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艱難的突破:推行農業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1 / 3)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的兩三年裏,當各種農業生產責任製形式在魯西北地區乃至全國各地競相比較、篩選,包產到戶、包幹到戶成為主要形式的時候,煙台地區除多種經營方麵實行“四專一聯”責任製外,絕大部分社隊在糧油生產中實行的仍然是專業承包、聯產到組責任製。當時不少人認為,“聯產到勞、包幹到戶”是落後地區治窮的辦法,不是煙台這種經濟比較發達地區致富的辦法。

當時的煙台地區,所轄包括現在的煙台、威海兩市和青島的即墨、萊西。1981年,文登縣委、縣政府頂住壓力、排除幹擾,經過部分社、隊試點後,在全縣推廣農業專業承包、聯產到勞生產責任製,取得巨大成功。

1982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下達後,煙台地委召開縣、市委書記會議,認真傳達貫徹中央一號文件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推廣文登縣糧油生產實行專業承包、聯產到勞的經驗。從此,農業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開始在煙台地區全麵推開。煙台地委還從本地實際出發,借鑒外地大包幹的經驗,創造性地推行了“統、專、包”責任製,從而使煙台地區的農業生產責任製實現了重大突破。

深入學習中央的方針政策認真總結群眾的典型經驗

文登積極推行專業承包聯產到勞責任製

1981年雖遇嚴重幹旱,但實行專業承包、聯產到勞的大隊與其他大隊相比,玉米、地瓜、花生畝產分別高5~19%,多種經營收入高19.3%;全縣農業總收入增長10.6%,人均集體分配增長31元,達到234元。本報訊1981年,文登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中央的方針政策,在糧油生產上推行專業承包、聯產計酬到勞(簡稱專業承包、聯產到勞)責任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嚴重幹旱的情況下,全縣農業總收入比1980年增長10.6%;其中,糧油收入增長700萬元,多種經營收入增長2200萬元,公共積累增長270萬元。人均集體分配增長31元,達到234元。

前一時期,文登縣的糧油生產較普遍實行的是定額計酬責任製。1980年底,縣委在總結全年的工作中明顯地感覺到,這種責任製雖然對發展糧油生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社員並沒有擺脫吃“大鍋飯”、幹“大幫活”的局麵,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這時,他們從張皮、李家夼兩個大隊實行的專業承包、聯產到勞責任製中受到啟示:這兩個大隊,在生產隊統一經營的前提下,按照專業分工,把糧油土地承包給從事農田作業的勞力,並聯係產量計算報酬,效果十分顯著。和上一年相比,原來就比較先進的張皮大隊,糧食總產增長17.6%,花生總產增長84.3%,人均集體分配增長50%;原來較後進的李家夼大隊,糧食總產增長25%,花生總產增長兩倍,人均集體分配增長96.6%。縣委對這兩個大隊實行的責任製進行了研究和分析,認為他們的做法完全符合中央的文件精神。但是,由於認識還不深刻,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矛盾,縣委沒有立即進行推廣。去年春天,全縣連續大旱,許多地方的作物播種三、四遍仍缺苗斷壟,而張皮、李家夼兩個大隊卻是一次播種苗全苗旺。鮮明的對比,使縣委加深了對專業承包、聯產到勞責任製的認識。這種責任製,既適應目前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又適應目前群眾的覺悟程度。它把集體的利益和社員個人的利益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極大地調動了社員的積極性,使原來的“千斤擔子隊長挑”,變成了“千斤擔子眾人挑”。於是,縣委決定有步驟地在全縣推行這種責任製。去年五月份,縣委召開各種會議,下達專門文件,舉行廣播講座,大力宣傳了張皮、李家夼的經驗。全縣有263個大隊實行了專業承包、聯產到勞責任製,占大隊總數的27.7%。

