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報家門人走茶涼(1 / 2)

謝貽香一宿未眠,第二路過湖州時,便在城裏稍作歇息,隨後又是連夜趕路,終於在第三清晨抵達了杭州城南麵的紹興府。

要此地已屬江浙地界,無論紹興還是杭州,不久前其實都在恒王叛軍的勢力範圍之內,所以朝廷才會將附近零星的兵力盡數集中到銅陵、宣城和湖州三地建立防線,生怕恒王叛軍揮師北上。卻不料從今年年初開始,恒王的叛軍忽然相繼往南撤離,在兩個月的時間裏,盡數退到江浙的麗水以南,竟是全線退守到福建境內,從而將整個江浙大地拱手讓給朝廷。

對此朝堂上曾有過多次議論,朝中大臣為拍皇帝馬屁,都恒王是因為自知不敵,所以才會撤離江浙據守福建,分明是要和朝廷持久作戰;待到西北的嘉峪關和漠北的寧夏衛、大同衛等地戰況稍緩,便可將大軍調回,一舉蕩平這場叛亂。

哪知恒王這些年來之所以手握重兵,寸步不離地駐守在江浙地界,其作用便是要抵禦從東瀛偷渡而來的倭寇。就在恒王叛軍撤走後的一個月內,沿海各地再無軍隊駐防,東瀛倭寇眼見威脅一去,頓時愈發猖獗,從沿海的象山到溫嶺一帶,轉眼便有十幾處村莊被大批倭寇洗劫一空,所到之處,竟沒留下一個活口,逼得沿海百姓隻好背井離鄉,紛紛逃往內陸暫避。

而朝廷在這江南一帶本就沒多少兵力,能夠勉強守住銅陵、宣城和湖州三地這條防線已屬不易,如今伴隨著恒王叛軍退守福建,隔在雙方之間的江浙大地上又多出這麼一股倭寇的勢力,無疑是火上澆油,令整個江南的局麵更加複雜。可想而和,倘若朝廷在此時派出僅有的一點兵力開往江浙清剿倭寇,一來未必能夠擊敗那些凶悍的倭寇,二來更是令福建境內的恒王叛軍有機可乘。是以朝廷也是束手無策,無奈之下,短期內也隻能任由那些東瀛的倭寇肆虐,眼睜睜看著沿海百姓遭殃。

然而對謝貽香來,自從父親謝封軒被皇帝“賜死”以後,她便對這些所謂的下大勢再也沒有了興趣。無論坐在皇位上的是當今皇帝還是謀反的恒王,又或者是昔日的“龍王”趙靈、今日的神火教教主公孫莫鳴,卻與自己有什麼關係?父親謝封軒替皇帝賣命大半輩子,曆經大大上千場戰役,終於擊潰前朝異族,替漢人奪回自己的江山,但到頭來卻又如何?甚至連一個壽終正寢的結局也沒得到,自己又何必要步父親後塵,繼續往這一池糞坑也似的髒水裏跳?

所以在如今的謝貽香看來,自己還不如踏踏實實地破幾個案子,抓幾個歹人歸案,做些懲惡揚善的實事。話眼前這座紹興城既已經重回朝廷的管轄範圍,各處的官府衙門自然也已恢複正常,東麵沿海各地雖有倭寇作亂,但短時間內也還波及不到此地,所以也算是一番歌舞升平的景象。謝貽香便徑直去往紹興府衙門報到,持刑捕房公文接辦數日前發生在東郊銀山村裏的命案。負責此案的本地捕頭姓楊名聚德,倒是個精明幹練的老手,聽刑捕房派來的人終於到了,急忙出來迎接,才發現竟是個二十來歲的姑娘,穿著一襲素衣,滿臉冷冰冰的神色,就像是家裏剛死了人似的,頓時大感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