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反亂的宣言(四十七)(2 / 2)

北半球時值新春之始,南半球卻是恰逢盛夏之末。澳洋洲的東南角海岬處,譽滿天下的讚禮歌劇院就坐落在此地。

歌劇院的外型猶如即將乘風出海的白色風帆,與周圍景色相映成趣。外觀為三組巨大的殼片,聳立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基座上。第一組殼片在地段西側,四對殼片成串排列,三對朝北,一對朝南,內部是大音樂廳。第二組在地段東側,與第一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規模略小於歌劇廳。第三組在它們的西南方,規模最小,由兩對殼片組成,裏麵是餐廳。其他房間也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內。整個建築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寬百米的大台階。歌劇院三麵臨水,環境開闊,以特色的建築設計聞名於世,它的外形像三個三角形翹首於河邊,屋頂是白色的形狀猶如貝殼,猶如一位翹首遐觀的恬靜修女。歌劇院整個分為三個部分:歌劇廳、音樂廳和餐廳。歌劇廳、音樂廳及休息廳並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崗岩石基座上,各由四塊巍峨的大殼頂組成。這些“貝殼”依次排列,前三個一個蓋著一個,麵向海灣依抱,最後一個則背向海灣侍立,看上去很像是兩組打開蓋倒放著的蚌。高低不一的尖頂殼,外表用白格子釉瓷鋪蓋,在陽光照映下,遠遠望去,既像豎立著的貝殼,又像兩艘巨型白色帆船,飄揚在蔚藍色的海麵上,故有“船帆屋頂劇院”之稱。

歌劇廳擁有上千個座位,主要用於歌劇、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內部陳設新穎、華麗、考究,為了避免在演出時牆壁反光,牆壁一律用暗光的夾板鑲成,地板和天花板用本地出產的黃楊木和樺木製成,彈簧椅蒙上紅色光滑的皮套。采用這樣的裝置,演出時可以有圓潤的音響效果。舞台麵積五百平方米,有轉台和升降台。舞台配有兩幅法國織造的毛料華麗幕布。一幅圖案用紅、黃、粉紅3色構成,猶如道道霞光普照大地,叫“日幕”;另一幅用深藍色、綠色、棕色組成,好像一彎新月隱掛雲端,稱“月幕”。現在,舞台上正上演著荷馬的史詩,特洛伊城正在燃燒,漂泊的詩人正在為它曾經的輝煌而歌頌,為它的隕滅而哀歎。

就在觀眾們為台上演員們精湛的演技和嘹亮的歌喉而如癡如醉的時候,誰也不知道,他們的上方正在召開著神秘的會議。

因為歌劇院貝殼形狀的構造,這個封閉的空間呈豎立的長方體,高而陡的台階直通頂端,其上乃是一座雲台,一人端坐在寶座之上,又有一人侍立在旁。台階前,九人呈圓形而立,仔細一看,其中八人隻是一團虛影、並無實體,而另外一人和台上的兩人同樣在陰暗中若隱若現,看不清麵目。此處構造奇特,腳下的歌劇聲能夠隱隱傳來,供身在其中的人欣賞,但裏麵的談話聲卻絕不會讓外麵聽到,的確是極為保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