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蘇瓦延傳奇》上篇.(1 / 2)

《蘇瓦延傳奇》上篇.第十二回養鹿生財通江達海,樂善好施廣修善緣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十年過去了。

這十年中,正趕上大清國國力衰敗之時,太平天國的民變鬧亂了江南;義和團的舉義,在北方掀起了反清(後為扶清)滅洋的風暴。帝國主義列強八國聯軍進北京,嚇得老佛爺西太後舉駕西逃。大清國內憂外患越來越甚,已如日落西山,氣息湮湮。特別是每戰必敗,每敗必賠,不敗也賠(如抗法戰爭),每賠都是多少萬萬兩的白銀,把國庫的銀子全賠光還不夠,連幾十年的稅銀都打了欠條,押給了人家。哪裏還有供官衙,養旗丁的錢。沒招兒了,隻好讓下邊自己想辦法,吉林府這地方是打生衙門想辦法最早,管帶柴榮生把這事辦的最好,不但本衙無憂,且廣有餘資。經十年的開禁圈墾,現已墾荒一萬八千多坰,按一成收稅,每年可得銅錢六百萬吊,不光是打生衙門年用有餘,且成為吉林府衙經費的主要來源。

榮生因辦事有方,已被提拔為總兵之職,柴家二老身體尚好,鐵蛋額娘(媽媽)仍操持著家務,鐵蛋(現在叫柴鐵)已入隊當兵,在他阿瑪(爸爸)麾下效力。

如今的榮常,已經四十八歲了,因他養鹿成功,圈墾順利。現已廣有家資,擠身吉林府,特別是蘇瓦延周邊幾百裏的知名大戶,且為人正直,俠肝義膽,仗義疏財,惜貧憐弱,樂善好施,更以賢名遠播。人們都尊他為“柴二老爺”。

他還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自家種了四坰地,他常隨著人們去下田勞作。有人笑他不會享受,有人誣他小氣無度,可他卻悠然自得,自詡為“田園雅趣,快樂無邊”。鳳嬌仍自操家務,不讓榮常和惠班為她雇用女傭。程家二老雖年逾七旬,仍身康體健。程老爺子常遊走在家與地之間,一輩子的莊稼人見到土地就高興,幹不動了看著莊稼也過癮。程老太太天天看著她的兩個寶貝外孫(女),除了上學以外,一時也離不開,總是“其林”、“明鳳”地叫個不停。今年,其林就要到吉林街去念書去了,她有些舍不得。明鳳當然還在當地讀書。

蘇瓦延墾區的人口已發展到三萬多人,分布在大小六、七十個屯落,榮常先後在墾區內建了十所學校,從房屋院落,設施教具,到聘任教師等一應費用全部由柴公館供給。入學兒童仍然是隻準備筆紙,不收任何費用。那些錢是從那一成地租的資金中支出的,這十年中,那收上來的地租,榮常本人一個銅板都沒動,除用於辦學就是救濟貧困的人了,當然這隻占整個資金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救濟那些鰥寡孤獨的人,讓他們也能衣食無憂。在蘇瓦延,見不到流離失所之人,生活無著之戶,無學可上之童。百姓們安居樂業。人們都視柴二老爺為菩薩轉世,堯舜再出。

敖東那邊過的也很好,榮常每年都過去一趟看望阿瑪(爸爸)和嫩嫩(妹妹)一家。阿瑪(爸爸)雖已年過七十,身體尚好,每次榮常都勸他回蘇瓦延來住,他不肯。甚至讓他回蘇瓦延來看看,他都不肯。老人家固執,沒辦法。隻能多留些銅錢。敖家的日子也好多了,房子翻蓋成五間大瓦房,成龍也結婚生子了,成鳳正婚成待嫁。

有心栽花不看花,無意植柳柳成蔭。榮常的養鹿發展起來了。由原來的喜愛和消遣,現在已形成了產業;由當初請來幾條鹿養著玩玩,到現在的幾百條的規模;由原來的靠請(抓)鹿入陷阱,到現在的自繁自殖。今年光收鹿茸二百多架,約合銅錢五十多萬吊。生小鹿二百來頭。

那鹿全身是寶,鹿茸就不用說了,是高級補品,營養之王。鹿胎,也就是流產的不能成活的鹿的胚胎,是治療婦科病的良藥。鹿鞭和鹿尾,是治療男性性功能低下的特效藥。鹿筋,鹿骨,鹿血,能治人體弱不齊,體力不濟之疾。鹿心可治心髒病。鹿皮製成的皮革仍革中之上品。連鹿在初長茸時脫落下來的鹿脫盤,都是消炎的良藥,對女子**漲痛有奇效,喝了把鹿脫盤放在清水中煮沸了的水,就會藥到病除。

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全仗有心人。榮常憑自己對鹿的熱愛和前些年養鹿的經驗,頃心觀察,潛心鑽研,初必躬親,事必親為,危必親曆,摸索出一套養鹿和鹿產品加工的方法。

野生精靈,請來圈養,當然要觀察和掌握野鹿的習性,根據季節和鹿的雌雄、大小、長茸和發情、配種等情況,適時調節飼料。如公鹿的發情期,長茸期,收茸期,割茸後的恢複期;母鹿的發情期,懷孕期,分勉期和哺乳期;新生小鹿的初育期,少壯期等時候,所需要的營養要求,適時適量地添加適應的飼料,以保證鹿在各個生長發育階段的需求。以彌補在圈養過程中營養不全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