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嬰幼兒的發育(1)(1 / 3)

嬰幼兒的大腦特點

新生兒的大腦發育特點

新生兒指出生1~28天的孩子。新生兒的大腦外形已與成人大腦的形狀一樣,也具備了成人大腦的基本結構,但是重量大約有成人腦重的25%,所以在功能上還遠遠比不上成人。

新生兒剛生下來時,不會說話、不會自動活動,這些都是大腦發育不完善的表現。

新生兒大腦的發育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大腦發育,避免不利因素(如遺傳、環境、教育、營養與疾病等)對孩子大腦發育的影響。在優生的基礎上,家長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提供充足的營養,促使孩子的大腦健康發育。

凡是胎齡滿37周至42周出生、出生時體重超過2500克、身高超過45厘米的新生兒,為足月新生兒。如果胎齡已足,但體重不足2500克的,隻能稱為未成熟兒,或足月小樣兒;胎齡滿28周到37周出生的新生兒,不論出生體重是多少,都稱為早產兒;胎齡滿42周出生的新生兒稱為過期產兒。平時說的新生兒一般是指正常足月產的嬰兒。

正常新生兒的體重在2500~4000克之間,身高在45~52厘米之間,頭圍為34厘米,胸圍約32厘米,坐高約33厘米,呼吸每分鍾40~60次,心率每分鍾140次左右。

嬰兒的大腦發育特點

嬰兒指1個月到1歲的孩子。嬰兒1歲時,腦的重量達到出生時的兩倍,達到成人腦重的50%,對於嬰兒來說,他們運動能力的發展同時也是腦部發育的重要指標。嬰兒最初階段的運動既沒規律,也不協調,以後隨著腦皮層的發育、條件反射的建立,嬰兒逐漸掌握了各種新的運動形式和運動技巧。

新生兒隻能注視眼前30厘米左右的地方,嬰兒1個月時,已經能夠“追視”,也就是隨著物體移動自己的目光了。

如果媽媽抱著寶寶說話,他(她)會盯著媽媽的臉看,如果媽媽轉動頭部,他(她)也會隨著上下左右地轉移視線。

兩個月的嬰兒會轉動頭部,用目光追蹤物體,手腳的活動更加靈活,會主動伸手去摸看到的物品,將臉轉向發出聲音的地方等,而且趴在床上時可短時間抬頭了。

嬰兒3個月左右(慢的嬰兒要到4~5個月大),漸漸能夠支撐自己的頭頸,並可以控製頸部動作。頭頸能豎起來之後,孩子就可以把頭轉向發出聲音的地方或是眼睛看到的東西,與此同時,孩子也開始伸手去抓身邊的玩具,並順勢放到嘴裏,他也會把小拳頭塞到嘴裏啃,或是把手指伸到嘴裏吸吮。

4個月的嬰兒逐漸能區分晝夜,白天玩耍的時間增多,夜晚睡眠時間增加,並且每一覺睡得時間更長。大多數4個月大的嬰兒頭頸已經可以豎起來了,趴著的時候頭抬得很高,而且可以持續一段時間。有人扶著腋下,他(她)就可以坐穩。

5個月大的嬰兒中,有些已經會翻身。翻身這個動作使孩子的運動範圍一下子擴大了不少,對寶寶來說是個嶄新而令人驚喜的體驗。寶寶如果不喜歡練翻身,也不用強迫他。

這個月起,寶寶會把小手伸向所有感興趣的東西,抓在手裏又是搖又是敲,增加了很多主動性的動作。

6個月以後,有部分嬰兒不需要媽媽用手扶著腋下,就能坐一小會兒了。不過時間很短,而且不時要彎著腰,或是兩手支撐著地板或床,有時還會失去平衡側翻或倒翻過去。在能夠獨坐之後,孩子就能通過與以往完全不同的角度觀察這個世界啦。

7個月的寶寶,智能漸漸發達,會認人了,看到爸爸媽媽或其他平時照顧自己的家人,他會微笑,並開心地發出聲音,有時,也會拍著巴掌,要大人抱。但是,當寶寶麵對陌生人時,往往會顯得緊張。這說明寶寶開始認生了。

再往後,寶寶會拒絕不熟悉的人,不讓對方抱,總是往爸爸媽媽懷裏鑽,甚至見到不常見麵的爺爺奶奶時,寶寶也會大哭大鬧。

不過,寶寶這樣子,說明他們的心智發展很正常,在他們心裏,開始明白媽媽和熟悉的家人與外人的區別了。

7個月的寶寶,手活動更靈巧,任何他有興趣的東西,都會伸手去抓,也會握著玩具敲打桌子玩。絕大多數嬰兒從這個月起可以獨坐,同時由於手部運動能力發展得更好,寶寶可以自己坐著玩一會:拿起玩具,再放下,再拿起,如此重複。

絕大多數嬰兒8個月時,可以坐穩,有些寶寶還會爬了。寶寶的手指更靈活,能夠拿起細小物品了,雙手的協調性也更強,可輕鬆地把玩具從左手交到右手,也會伸手去扯衣服上的裝飾物、紐扣和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