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渡江登城戰火急(2 / 3)

然而得一子還是不聞不問,口中兀自念道:“……玄兵鬥法,陣列綱常。萬法無極,心法合一。天地同壽,陰陽相投。九天之力,五行之長。兩儀互捕,八門互放。七星歸位,天煞異常。陰陽五行,天數以定。逆天而為,必遭天譴……”眾人聽得心急如焚,眼見叛軍當先的一眾巨艦踏板已成,頸圍紅巾的黑甲軍士依次衝出,已有數十人踏上水關處的地麵,這邊寧丞相也終於再次報時,扯開嗓子大喊道:“巳正——已至!”

伴隨著寧丞相這一開嗓,城牆上百餘樽火炮幾乎是在同時炸響,發出地動山搖般的轟鳴聲,直震得整座金陵城仿佛都在微微搖晃。但見一輪炮火肆虐中,當先靠岸的一十二艘“飛虎神艦”大片船板木屑炸爛,當場傷痕累累。當中那些正在上岸的黑甲軍士更是血肉橫飛,形貌慘不忍睹,縱有僥幸躲過炮火之人,也被鋪天蓋地的弩箭射了個透心涼,紛紛釘死在地上,轉眼間竟是一個活口也沒留下,少說也有兩三百名叛軍命喪於這輪火炮勁弩之下。

眼見己方的第一輪攻擊便有如此神效,城牆上眾人都是大為振奮,不等將領吩咐,眾軍士已自行裝填起了火炮和勁弩。誰知趁著第一輪炮弩後的間隙,大批黑甲軍士已從破裂的船身中蜂擁而出,高呼“清君側,誅奸佞”的口號,狂奔向這邊的“內城”城牆,粗略一數,約莫有四五百人之眾。待到第二輪炮弩齊發,火光箭影間,卻僅僅是將後隊的數十人擊斃於水關處,剩下的黑甲軍士則繼續往前衝鋒,眼看便要抵達半裏開外眾人此刻所在的城牆。

謝貽香等人明知這“內城”城牆高達二十餘丈,若非攻城雲梯絕難攀登,但眼看這數百名黑甲軍士突破火炮勁弩的攻擊範圍,難免心中惶恐。謝貽香不禁問道:“可要調整火炮勁弩的方向,瞄準轟擊這些叛軍?”一邊寧丞相結結巴巴地說道:“可……可是道長並未下令……”話未說完,池統領已接口回答道:“不必調整,隻管繼續轟擊水關處的叛軍船隻,其它的事道長早有安排!”

池統領話音剛落,便聽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再次響起,炸得在場眾人耳膜生痛。定睛一看,一半巨響聲是城牆上的百餘樽火炮發出第三輪攻擊,頓時便將率先靠岸的一十二艘“飛虎神艦”轟炸得不成模樣;而另一半巨響聲則來自城牆下和江邊水關之間的這半裏空地,竟是提前埋有火雷,被這數百名黑甲軍士踏上,當場引爆開來,便仿佛是從地底冒出一大團火海,炸得這支叛軍先鋒隊七零八落。雖有數十名黑甲軍士僥幸躲過一劫,也被城牆上充當弓箭手的軍士一通亂箭射死。

如此一來,叛軍今日的首輪攻勢便算是被徹底化解。城牆上眾人正待鬆一口氣,卻見借著這會兒工夫,剩下的四十餘艘“飛虎神艦”早已偷偷靠岸——卻不是在臨江的兩處水關,而是分別停泊在兩處水關的左右裏許處、隔在了“外城”城牆之外,此時正從船上搬下攻城的雲梯車,顯是將先前的一十二艘“飛虎神艦”以及船上數百軍士當做誘敵的炮灰,以此掩護叛軍大部隊上岸。

話說整個金陵的“外城”也是一大圈高達二十餘丈的城牆,隻是在西北麵的柵欄門與外金川門之間斷開,由兩處水關作為防禦工事,而今叛軍艦隊停泊在兩處水關左右的城牆之後,這邊“內城”上的炮弩便自然無法攻擊。對此眾人連忙商議對策,最後才發現還是隻能將炮弩繼續瞄準兩處水關一帶,因為無論叛軍從何處上岸,終究還是要從“外城”和“內城”的重疊之處、也便是眾人此時所在的“內城”儀鳳門和鍾阜門之間這段城牆處發起強攻,所以隻能守株待兔,等叛軍從兩側向當中彙合、抵達兩處水關一帶時再發起攻擊。但如此一來,因為是要瞄準移動中的叛軍隊伍進行轟擊,火炮勁弩最多隻能消滅少部分叛軍,大隊人馬終究會攻至“內城”城牆下,免不得會有一場近身肉搏的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