能在心裏有一個很詩意、很牛逼的世界,那個世界便是情懷。
大凡成功的人士,都是有情懷的。
比如喬布斯,他的情懷就是要通過自己的瘋狂努力來改變世界。蘋果曾做了一個非同凡想的廣告,其中有這樣一段話,生動體現了他洶湧澎湃的情懷——“向那些瘋狂的家夥們致敬,他們特立獨行,他們桀驁不馴,他們惹是生非,他們格格不入……你可以讚美他們,引用他們,反對他們,質疑他們,頌揚或是詆毀他們,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因為他們改變了事物,隻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變世界。”
再比如,本書第一章《首領情懷》中的4位企業家,他們雖然不是商界大腕,但他們都有著自己不同凡響的情懷,我深深地被他們打動了——
張軍華,出生於偏僻農村,從小立誌經商,但曆盡艱辛,30歲才白手起家,卻在短短幾年之內,像馬雲那樣通過互聯網創造了電機行業奇跡。
張鬆,身世更加辛酸,他先後9次創業失敗,最落魄的時候甚至差點跳塔自殺,但如今的他已擁有7家實業,曾先後6次被中央電視台報道。
王愛民,一個初中畢業的山東女子,卻通過不斷的自學和升華,最終成為具有碩士學位的澳門籍律師,同時也是多家公司總裁,足跡遍布世界。
黃軍華,來自江西貧困縣,他在廣東曾試過很多種路徑想改變貧窮的命運,但都未能如願。最後,他竟靠一台老祖宗遺留下來的石磨,拚成最年輕的早餐連鎖老板,並將自己的公司經營成行業領導品牌,實在霸氣十足。
從某種意義上說,每個創業者內心都是有首領情懷的。雖然這種情懷有大小、領域之分,但他們希望率領團隊改變世界(或領域)的願景一致。
與政治家的領袖情懷相比,創業者的首領情懷顯然更接地氣。因為通過產品、通過企業、通過改變產業來改變世界,總比打江山容易得多。
有句話說,格局決定高度。要想有大格局,就必須先有大的情懷,隻有這樣,才有可能實現大的夢想、積累大的財富,不斷提升人生的高度。
(二)有一種大愛、大無畏的精神
所謂大愛,就是博愛,廣泛地愛一切人,對全人類乃至世界萬物的愛。再具體一點,就是人與人之間要有一種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責任感。
而大無畏,就是什麼也不怕,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這不僅僅是一種英雄氣概,也是指人在麵對困難和艱險時,那種過人的膽略和氣魄。
對於普通人,大愛並不是指一定要做到“心係百姓”“急民所急”“樂善好施”;大無畏也不是指一定要做到“勇於犧牲”“將生死置之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