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穆爾?阿希。
聞名世界的傳奇人物,大食人可能不認識中大食的國王是誰,可能不知道北大食王室的姓氏是什麼,但是說起阿穆爾,沒有人不會露出敬佩的神情。
貧民出身,早年因為饑荒而離家出走、輾轉各地,最終加入王國衛隊,以出色的軍事才能成為軍中明星般的人物,因而受到貴族派的忌憚,屢次受到打壓。就在前程黯淡無光的時候,卻得到了國王的賞識。
艾哈邁德的祖父雖然為人剛愎自負,卻有識人之能,在一次閱兵中,一眼看出阿穆爾所部軍容鼎盛、紀律嚴明,是全軍之冠,從此就將這位沉默寡言、橫眉冷目的將領記在心中,而阿穆爾也開始了他平步青雲的仕途。
王室與貴族決裂之後,各地發生叛亂,阿穆爾奉命率軍出征,他用兵如神、進展神速,僅用十天就接連平定七個叛亂的貴族,取得不可思議的戰績,當時的人們都驚呼阿穆爾必定得到了獨尊的加護,否則又怎麼會創造如此的奇跡。阿穆爾借此一戰,成為北大食最有名、最受王室倚重的將軍。
軍事上的失敗,令貴族們不得不暗下毒手。國王暴死之後,阿穆爾也遭到貶謫,險些被排擠出軍隊。
就在他心灰意冷之際,北大食和中大食戰爭爆發,阿穆爾被派上前線,狠毒的貴族們企圖借敵人之手將這位堅定的王黨消滅。但是事與願違,哈立德國王也曾聽聞阿穆爾的名氣,沒有選擇正麵交鋒,而是奇兵迂回,與後方的貴族軍隊交戰。
當時滿懷希望前方打得兩敗俱傷的貴族們根本沒有任何防備,大驚之下跑的幹幹淨淨,失去指揮中樞的大軍自然丟盔卸甲、一潰千裏。
阿穆爾聽到此消息後,連忙率軍回援,突襲中大食軍的後方,而哈立德也聞訊趕來,與偏師對阿穆爾進行前後夾擊。
麵對幾乎必輸的一戰,阿穆爾冷靜應對,在劣勢兵力的情況下果斷分兵,留下敢死隊抵擋哈立德的精銳,自領主力與前方的敵人決戰。
那一戰,稱得上血流成河、山巒盡赤,敢死隊全軍覆沒、無一投降,卻也成功阻擋了哈立德的猛烈進攻,為阿穆爾擊潰正麵敵人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大獲全勝的阿穆爾返身與哈立德激戰,雙方旗鼓相當、難解難分,最終精疲力竭、兩相罷戰。阿穆爾一麵收攏逃兵敗將,一麵與哈立德對峙。
此時,後方的北大食新任國王,也就是艾哈邁德的父親突然發難,抓捕貴族、重掌政權,在了解前線的情況後,立即任命阿穆爾為總指揮,統率所有前方將士,並增派援軍、動員全國人民參加這場保家衛國的戰爭。
見無機可趁,哈立德長歎一聲,隻得領軍回國。在退出北大食的領土之前,他隻留下一句感概。
有阿穆爾在,天下誰可攻取北大食?
被當時的人們譽為“大食第一軍事家”的哈立德國王如此稱讚,加上驕人的戰績,阿穆爾一戰成名,迅速成為大食第一名將。返回王都之後,他受到了國王的熱情接見,並被任命為元帥,成為名符其實的王國衛隊總指揮、軍中第一人。
那一年,四十六歲的阿穆爾熱淚盈眶,並立下永世效忠奧斯曼家族的誓言。
沒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事情發生,奧斯曼王室對阿穆爾的信任幾乎是無條件的,艾哈邁德之父終其一生與阿穆爾君臣相得,並在臨死之前命令****對其言聽計從,絕不動搖其三軍統帥的地位。
時隔十年,被當作“軍神”一般受到全軍上下敬仰的阿穆爾已經完全掌握了軍隊,各級軍官不是他的門生,就是他的仰慕者,“不敗之將”和“忠臣良將”的光輝形象讓阿穆爾在軍中的地位穩如磐石。
他的存在,對奧斯曼王室是不可或缺的支柱,而對於心懷不軌的貴族和虎視眈眈的外國勢力,則是最大的震懾。
而對於費薩爾來說,阿穆爾則是一個極為矛盾的存在。正是有這位老將的坐鎮,中大食才不敢輕易進犯北大食,讓他可以有喘息的機會。但野心勃勃的他更希望將北大食的軍隊拉攏到自己麾下,然後舉兵複仇,甚至篡奪北大食的政權。從這方麵看,將軍隊經營得如同銅牆鐵壁的阿穆爾則成為了費薩爾最大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