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火(1 / 2)

月色如洗,群星璀璨。

仰望著熟悉又陌生的星空,杜漸默默的放縱著思緒。涼爽的夜風陣陣吹來,衣袖獵獵飛舞。

“十五年了……”杜漸在心中默默地歎了口氣。十五年前自己從睡夢中醒來就發現自己成了一個嬰孩,來到了這個陌生而熟悉的世界。

之所以說是陌生,是因為這裏很明顯不是地球了,雖然社會風俗更接近古代中國的情況,但是大穀王朝這個名字也沒有出現在曆史上。給杜漸熟悉之感的是這片星空,三垣二十八宿仍在,北鬥七星也依然是熟悉的“勺子”橫掛天際。

這一世的父母在杜漸小時候就去世了,沒有給杜漸留下太多回憶,杜漸是在村裏眾人的接濟之下長大的。麵朝黃土背朝天,一身力氣百身汗,杜漸很清楚在這種社會製度之下,當一個農民絕對不是什麼好的選擇——隻有讀書科舉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擁有著成年人的靈魂,又清楚讀書的好處,從不貪玩。杜漸從小在宗族裏就有了“神童”的美譽。在族學中啟蒙之後,族人們湊了錢送包括杜漸在內幾個有天賦的孩子去讀書,杜家要是能出個“先生”那可是在十裏八鄉很有麵子的事情。

“再過三日就是君澤大考!一定要拿到第一。”杜漸暗暗鼓勵了一下自己。

大穀王朝每三年一次君澤大考,是大穀皇室儲備天下英才的手段,能夠參加的都是及冠之下的少年,如果能從大考中脫穎而出著,自然會受到皇室重視,得到繼續深造的機會,直到走上仕途,治國安邦一展宏圖。但與往屆不同的是,此次君澤大考中各郡榜首可以直接入書院讀書,這對杜漸來說簡直是一個夢寐以求的機會,今夜心情有些不平靜,所以出來散散心。

大穀共九州之地,每州亦轄九郡,天下共九九八十一郡,也就是說此次書院總共招收八十一名新生,這在以往是難以想象的——以前書院十年也不一定能收那麼多的學子入學。

這十五年來杜漸去過最遠的地方是三十裏以外的青陽郡的郡城,但作為一個讀書人,書院的名字依然是如雷貫耳。

書院在大穀皇朝玉京城中,居天元之位,就連大穀皇室所住的禁宮也要偏安一隅。那裏是天下士子的夢想之處,朝聖之處。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樣的情況在書院中絕不少見。就連青陽郡的郡守大人見到普通的書院學子也得以禮相待,說不定哪天對方就成了朝中大員。

“咦?”忽然間杜漸在黑夜中隻見遠處一片紅光,幾乎染紅了小半邊夜空。

“那裏是……是我家!”杜漸臉色一變,心中暗呼一聲糟糕。

杜漸一路疾跑,神色有些凝重,要是自己家中失火,又要生出許多波折了。其他物件倒也好說,自己的大考文書可是放在家裏的,這就好像前世準考證一樣的東西,這一把火如果燒個精光,三天後能否參加君澤大考也是一個未知數。

杜漸離家外出走得並不是很遠,不消片刻已經快到家了,雖然離屋子還有一段距離,已然可以看到那衝天火光,竄上房梁的火舌不斷吞吐,散發出燎人的熱力。

雖然是自己最不想看到的結果,杜漸隻是在內心告誡自己不可慌亂。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杜漸可不會頭腦一熱就衝入火場,萬一到時候東西沒搶出來,人反而陷在其中,那就再也無法彌補了。

《養氣浩然歌》,這是杜漸十年前從一本舊書的夾縫中找到的,原本還以為找到了什麼神功妙法,後來發現不過是凝神靜氣的法門罷了。不過一段時間的修煉下來,杜漸覺得自己精神狀態越發飽滿,無論是記憶力還是領悟能力似乎都有明顯的進步,所以這麼多年也就堅持下來了。

麵對這樣的突發情況,杜漸很快的冷靜下來,著急可是沒有用的。

見事情已經無法挽回,杜漸腳下步子未曾放慢,心電念轉,開始思量如何應付三天後的大考。隨著離屋子越來越近,杜漸已經可以感受到空氣中的幹燥灼熱,隱約看見在有三個人影站在起火的屋子外麵。

“難道是榮叔他們來救火了?”杜漸心中暗想,口中的榮叔是杜家村的村長,全名叫作杜榮,平日裏對杜漸諸多照護,送杜漸出去讀書也是他力主定下的,若沒人幫襯,沒了父母長輩的杜漸在族中的話語權幾乎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