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的鳳凰
抗日戰爭檢驗了整個中華民族在絕境中救亡圖存的能力,也檢驗了中國人的意誌品質。在抗日戰爭中,既湧現出馬占山、張自忠、宋哲元、左權、戴安瀾、吉鴻昌、楊靖宇、趙尚誌這些勇於赴死的的抗日將領,也孳生了汪精衛、溥儀、陳公博、周佛海、梁鴻誌、褚民誼那樣覥顏事敵的民族敗類。誰說“戰爭讓女人走開”?女人又怎能幸免於戰爭的苦難?在中國曆史上,每當外寇入侵,大敵當前,就會湧現出梁紅玉那樣的巾幗英雄,在上個世紀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正義戰爭中,中國女性堅貞不屈,為國犧牲,其中不乏可歌可泣者,趙一曼便是一位傑出的代表。
趙一曼,原姓李,名坤泰,乳名淑端,學名淑寧,又名一超,出生於四川宜賓縣一個地主家庭。她從小就具有叛逆精神,八歲入私塾,十歲時不肯裹腳,用菜刀剁爛裹腳布和尖弓鞋,因此受到長輩責罰,被鄰裏視為強摁牛頭不喝水的強妹子。她不僅自己不纏足,還組織了“婦女解放同盟會”,會員多達一百八十餘人,她們在街頭張貼標語,繪製漫畫,把那些土豪劣紳畫成狐狗和鬼魅。當地封建勢力因此對婦女解放同盟會恨之入骨,揚言要用糞水潑她們滿頭滿身。宜賓女子中學的學監(校長)遵照當局旨意,規定女校學生不許剪齊耳短發,也不許留披肩長發,而必須一律挽髻。趙一曼帶領幾個膽氣過人的女同學去找學監理論,當麵給他出了一道難題:“我們梳不來頭,挽不來髻,請你給梳給挽吧!”以假道學著稱的學監頓時尷尬不已,下不來台。隨後,趙一曼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剪刀,哢嚓哢嚓,當場為自己剪了個男式短發,她這樣做的結果竟是被校方開除學籍。趙一曼十三歲時,父親病故,哥嫂對她嚴加管製,為了免受連累,他們將她收集的進步書刊付之一炬,並打算盡快替她尋個婆家,嫁出去一了百了。趙一曼患有肺疾,氣憤之下,差一點咯血而亡。
有一天,趙一曼看到媒婆樂顛顛地跑到她家來,猜想三姑六婆登門準沒好事,就去割了一把藿麻守候在大門外麵,媒婆吃過茶,得了紅包,告辭出來,冷不防卻在門口撞見趙一曼,後者衝過來,用冰涼的語氣說:“媒婆,你聽著,我家的事不用你來管!”她把手中的藿麻在媒婆眼前揮舞了一下,接著說,“以後你要是再敢上門來多管閑事,我就用藿麻收拾你。你知道,我是說得出做得到的!”媒婆嚇得趔趄了幾步,顫聲顫調地表態:“我不敢了,我不來了……”趙一曼氣呼呼地進屋對哥嫂說:“要不要結婚是我個人的事情,不用你們包辦!我知道,你們怕我連累了你們。那好,請把婚姻費用給我,讓我去讀書。城裏的中學正在招收女生,我要去考,離開這個家,省得叫你們煩惱!”嫂子一聽就衝著趙一曼叫道:“讓你嫁人你不嫁,反倒要到男學堂讀書,男女混雜,同進同出,還成什麼體統。”趙一曼氣憤地說:“男女都是人,為什麼不可以在一起讀書?”哥哥衝到她跟前,惡狠狠地訓斥道:“不嫁人你就別想出白楊嘴!讀書,在家裏讀,錢,一個也不給!”趙一曼到城裏讀書的要求再次遭到哥嫂毫不通融的否決之後,她便橫下一條心,與這個舊式家庭一刀兩斷,徹底決裂。
1924年,趙一曼擔任宜賓縣國民黨黨部代理婦女部長,登報宣布與兄嫂脫離關係。
1926年夏,趙一曼前往武漢,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成為首期女學員,與女作家謝冰瑩成為同窗好友。經過軍校短期集訓後,趙一曼即隨葉挺獨立師討伐叛將夏鬥寅,她帶病作戰,從不掉隊。
1927年,國共關係宣告破裂,國內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趙一曼從武漢轉移到上海,然後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在那裏,她與同學陳達邦結婚。
1928年冬,趙一曼奉調回國,在國內生下愛子寧兒,由於工作需要,她隻好忍痛將這塊心頭肉交托給小姑子陳琮英撫養。在母子分別之際,趙一曼想到寧兒會長時間看不到自己,將來能否再見也難以逆料,禁不住潸然淚下。於是,她抱著寧兒去照相館,坐在高背藤椅上合影一張。不久,她懷揣著這張照片,向北踏上凶多吉少的征途……
1932年春,趙一曼奔赴東北,有力地領導了哈爾濱電車工人大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