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點畢業生布萊德利將軍曾說:“麵對死亡,微笑的勇士將不會畏懼任何危險,勇氣會貫穿他們的一生,犧牲是他們戰勝一切困難的武器。”
死亡猶如此,何況失敗!布萊德利將軍這句話充分體現了西點課堂裏,“西點人從不屈服於失敗”這一點。
通往成功的道路從來就不是平坦的,人生必須渡過逆流才能到達更高的層次。當遭遇挫折的時候,西點精神要求學員要直麵挫折,挺直脊梁,以昂揚的鬥誌和積極的心態,從逆境中闖出來。
麥克阿瑟常說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沒有選擇的話,那麼就勇敢地迎上去。是的,這難道比夏提隆戰役還要糟嗎?當然不!我想那時我能挺過來,以後什麼事我都會挺住的。”他的一次經曆可作為此話的注腳。
“如果84旅拿不下夏提隆,你就公布一份全旅陣亡的名單,第一個就是84旅旅長的名字。”這是麥克阿瑟在一次戰役中對領導說的話,而他當時正擔任美軍84旅的旅長。
那時第一次世界大戰激戰正酣之時,麥克阿瑟的部隊自到歐洲戰場以來都所向無敵,但這次進攻卻備受阻撓。
淩晨時分,麥克阿瑟發起了又一輪進攻,但仍沒有效果,雙方僵持不下。看到這種情況,麥克阿瑟十分焦急,他要率領部隊向山上拚死硬衝。
他對站在身邊的一名步兵說:“如果要活,我與大家一塊兒活;如果要死,我也與大家一塊兒死!”
在這次拚死一搏之前,為了保證進攻成功,麥克阿瑟決定親自偵察一番。當日夜間,麥克阿瑟帶領一支由十多人組成的偵察分隊,潛入前沿地帶進行偵察。除了麥克阿瑟以外,所有偵察的人都被德軍打死了!麥克阿瑟含著眼淚,獨自爬回陣地。
但麥克阿瑟並未就此屈服,而是利用偵查結果找到敵人陣地的弱點,打贏了這一場戰爭。
的確,當災難將我們置於忍無可忍的痛苦深淵時,我們一定要磨煉意誌,強化信念,形成一種壓倒一切的心理力量。沒有任何一種生活是十全十美的,但隻要我們有堅強意誌,就一定可以抵達成功的彼岸。
失敗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內心對失敗的恐懼,一旦有恐懼,就意味著被失敗給打垮了,就意味著不戰而敗了。
“二戰”期間,法西斯曾做過這樣一個殘忍的實驗,他們把一個戰俘綁在床上,眼睛用黑布蒙上,並在手腕上割個口子,任鮮血一滴滴地流在下麵的盆子裏,一個小時後,戰俘停止了呼吸。
接著,他們挑選了一名先前的旁觀者,如法炮製地將他綁在床上,蒙上眼睛,不同的是這次割手腕的不是刀片,而是一片薄薄的冰。法西斯在他旁邊放了一大塊冰,並讓冰塊滴滴答答地融化,流到了盆子裏。結果一個小時後,那名戰俘的精神徹底崩潰,也痛苦地死去了,盡管他並沒有流一滴血。
顯然,第二個戰俘是被自己嚇死的。
工作中遇到挫折、遭遇失敗,都是難免的。西點人從不會在看似絕望的處境中放棄拚搏,他們堅信,隻要繼續努力,就一定能絕處逢生、戰勝困難,迎接人生的新高峰。校友萊利斯·格羅夫斯準將也曾說:“沒有人一生一帆風順,任何人都會遭逢厄運。積極的心態和頑強的努力會讓人解決任何難題。”
在你曆盡艱辛、心力交瘁,甚至走投無路、萬念俱灰的時候,這時,要像西點人那樣不要沉淪,尋找失敗的根源,在跌倒的地方站立起來。許多人成功,並非由於運氣奇佳,而是他們遭遇失敗時,勇敢地麵對一切。
一天夜裏,一場雷電引發的山火燒毀了美麗的“萬木莊園”,這座莊園的主人邁克陷入了一籌莫展中。麵對如此大的打擊,他痛苦萬分,閉門不出,茶飯不思。
轉眼間,一個多月過去了,年過古稀的外祖母見他還陷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就意味深長地對他說:“孩子,莊園變成了廢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澤,一天一天地老去。一雙老去的眼睛,怎麼能看得見希望呢?”