文登縣委不僅能及時地發現群眾中創造出來的這種新形式的責任製,加以理論認識,實踐肯定,抓住時機總結推廣,而且在推行中注意研究新問題,拿出新章程,使這種責任製不斷完善。首先,他們注意正確地處理好專與聯的關係。所有實行專業承包、聯產到勞的單位,都采取先專後聯的方法,即先按照專業分工進行承包,再對承包者實行聯產計酬。他們認為,本縣的多種經營已在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比例,農業內部已形成專業分工的經濟結構,不論從當前發展多種經營生產、加快致富的步伐來看,還是從未來實現農業的專業化、現代化來看,推行任何形式的責任製部必須有利於多種經營的發展,有利於專業化。因此,他們在推行專業承包、聯產到勞責任製時,強調先專後聯。這樣,便穩定了從事多種經營的人員,使其安心生產,發揮特長。承包糧油生產的,隻是原來從事農田作業的人員。這些人員由於提高了勞動效率,一批批地從糧油生產轉到多種經營上來。過去,文登縣每個從事糧油生產的勞力平均隻種七、八畝地,現在一般承包15畝左右。去年,全縣玉米、地瓜、花生都聯產到勞的單位,從事糧油生產的勞力比上年減少了16.6%,平均每個生產隊騰出7名勞力投入了多種經營。同時,農忙季節,工副業人員支農的工日也減少了18.8%。據統計,實行專業承包、聯產到勞的大隊與其他大隊相比,玉米平均畝產高5.2%,地瓜平均畝產高19.7%,花生平均畝產高11.1%,多種經營收入高19.3%。據初村、口子、文登營三處公社調查,聯產的隊與不聯產的隊相比,人均集體分配高出19元。

在推行專業承包、聯產到勞責任製中,文登縣委還從本縣集體家底比較厚實、農業機械化程度比較高和水利設施比較好等實際情況出發,要求幹部社員處理好統與包的關係。他們認為,這是關係到充分發揮集體經濟優越性和充分調動社員個人積極性的大問題。統得過死,不利於調動社員個人的積極性;包得過散,不利於發揮集體經濟的優越性。因此,在糧油生產承包後,他們堅持統一確定生產計劃和作物布局,統一管理使用農機具、耕畜和水利設施,統一籌措種子、肥料和農藥,統一調配勞力,統一處理好包括超產部分在內的農產品和統一核算分配。而對於適宜分散作業的手工操作的農活,如栽種、施肥、滅蟲、鋤地、收獲等便分到個人。這樣,做到了該統的統,該包的包;統不過死,包不過散,調動了集體和社員兩個積極性。據縣有關部門對糧油聯產到勞單位的調查,去年農業機械作業量比沒有聯產到勞時提高了18.4%,澆水周期由7天縮短到5天,社員的勞動效率提高近一倍。幹部群眾評論說,這種責任製,既保持了目前在當地推行的專業承包、專業分工的長處,又彌補了糧油生產責、利聯係不緊的短處;既吸收了外地推行的統一經營、聯產到勞的長處,又避免了它可能產生的包得過散、不利於專業分工、不便於照顧缺勞力戶等方麵的短處。前些年,初村公社的農業生產一直處於全縣的下遊。去年大旱,降雨量隻有384毫米,比正常年景少300毫米,比全縣還少100毫米。但是,由於全社70%的大隊實行了專業承包、聯產到勞責任製,集體的汽車、拖拉機一齊出動,社員的車襻、扁擔人人上肩,奮力抗旱,大戰老天,靠著兩股積極性,奪得了秋季豐收,成為全縣23處公社中秋糧唯一增產的公社。全公社農業總收入增長20.5%,人均集體分配增長27%,文登縣委還十分注意在推行專業承包、聯產到勞時,不硬推,不強扭,不限死,一年躍居全縣第六位。放任自流。他們采取教育引導法,讓群眾自覺接受,並按科學的方法加強管理。全縣人民經過一年的實踐,思想認識有了新的提高,今年大部分社隊都進一步落實和完善了這種形式的責任製。附:評論專業承包、聯產到勞是一個科學方法,社會主義經濟的經營管理原則是責任製,它要求每個勞動者充分發揮主人翁作用,從事創造性的勞動,以最小的勞動消耗創造出最大的經濟成果。這是一個在“四化”建設中應該注重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區各級黨組織和政府認真貫徹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各個經濟領域裏實行了不同形式的責任製,取得了可喜的經濟成果。特別是農村多種經營生產上的責任製,有的搞得很細、很嚴、很科學。但是,社會在前進,事物在發展,舊的東西在不斷摒棄,新的事物在不斷出現。文登縣在糧油生產上實行的專業承包、聯產計酬到勞(簡稱專業承包、聯產到勞)責任製,就是在經營管理上出現的一個新事物。

