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當年太元觀的希夷真人與禁軍統領韓峰合謀作亂,率禁軍直逼金陵皇城,最終雖然得以平安解決,但皇帝震怒之餘,也深知金陵城裏的守衛太過薄弱,所以在裁撤禁軍編製的同時,又在暗地裏籌建了一支兩千人的皇城護衛軍,全部配以當世最為精良的火器“三眼火銃”,稱之為“馭機營”。其中“馭”者,乃是取自駕馭之意;而這個“機”字,則是指火器機簧。
而謝封軒此番得到消息,知道當年和自己結下死仇的這支“屍軍”已經悄然潛入中原,意圖偷襲金陵皇城,形勢可謂是萬分危急。他深知皇帝已經信不過自己,非但不肯讓他重掌兵權,甚至未必會將此事當真,情急之下,便憑著自己在朝廷和軍隊中的威望,私自從新成立的“馭機營”中抽調出八百將士,來半路上阻截這支“屍軍”。這八百將士在謝封軒的安排之下,幾乎全部埋伏在了東麵那片樹林之中,待到“屍軍”前隊的一千軍士追進樹林,藏身樹上的“馭機營”將士便隨之現身,將早已上膛的“三眼火銃”對準這些異族軍士一通猛轟。
話火器的威力固然極大,也早已被本朝的軍隊投出戰場使用,但是麵對前朝異族軍隊那下無雙的騎射本領,其實卻並無太大優勢。因為一來火銃的射程遠不及弓箭,不等異族軍士進入火銃的射程範圍,他們的箭矢早已先一步射了過來;二來火銃每發射一次,便得停下來重新裝填彈藥,哪及得上“流星趕月”、“連珠箭”之類的弓技可以一口氣接連射出數箭?所以雙方人馬若是在曠野之中作戰,火銃的作用自然遠不及弓箭。而本朝軍隊當年之所以能夠在江南成功起事,建立自己的政權與前朝異族隔江對持,到底還是憑借江南水鄉獨有的地利優勢,靠水戰和巷戰最大程度地限製前朝異族的騎射本領,這才能以火銃擊敗對方。
至於此番謝封軒帶來的這八百“馭機營”將士,雖然配有能夠同時發出三枚彈藥的“三眼火銃”,但在曠野之中正麵對戰,也絕不可能是這五千“屍軍”的對手。即便是在趙王軍隊此刻所在的“梅花穀”兩旁山壁上設伏,這支“屍軍”隻需全速通過這段長達三裏的山穀,僅憑八百“馭機營”的將士的一輪轟擊,也殺傷不了多少敵軍,待到對方醒悟過來,立時便能將己方這八百將士屠殺殆盡。
於是謝封軒隻能利用東麵這片樹林,讓“馭機營”的將士埋伏其間,利用這支“屍軍”對自己的仇恨,引誘他們追進樹林。果然,對方雖然不敢貿然入林,但因為當年的一番血海深仇,到底還是派出前隊的一千軍士入林追趕,頓時落入了“馭機營”的埋伏。
伴隨著“馭機營”將士手中的“三眼火銃”大顯神威,轟鳴聲中,入林的一千名異族軍士已是死傷大半。然而眼下已是深冬時節,這片樹林裏雖有不少常青鬆柏,但更多的卻是光禿禿的枯樹。此時“馭機營”這八百將士盡數現身,不過片刻之間,便被留在樹林外接應的四千異族軍士看穿虛實,知道這位謝大將軍麾下隻有六七百人,所謂的埋伏也不過如此。
於是待到前隊那一千人馬差不多死傷殆盡之時,樹林中“馭機營”將士的“三眼火銃”也已完成了一整輪轟擊,紛紛停下來重新裝填彈藥。趁著這一空襲,樹林外剩下的“屍軍”已然得到首領的命令,當即揚鞭策馬、張弓搭箭,盡數衝殺進了這片樹林,竟是要以己方這四千兵力,將謝封軒和他埋伏在樹林裏的六七百人全部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