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搶水風波(1 / 2)

六月末,赤日炎炎,大地被烤得滾燙滾燙。

這天,用過早餐後,謝翱看到一位老伯風塵仆仆從大門走進來,額頭上沁滿了汗珠,好像有什麼緊急的事情。

那位老伯在門口開始大喊,“謝文,不好了,七星湖出事了,都快出人命了。”

謝文走出來,“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把你急成這個樣子。”

“七星湖那邊打起來了,村民因為水源的事情鬧得不可開交啊!”

“你通知官府了嗎?”

“已經通知了,現在薛縣尉已經派人趕過去了,我是過來通知你的。”

“你等一會,我馬上跟你去看看。”七星湖莊園是謝家祖上留下來的產業,也是謝文一家賴以生存的根本,所以他把這件事情看得很重。

“阿爹,我和您一起去。”

“你跟著去添什麼亂啊,萬一打起來誤傷了怎麼辦?”

“阿爹,您不是教過我達摩伏虎拳?況且,官府的人也出動了,不會有什麼大事的。”

“那好吧,你跟在我身後,別亂跑。”

這時那位老伯說道,“小翱,你回來啦,看到你伯父真的是很開心,當初你失蹤了,我和你堂兄謝蕩都很自責,伯父深感歉意啊!”

謝文說道,“大兄,此事容後再談,咱們先趕去七星湖吧。”

“所言甚是。”

他們一行乘著馬車,馬不停蹄地往七星湖趕去。

七星湖,距離縣城五裏,臨近烏江。地理條件優越,縣城很多有頭有臉的大人物都在這買了地。這湖周邊也有好幾個村子,古往今來,大家都靠著這七星湖來灌溉農田。可是由於最近天氣異常炎熱,湖裏的水位開始下降,村民們開始爭吵起來。起初隻是相互爭吵幾句,最後都操起家夥了。

當謝翱他們趕到七星湖時,這裏起碼聚集了上百號人,有拿鋤頭的、有拿鐮刀的,個個群情激憤,現場有三、四波人。縣衙的官差已經到了,正盡力把幾方人馬拉開。

這時謝翱在人群中看到一張熟悉的麵孔,原來是薛飛燕,今天一身捕快的打扮,看來她還真是女捕快啊。

“薛飛燕,這邊,我是謝翱啊。”謝翱一邊喊著一邊向薛飛燕招手。

“你怎麼也在這啊?多危險。”薛飛燕回頭一看說道。

“我家在這裏也有莊園,聽說村民們都快打起來了,我家佃戶也參與了,所以就和我阿爹一起過來看看。”

“此事,有些棘手啊,你勸勸你阿爹,讓他別強出頭,這些人可都不好惹。”

“謝謝你的提醒啊。我會告知阿爹的。”

謝翱來到阿爹身邊把大致情況都告訴了他。然後他對謝文說“阿爹,您帶我去咱家莊園看看吧?”

“現在大家都在爭論如何分配水源,你怎麼還想著去莊園啊!我讓小倩帶你去吧!”

跟著小倩來到自家莊園,謝翱四周看了看,仿佛置身於世外桃源。

正前方,碧波蕩漾的七星湖鑲嵌在大片的綠野之中,宛如少女的明眸脈脈含情。右邊是水霧蒙蒙的烏江,楊柳在風中搖擺。背後是丘陵,桑竹環繞、瓜果蔬菜應有盡有。謝翱還發現一處噴泉,他用手捧了一泓清泉,喝了幾口,然後洗了一把臉,整個人瞬間清爽多了。

望著綠油油的水稻,謝翱總覺得有些地方怪怪的,這些水稻有些已經進入分蘖期,幼穗也開始分化了,是該到了曬田的時候。

又看了幾眼,謝翱發現這些水稻,密密麻麻聚集在一起。有些地方密集,有些地方稀疏,這壓根就沒有插秧種植,而是直接把種子撒在田裏啊!原來問題在這裏。

謝翱一臉不可置信的說道:“小倩,咱們烏江種水稻都是這個樣子,直接把種子扔地裏讓他們自由生長嗎?”

“咱們烏江曆來都是這樣啊,聽說有些地方已經開始有人用插秧法種稻了,但這和我們烏江沒多大關係。”

“這是為什麼呢?”

“咱們,烏江縣是個小縣城,屬於寬鄉,地廣人稀,所以大多數人都分到了足額的土地。成年男丁可以分到20畝永業田和80畝口分田。如果要是用插秧法種植水稻,大家也忙不過來啊。另一個就是這育秧技術我們也不會,所以水稻都是直接撒種子的。”

據史料記載,唐以前江南一直實行直播法。唐代以後移植法逐漸推廣開來,但是很多地方仍舊沿用直播法,尤其是唐初地廣人稀的時候,直播法依舊盛行。

謝翱以前在書上看到過,傳統農戶的五口之家,40畝耕地,人力與地力是最佳結合。符合傳統社會“三十畝地,一頭耕牛”的理想耕作模式,有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勞動效率。但是一百畝地,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想要精耕細作就有些困難了。

謝翱在大學期間學的是生物工程專業,小時候又在農村長大,對農作物有一定研究。此刻,莊園的大致情況他已經了解。看來唐初農業方麵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啊。作為一個擁有現代知識的人,他隻要知道當時的生產力水平,然後和現代的生產力水平相比較,就能知曉差距在哪裏,然後提出合理建議和辦法。這些建議和辦法就是人類曆史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