回顧建國以來走過的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新中國誕生後,特別是經過三大改造,我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生產關係適應了生產力的發展。人們意氣風發,以飽滿的熱情,從事著創造性的勞動,國民經濟和各項事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後來我們沒有很好地注意生產關係的不斷調整和改善,特別是由於“左”的影響,人民群眾的主人翁精神受到某些壓抑,勞動的積極性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從農村看,問題在於:(一)經營管理方式過分集中,統得太死,社員缺少自主權;(二)勞動崗位不固定,社員的生產責任不明確;(三)分配上存有平均主義,幹多幹少、幹好幹壞一個樣。在生產資料公有製的條件下,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使勞動者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去從事勞動呢?文登縣的經驗深刻地告訴我們,必須在公有製的條件下,把勞動者的權、責、利緊密地結合起來,在糧油生產上實行專業承包、聯產到勞責任製。群眾說:聯產如聯心。所謂聯心,就是聯的個人利益,也就是把集體利益同個人利益有機地聯在一起。勞動者從事的勞動,既是為集體又是為個人。很明顯,這種責任製,既有利於發揮集體經濟的優越性,又有利於調動社員個人的積極性。

專業承包、聯產到勞的科學性和生命力,是被實踐所證明了的。第一,它是經營管理上的一個重大改革,它改革了過去那種經營管理過分集中、統得太死,廣大社員缺少自主權,幹“大幫活”、吃“大鍋飯”的弊病,真正讓社員明確了自己的責任,實現了按勞計酬。社員為國家、為集體做貢獻的行動,實實在在地落實在自己承包的責任田上。第二,它是生產關係的部分調整。實行專業承包、聯產到勞責任製,生產資料的公有製沒有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發生了新的變化:幹部根據自己的條件承包一定的責任田,堅持參加勞動;從事糧油生產的社員互幫互學,互相關心。這就改善了幹部與群眾之間、社員與社員之間的關係,真正實現了“千斤擔子眾人挑”、“眾人拾柴火焰高”。

(二)

一個新事物出現後,不僅要善於認識它,而且要善於使它不斷完善。文登縣委就是這樣做的。他們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路線,及時地總結推廣了群眾中創造的專業承包、聯產到勞這種新形式的責任製,工作積極穩妥,紮紮實實,注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首先是正確處理專與聯的關係問題。他們強調先專後聯,即先按照專業分工進行承包,然後再對承包者實行聯係產量計算報酬。這是由農業經濟結構和農業發展方向決定的。我區的農業經濟結構已經不是單一的種植業,更不是單純的糧油業,而是包括林、牧、副、漁各業在內的全麵發展的結構,是趨向大農業的結構。近年來,隨著糧食生產的穩定增長,多種經營發展很快,其收入已占農業總收入的60%。因此,實行任何種形式的責任製,都必須充分地注意到這一點。實踐證明,專業承包、聯產到勞責任製,有利於多種經營的發展,有利於現代化大農業的發展。