在外祖母的勸說下,邁克決定出去轉轉。他一個人走出莊園,漫無目的地閑逛。在一條街道的拐彎處,他看到一家店鋪門前人頭攢動。原來是一些家庭主婦正在排隊購買木炭。那一塊塊躺在紙箱裏的木炭讓邁克的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線希望,急忙興衝衝地跑回家。
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裏,邁克雇了幾名燒炭工,將莊園裏燒焦的樹木加工成優質的木炭,然後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經銷店裏。
很快,木炭就被搶購一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筆不菲的收入。他用這筆收入購買了一大批新樹苗,一個新的莊園初具規模了。幾年以後,“萬木莊園”再度綠意盎然。
由此可見,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區別就在於前者勇敢地麵對一切,冷靜地分析得失教訓,滿懷信心地積蓄力量,一次次地東山再起。相反,那些失敗者遭受幾次挫折後便開始沉淪了,卻忘了問一下自己:這是我遇到過的最棘手的問題嗎?我的困難和別人的比起來真的是最大的嗎?其實,大多數失敗者隻是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裏,被自己嚇倒了。“狹路相逢勇者勝”,當我們遭受失敗的時候,隻有鼓起勇氣大膽迎上去才能走出失敗的陰影,迎接成功的到來。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經說:“你要成功,就要忍受一次次地被打壓。”英國的索冉也說過:“失敗不該成為頹喪、失誌的原因,應該成為新鮮的刺激。”我們應該像執著的愛迪生一樣,每遭遇一次失敗,便為收獲一次經驗而欣喜,然後繼續尋找成功的方法,而不是垂頭喪氣、怨天尤人。要知道,成功的天使總是愛那些樂觀、執著的家夥多一些。
1958年,有一個叫富蘭克·卡納利的人,在自家的雜貨店對麵開了一個比薩餅屋,為的是籌措自己上大學的學費。沒想到的是,19年後,他的比薩餅屋已經在各國開到了3100家,成了一個跨國連鎖企業,總價值達到3億多美元。這個連鎖店就是赫赫有名的必勝客。
若幹年後,卡納利在回顧他的連鎖店是如何發展起來時說:“你必須學習失敗。”他說:“我做過的行業不下50種,這中間隻有15種做得還算不錯,表示我有30%的成功率。你必須出擊,尤其是在失敗之後更要出擊。你根本不能確定你什麼時候會成功,所以你必須先學會失敗。”
“先學會失敗”,並不是說你在屢戰屢敗後去屢敗屢戰,而是要從失敗中找出可以借鑒的教訓。
卡納利在俄克拉馬的分店經營失敗後,他發現,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分店的地點與店麵的裝潢有問題。於是,他知道了經營比薩餅店時選擇分店的地點與店麵裝潢的重要性;在紐約的銷售失敗後,他改進比薩餅的硬度,做出了適合當地人口味的另一種硬度的比薩餅;當地方風味的比薩餅在市場上出現,對他的經營形成衝擊的時候,他另辟蹊徑,向大眾介紹並推出了芝加哥風味的比薩餅。
就是這樣,卡納利經過無數次的失敗,終於獲得了成功。
卡納利無數次地失敗了,又無數次地站了起來。成功的秘訣如此簡單:隻要你站起來的次數比跌倒的次數多一次就夠了。許多知名企業都願意聘用那些曾經犯過錯誤而又能吸取教訓的人。微軟公司的執行副總裁邁克爾·邁普斯說:“我們尋找那些能夠從錯誤中學會某些東西、主動適應的人。在錄用過程中,我們總是問應聘者:你遇到過的最大失敗是什麼?
你從中學到了什麼?相反,被失敗一擊就倒的人永遠得不到別人的青睞,因為他們已經先把自己放棄了。”
日本的一家公司要招聘10名職員,經過一段時間嚴格的麵試,從300多名應聘者中選出了10名佼佼者。
發榜這天,一個叫水原的青年見榜上沒有自己的名字,悲痛欲絕,回到家中便要懸梁自盡,幸好親人及時發現,才沒有死成。正當水原悲傷之時,公司卻傳來了好消息:水原的成績原本名列前茅的,隻是計算機出現錯誤,才導致了落選。
正當水原一家大喜過望時,公司又傳來消息:水原被公司除了名。原因很簡單,公司的老板認為:“如此小的挫折都經受不了,這樣的人肯定在公司裏幹不成大事。”
檢驗一個人,最好是在他失敗的時候,看失敗能否喚起他更多的勇氣;看失敗能否使他更加努力;看失敗能否使他發現新力量,挖掘潛力;看失敗後,他是更加堅強還是就此心灰意冷。百折不撓、屢敗屢戰的才是勇者。跌倒了爬起來的人,他的力量也在一次次的跌倒和爬起中不斷增長。以頑強忍耐走過大風大浪的人才是最終成就大事者。
