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世間禽獸尚且有“百鳥朝鳳”之舉,又何況是人?而自古劍法通神者,本就有“萬劍朝宗”之氣象,又何止是隔空駕馭六柄長劍?
眼前方才在這個矮胖子的指尖處,分明凝聚出了失傳已久的“劍魂”絕技,頃刻間便已震驚了在場所有的人。此刻再看他隔空指點,淩空禦劍,其神通被六曾祖母稱之為“禦劍飛仙術”,眾人驚訝之餘,反倒覺得有些理所當然。
然而那六曾祖母說的倒也不全對,戴七此刻所施展的,其實並不是昔日蜀山派的“禦劍飛仙術”,而是當今峨眉劍派的至高武學——“六道俱滅”。
所謂的“六道”,又作“六趣”,乃是指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本是源自佛家的輪回之說。因為峨嵋山上過去曾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由佛家所控製,繼而創立出佛家的“峨嵋派”。
至於如今的“峨眉劍派”,則是由前朝祖師爺林涵先生所創立,當中也或多或少地借鑒了一些佛家的禪機,其武功自然也借鑒了一些佛家峨嵋派的功夫。話說昔日林涵先生結合蜀山派流傳下來的武學殘篇,以佛家神通為借鑒,繼而化繁為簡,這才創出了戴七此刻所使的“六道俱滅”。相比起昔日蜀山派最多可以同時駕馭十柄劍以作“十滅”的“禦劍飛仙術”,無論境界還是威力,都存在不少差距,但同時卻讓這門功夫修煉起來更為簡單。
可是這所謂的“簡單”二字,也隻是相對於古老的“禦劍飛仙術”而言。對於當今的峨眉劍派,這門“六道俱滅”已算得上是派中最為高深的絕學了,就連峨眉劍派當今的掌門人朱若愚也不曾學全,所以江湖上也極少有人識得這門功夫。謝貽香雖然不明白其中的緣由,但聽聞六曾祖母口中提及的“六道”和“十滅”,頓時聯想起江湖上那句著名的傳言,說是“峨眉劍出,六道俱滅”,不想竟是出自於此。
而此刻身在半空之中的戴七,居然還能抽空施展出這峨眉劍派的至高絕學“六道俱滅”,同時駕馭起在場族人的六柄長劍,可想而知,就在他一躍而起之時,甚至是更早的時候,便早已有了這個盤算。否則在這倉促之間,他躲避青竹老人的追擊尚且不暇,哪裏還有閑暇去隔空駕馭祭壇下那些族人的佩劍?
所以眼下這般局麵,雖然看似戴七被青竹老人逼上半空,相繼一前一後往上躍起,但也不見得就是那青竹老人完全占據了上風。伴隨著這個突然生出的變故,一時間,半空中的那六柄長劍在戴七的駕馭之下,一柄接著一柄淩空飛來,劍尖直取半空中那青竹老人的後心。
青竹老人雖然早已料到戴七必有後招,卻也沒料到等待自己的,竟是這峨眉劍派的至高絕學“六道俱滅”,一時也不禁有些駭然。待到他感到身後有異,回頭望去之時,當先飛來的兩柄長劍已然離自己的背心近在咫尺。當中一柄取中宮直刺之勢,另一柄則是取旋轉絞殺之勢,似這般同時而來,相互之間恰好將長劍破空時的勁風之聲抵消殆盡,這才沒有發出絲毫聲響,無聲無息地來到自己背後。
雖然眼下這“六道俱滅”的神通不如方才那“劍魂”的驚世駭俗,卻好歹也是峨眉劍派中最強的絕招,青竹老人自然不敢有絲毫大意。當下他身形不變,依舊是往上躍起之勢,全力去追逐上方的戴七,手中的青竹絲卻已收回,用肉眼難以辨別的速度,極快地在這兩柄長劍的劍身之上分別一點。
但聽“叮”的一聲清響,半空中這兩柄長劍被青竹老人手中那根細如毛發的青竹絲點中,居然被徹底改變了來勢,繼而“哐當”一聲,兩柄劍自行在半空中撞到了一起,相互抵消掉了原本的力道;待到力道一盡,這兩柄劍也再不受戴七的駕馭,灰溜溜地自半空中滾落了下去。
原來當先攻向青竹老人的這兩柄長劍,對應的乃是“六道俱滅”中的“天劍”和“地獄劍”,可謂是一剛一柔、一正一奇,其要訣便是駕馭起走勢完全不同的兩柄劍同時飛出攻敵,恰好將相互的破空之聲抵消掉,從而傷敵於無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