專業承包、聯產到勞,本身強調的是專業分工。實行這種責任製,原來從事林、牧、副、漁多種經營的人員,仍然承包自己從事的多種經營專業;原來從事農業的人員,則對糧油生產進行承包(這也是一種專業)。這樣做,使專業分工更加明確,每個勞動者根據自己所承包的專業,發揮其特長,必然加快多種經營發展。而且,由於糧油生產實行了聯產計酬到勞,調動了從業人員的積極性,提高了勞動效率,會有越來越多的勞力從糧油生產上節省下來,轉到從事林、牧、副、漁多種經營上來。1981年,文登縣糧油生產實行專業承包、聯產到勞的生產隊,從事多種經營生產的勞力增加了10.8%,多種經營收入增長的幅度比未實行聯產的高19.3%。

農業的發展方向是現代化。要現代化,必先專業化。沒有專業化,不可能有現代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告訴我們,社會主義越是向高級階段發展,生產上的專業分工越是要細。這種高度的專業分工,促使每個從業人員發揮其聰明才智,不斷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實現機械化、電氣化,大幅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的商品率。實行專業承包、聯產到勞,強調專業分工,是有利於農業現代化的。

強調專業承包,決不是忽視聯產計酬。倘若忽視了聯產計酬,那就失去了實行這種責任製的意義。所以,聯產計酬一定要抓緊抓細。承包土地的合理搭配,產量和工日的科學確定,收獲時的準確計量,特別是生產過程中的田間檢查等等,都要進行科學的安排,實行嚴格的管理。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責任製是經營管理的科學化、製度化,這樣才能按照責任製合同進行分配與獎懲,才能真正實現聯產計酬。

(三)

實行專業承包、聯產到勞的過程中,正確處理好統和包的關係也是十分重要的。這是關係到發揮集體經濟的優越性與調動社員個人的積極性,加快農業發展步伐的又一個重要問題。

社會主義製度在我國建立後,集體經濟表現出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它加速國民經濟的發展是很自然的。然而,由於集體經濟是公有製的,勞動者頭腦裏卻還存有私有觀念,這在客觀上形成一個矛盾。這個矛盾過去多年由於“左”的影響,一直沒有很好地解決。文登縣在實行專業承包、聯產到勞責任製中,做到該統的統,該包的包。統,不過死;包,不過散,便為解決這個矛盾刨造了條件。勞動者可以自覺地利用集體經濟的優越性,去從事創造性的勞動。

集體經濟的優越性是客觀存在的。這種優越性特別表現在,生產過程實現了計劃統一製度,勞力統一調配,機械、水利統一支配,重大增產措施統一實施和收入分配統籌安排。它既克服了資本主義經濟不可避免的弊端,又發揮了個體經濟的無法比擬的巨大力量。因此,實行專業承包、聯產到勞生產責任製,必須堅持統一的原則,即由生產大隊或生產隊統一計劃、統一籌措,統一安排,統一管理。這種建立在調動社員積極性基礎上的“統”,將使集體經濟的優越性發揮得更好。

另一方麵,適合個人手工作業的如栽種、施肥、鋤地、滅蟲、澆水、收獲等不便集中而宜分散的農活,則都包給了生產者本人,並且實行聯產計酬。這就使承包者有了自己的生產崗位,有了自主權,責任明確,利害關己。他們將把個人的智慧和力量全部傾注到生產上,傾注到自己承包的責任田上。過去吃“大鍋飯”、幹“大幫活”的弊病必然得到克服。實際看來,實行專業承包、聯產到勞生產過程中的一切重大措施和問題,都還是由集體說了算的,生產者本人所包的隻是一個生產責任,所分的隻是一副生產重擔。文登的實踐表明,幹“大幫活”一個人隻能種七、八畝地,實行聯產到勞一個人可種12畝到15畝地,並且經濟效果明顯提高。

總之,不論是從理論上分析,還是從實踐上觀察,專業承包、聯產到勞責任製,的確是一種科學的經營管理方法。它科學在克服了過去經營管理上存在的弊病,充分調動了集體和個人兩個織極性。它對農業生產發展的促進作用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