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新論1(1 / 2)

資助項目

2015年湖南省教育廳高校思政課題:《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新環境研究》(15D04)

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問題意識導向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研討式教學研究與實踐》

序言

大凡作序者,多為官學精英、名流,而我屬未入流的“新手”,豈敢造次作序?我與梁君結識七年有餘,相交甚篤,我也一直為其人品、學品所折服。梁君著書,囑我為之作序,我才疏學淺,實在不敢班門弄斧,但其情真意誠我又不能推卻。因之,我可算是她著作的第一位讀者吧,作為讀者,我寫下一點體會,權以娛己為快。

作為人類社會化的一種自覺自主活動,思想政治教育承載著關愛人、引導人、開發人、塑造人、鼓舞人、成就人等社會功能,這種教育的指向性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始終離不開“環境”因素的影響與製約。而“環境”問題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當中是個常探常新的命題,角度不同,旨趣殊異。事實上,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發展、特定時代背景緊密相連,其作用、轉型、創新發展都是以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時代變遷、發展為前提和背景的。因此,我們常說環境塑造人,人也改變環境。從信息學等角度來審視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意涵則別有洞天。以大數據、信息風暴為特征的時代環境,是當前我們不能回避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處境。從大數據時代環境出發育人、化人,應當說抓住了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牛鼻子”。誠然,大數據時代是把雙刃劍,需要我們正確認識和合理運用這個時代環境,才能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才能實現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標。

綜觀全書,我以為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謂“新”。該書視角新穎,它緊扣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宏觀環境變遷這一大背景,抓住大數據時代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與生存方式這一客觀現實,立足於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層次、動態性、複雜性、全方位開放的環境這一立論前提,提出在新的曆史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能否順利進行,並取得最佳效果,不僅取決於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內在要素功能的發揮,取決於教育活動運行機製的調節控製,而且還取決於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在時代環境中與時俱進、綜合創新。大數據開啟的是一個信息的世紀,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信息時代、信息社會。這些都要求我們重新學會把握信息的方式和變化規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直麵大數據帶來的挑戰,強化自身的大數據思維和技術能力,以大數據預測為基礎建立應對機製,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大數據時代有效融合,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