日常生活中,失敗之所以讓人害怕,並非它的後果特別嚴重,而在於它讓人看不到希望,喪失了尋找出路的信心。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隻要我們滿懷信心、勤於思考,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我們要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遭遇失敗的時候,我們要學會轉個彎,重新製訂計劃,尋找新的方法,這樣失敗就不再是失敗,而是我們走向成功的新起點。
星期六上午,一個小男孩在沙灘上玩耍。他身邊有一些玩具:小汽車、貨車、塑料水桶和一把亮閃閃的塑料鏟子。在鬆軟的沙堆上修築“公路”和“隧道”時,他發現一塊很大的岩石擋住了去路。
小男孩開始挖掘岩石周圍的沙子,企圖把它從泥沙中弄出去。他是個很小的孩子,岩石卻相當大。手腳並用,他花盡了力氣,岩石卻紋絲不動。小男孩下定決心,手推、肩擠、左搖右晃,可是,每當他剛把岩石搬動一點點的時候,岩石又隨著他的休息而返回原地。小男孩氣得直叫喚,使出吃奶的力氣猛推猛擠。但是,他得到的唯一回報是岩石滾回來時砸傷了他的手指。最後,他筋疲力盡,坐在沙灘上傷心地哭了起來。
整個過程,他的父親都在不遠處看得一清二楚。當淚珠滾過孩子的臉龐時,父親來到了他的跟前。父親的話溫和而堅定:“兒子,你為什麼不用上你所能想到的一切辦法呢?”男孩抽泣道:“爸爸,我已經用盡我的全部辦法了!”“不對,”父親親切地糾正道,“兒子,你並沒有用盡你所擁有的全部辦法,因為你還沒有請求我的幫助。”說完,父親彎下腰抱起岩石,將岩石扔到了遠處。
在工作中,很多年輕人有著聰慧的頭腦和超人的才華,也像這個小男孩一樣,忙碌得心力交瘁,卻一事無成,問題就出在他們沒有堅持到底的堅忍品質。沒能用盡自己所擁有的辦法。遇到困難了就退縮,失敗了就絕望,跌倒了就再也爬不起來。事實上,直麵失敗才是真勇敢,你永遠不可能用盡所有的辦法,而在未用的方法裏,總有一種是適合你用的,能夠幫你解決問題,走出困境。
的確,成功需要經曆一些磨難和困難,成功的人要勇於麵對挫折和困難,積極從逆境中振作起來。生活沒有盡頭,生活中的艱難困苦對我們的考驗沒有盡頭,我們在一次次經曆考驗時,獲得的失敗也沒有盡頭,但不用畏懼,俗話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也沒有擺脫不了的失敗。隻要我們不被打敗,滿懷信心,開動腦筋,變通一下方式,總能找到解決之道,在跌倒的地方勇敢地站立起來,然後朝著勝利的方向進發!那麼,在艱苦奮鬥後我們得到的收獲和喜悅也沒有盡頭。
自立者必須要有傲骨一個擁有獨立人格、自由精神的真正的自立者必然是一個自尊自愛之人。一個人要想真正自立,必須有一身傲骨,能夠為自己的尊嚴而戰鬥。
俄國作家契訶夫曾寫過一篇名為《小公務員之死》的小說:一個小公務員有一次去看戲,不小心打了一個噴嚏,結果口水不巧濺到了前排一位官員的腦袋上。小公務員十分惶恐,趕緊向官員道歉,那官員沒說什麼。小公務員不知官員是否原諒了他,散戲後又去道歉。官員說:“算了,就這樣吧。”這話讓小公務員心裏更不踏實了。他一夜沒睡好,第二天又去賠不是。官員不耐煩了,讓他閉嘴、出去。小公務員心想,這下子得罪官員了,他又想法去道歉。小公務員就這樣因為一個噴嚏,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最後,他死了。
這是一個看似荒誕的悲慘的故事,我們在為小公務員的死惋惜的同時,也為他的軟弱和缺乏自尊而歎息。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類似小公務員這樣的糟蹋自我尊嚴的人和事。他們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作踐自己,自己願意與人為奴,供人驅使,而且,表現得比自卑的人更為嚴重;這樣的人,喜歡仰人鼻息,看人眼色行事,以溜須拍馬為能事;這樣的人根本沒有自我意識,根本想不到自己也是個堂堂正正的人,他們一旦失去別人的保護,一旦失去他的“主人”,就會一下子垮掉。
擁有一身傲骨、自尊自愛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所必備的品格。智利作家尼高美德斯·古斯曼說過:“尊嚴是人類靈魂中不可糟蹋的東西。”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說過:“如果你想受人尊敬,那麼首要的一點就是你得尊敬你自己。隻有這樣,隻有自我尊敬,你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
一個擺脫了奴性心理,自尊自愛的人,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是真正有自我意識的人,是大寫的“人”,是哲學家薩特所說的“自在的人,自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