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是因為畢府裏所發生的這樁命案,此時茶館裏眾人談論的話題,恰巧正是三國時期的大將關羽關雲長。隻聽鄰桌一個枯瘦的老頭正在高談闊論,大聲說道:“說起這位關帝爺爺,那可是當今世上人人都要供奉的神靈。你想想看,世人保家鎮宅,供奉的是關帝;想要發財致富,祭拜的是關公;即便是打家劫舍的悍匪,也要在關二哥神位前起誓,如何不是人人供奉?至於這當中的緣由,你道為何?其實說書先生所講的三國故事裏,單以武藝而論,關帝爺爺倒算不得是當中最厲害的一位。有道是‘金呂銀馬,前表呂布,後表馬超”,三國前期的武將排名,乃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後期則是‘一馬二趙三許褚’,關帝爺爺的排名再如何靠前,最多也隻能到第四,但是——”
說到這裏,那枯瘦老頭故意拖長了聲調,又好整以暇地呷了一口茶盞裏的濃茶,說道:“但是,從‘桃園結義’到‘溫酒斬華雄’,從‘掛印封金’到‘五關斬六將’,再到後麵的‘單刀赴會’、‘刮骨療毒’、‘水淹七軍’,關帝爺爺的所作所為,無一不是大智大勇、大仁大義之舉,完全符合百姓心中的英雄形象。所以關帝爺爺才會得到如此之高的敬重,甚至被世人奉為神靈,代表的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信仰,又豈是呂布、馬超之流的武夫可以相提並論的?”
謝貽香在鄰桌冷眼旁觀,聽得枯瘦老頭這一番言論,雖然隻是老生常談,卻被他講得抑揚頓挫、鏗鏘有力,可見這老頭平日裏極愛講話,甚至多半便是村裏的說書之人。卻不料他話音剛落,便聽旁邊桌上一個秀才打扮的落魄男子冷笑一聲,怪神怪氣地說道:“你還少說了一件事,那便是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
枯瘦老頭當即一愣,立刻說道:“關帝爺爺敗走麥城,便和楚霸王烏江自刎、諸葛丞相星落五丈原是一個道理,都是英雄末路、壯誌未酬,令人扼腕長歎。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會深受世人的懷念。更何況關帝爺爺當時正在和曹仁、徐晃、於禁、龐德等一幹當世名將激戰,更以‘水淹七軍’的壯舉威震華夏,嚇得曹賊差點要遷都避禍,誰知作為盟友的東吳,卻在此時背信棄義,合呂蒙、陸遜二人之力偷襲荊州,荊州守將更是臨陣叛敵,甚至將荊州士卒的家人盡數扣押起來,這才令關帝爺爺的荊州軍人心渙散、潰不成軍。”
“然而這還不夠,更有劉封和孟達二人的火上澆油,不肯發兵相助。所以當時的情況,對關帝爺爺而言,當真可謂是前有曹軍勢大,後有東吳毀約,還要加上友軍的臨陣叛敵和袖手旁觀。如此算來,即便是關帝爺爺輸了這一仗,卻是一點也不丟人。相比起來,東吳雖然憑此役終於收回荊州,但荊州百姓全都爭相祭拜關帝爺爺,咒罵呂蒙陸遜,這對當時的東吳來說,當真可謂是贏了戰場,卻輸了人心!”
這一番長篇大論,當真完全展現出了這個枯瘦老頭的講話功力,聽得茶館裏好些人紛紛喝彩起來。就連謝貽香也是暗讚一聲。他雖然對這位關羽關雲長沒有太多了解,可是聽這枯瘦老頭將“敗走麥城”一事分析得有理有據、頭頭是道,心中也不禁有些感慨,要替這位關帝爺爺抱不平了。
誰知針對枯瘦老者這一大堆話,先前那個破落秀才仍舊隻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立馬便將整個局麵逆轉了過來。隻聽他淡淡地說道:“我隻知道關羽如果不是那麼的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曹軍未必便會大軍壓境、東吳未必便會背信棄義、友軍未必便會袖手旁觀,甚至就連劉備的蜀國,也未必便會滅亡得這麼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