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兩小無猜渠邊行(1 / 3)

第一章兩小無猜渠邊行

柳眉新如月、繡鞋踏無痕;輕曳紫羅衫,宛若畫中人!這首五言古詩乃是GL市XA縣九州公司老總淩雲寫給心上人柳若華的一首他自己覺得得意萬分的傑作,柳若華究竟有多美呢,如果這樣說的話大概也不算過份:國色天香的牡丹見了她彎腰、冰清玉潔的月亮見了她點頭、翩翩起舞的蝴蝶見了她不飛、活潑靈動的魚兒見了她不遊!二十三歲不大不小年齡看上去卻隻有十六七歲大小,白嫩的肌膚吹彈得破,一米六五不高不矮的個頭襯著不胖不瘦的身材,兩道月芽也似彎彎柳葉眉不描自秀,一雙黑葡萄般水汪汪貴妃眼不笑也笑,開口如珍珠落玉盤清脆動人,舉步前行在路上如風擺楊柳一樣婀娜多姿搖曳生輝,已經不知道有多少男子漢為她害了相思病,更有一些癡男兒為她患上絞腸痧!她的媽媽在秦堤漢柳的千年古靈渠上萬裏橋頭開著一家大大有名的百年老字號藥店——回春堂;老太太自女兒這般大時就在這行醫坐診不知道惠澤了多少鄉裏鄉親,若華的爸爸柳子原在縣文化局上班,據說國內許多著名作家都是他的好友,他自己的作品也時常見諸雜誌報端;老兩口隻有這一個愛若珍寶如同性命一般的掌上明珠,從小到大連大氣兒也沒嗬過若華一口,對她是百依百順,好個若華,雖然自幼生在小康之家嬌生慣養,但是難得她卻自小生就一顆憐貧恤孤的菩薩心腸,自讀書後也時常跟在媽媽身邊看她行醫坐診,碰上家中貧困前來問醫的就讓媽媽減去診金一半,遇到沉屙纏身前來抓藥的也叫媽媽減去藥費三分,街坊鄰居四方親哪個不豎起大拇指稱讚,誇若華簡直就是天上的仙女下凡。

那淩雲比若華大兩歲,他家和若華家同在一條街上——XA縣大大有名的靈渠水街上,從回春堂往東走不到百米就是他家,一座坐北朝南臨街傍水的三層樓房造型和風格基本上和若華家的差不了太多,大概是他那個做過財主的外公留下來的,淩雲還有個哥哥叫淩力,現在GL市某縣某銀行當著支行行長,他媽陳金鳳在縣稅務局上班,父親淩子峰是個老公安,在縣公安局裏當著一個不大不小的官;淩雲打小就聰明,三歲會背遊子吟,七歲通曉加減乘除,高中沒讀完直接被保送進了國內某名牌大學,四年下來收獲了數不清的情書和一張金光閃閃的本科畢業證,導師舍不得他,讓他跟著自己讀研讀博,淩雲頭搖得撥浪鼓一樣堅決不幹,他心裏牽掛著若華,別到時候自己在學校裏讀書讀成了書呆子,卻被人乘虛而入挖了牆角把若華拐跑了那可就大大失算了,連毛主席都說了: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

在淩雲的心中,無論什麼也比不上若華重要,大學畢業後的淩雲有事沒事常蹭到回春堂去,哪怕他自己剛開公司天天忙得四腳朝天那時候也一樣,這不,這一天早上,他的兩條腿帶著他如同識途老馬一樣又拐過來了。

若華早就瞄到了他,卻故意裝著沒瞅著他,淩雲探頭探腦看到老太太正忙著和病人說著什麼,就嬉皮笑臉湊到若華麵前口中哼哼唧唧:“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你是我的愛人是我的牽掛…!”而後一躬到底雙手過頭奉上一束嬌豔欲滴的玫瑰:“親愛的公主殿下,您最最忠實的仆人——愛德華、淩雲為您效勞,隨時聽從您的吩咐!”惹得若華撲哧一笑,一張盈盈笑臉燦若朝霞:“罷了,小雲子,這會子本公主剛好有點氣悶難耐,著你陪同四處走走!”“喳!”若華媽抬眼瞅瞅淩雲和自個兒閨女,嘴裏絮絮叨叨:“不要走遠了,玩一會兒就回來!”“知道了!”若華口中答應著,人已經到了店外麵了。

淩雲跑到旁邊的珍珠奶茶店買了兩杯奶茶,和若華兩個人嘴巴裏噙著吸管兒一邊喝一邊順著水街從後門進了靈渠公園。

說起這靈渠公園那可是大大的有名,想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兵至象郡時被湘江漓水阻住,糧草遲遲運不上來,於是就派大將史祿在此地勘查地形,度量水勢,尋求良策,那史祿正是個聰明絕頂之人,他在湘漓交彙之處用磨盤大的片石攔江築起一道壩,名曰分水壩,設“鏵嘴“、“大小天平“和“泄水天平“。鏵嘴狀如犁鏵,三麵有石堤,一麵緊接小天平,它的作用是把湘水切犁水通過北渠注入湘江,三分水通過南渠注入漓江,是湘漓二水的牽手工程。鏵嘴還可以起到緩衝水流,保護大壩的作用。大小天平建立在湘江上的攔江滾水壩上,一大一小,呈“人“字形,所以又叫人字天平。它的設計非常精巧。大天平是北渠的一段堤坎,長約380米;小天平是南渠的一段堤坎,長約124米;它組成人字形分水壩,以減緩水流的衝擊力。它們既可以引水分流,提高水位以利通航,又可以排洪防澇。水漲時,可以越過壩上,流入湘江故道,既可以使南、北渠保持足夠的水量通航,又不致於讓洪水漫堤,淹沒莊稼,所以它們獲“天平“之美譽。大小天平有內外堤,內堤用條石鋪成,外堤用巨石排成魚鱗狀(每塊石頭約四米見方,好幾噸重),石塊與石塊之間,鑿有一個凹口,中間灌澆鐵汁,冷卻後變成拴子,將巨石連成一體。這些石塊就像魚鱗般緊緊地擠在一起。每當水流帶著碎石、泥沙越過前邊的方塊巨石,順坡而下,一碰到這層層魚鱗石,就衝進石縫之中,泥沙填得越多,魚鱗石就擠得越緊,水越衝越牢靠。它曆經2000多年而依然穩固,就是一個證明。靈渠曾有36陡門,其作用是調節水位,便於航行。陡門是曆史上最早的船閘,被人們稱為“船閘之祖“。宋代範成大在他的《桂海虞衡誌》中讚靈渠徒門:渠繞XA縣深不數尺,廣丈餘。六十裏間置陡門三十六,土人但謂之陡。舟入一陡,則複閘陡,伺水積漸進,故能循崖而上,建翎而下,千斛之舟亦可往來。治水巧妙,無如靈渠者。這就是水利史上著名的靈渠,正所謂北有長城,南有靈渠,有心的朋友不妨前去遊玩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