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史事篇(一)胡子克星(1 / 1)

沈陽之行,在參觀撫順平頂山紀念館後,東北義勇軍成為我們一行人的熱門話題。我曾在博客上插了個帖子,專門講述一位蓋世英雄的故事——現代京劇《紅燈記》裏麵有一個鐵梅,他也叫鐵梅,不過他是個須眉,而且是東北漢子。

鄧鐵梅,遼寧本溪人。在清末民初的時候,本溪也是個胡子縱橫的地方,青紗帳一起,到處都是匪,但鄧家是良民,祖輩世代耕讀,老祖父是當地很有聲望的讀書人。

匪一多,天天有人惦記著要綁良民的肉票,這書也很難讀得下去。鄧鐵梅的祖父就組織團練,與胡子對抗,並親自擔任團練長。

讀書人一旦拿起槍杆子,比不讀書的人還生猛。沒多長時間,一個叫黃二愣鐧的胡子大頭目就被鄧鐵梅的團練長祖父拿獲,後送交官府正法。

老大都被你們給做了,這還了得。

胡子發起反擊,在雙方的一次火拚中,鄧鐵梅的老爸中彈身亡,村子裏死了十二個人。

如此一來,雙方便結下了深仇大恨。鄧鐵梅從小聽到的不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而是槍聲、罵聲、喊殺聲。

鄧鐵梅在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大,常言說得好,長兄為大。所以每次家族與胡子衝突,他都跑在前麵,而且“無役不從”,打仗沒有他不上去的。

我們看一些早期的抗戰片,好像咱們的戰士個個都是神槍手,其實不然,神槍手這個東西,歸根結底,是要靠子彈喂出來的。可那時候軍隊最缺的就是子彈,據我所知,在我家鄉,就連新四軍正規部隊都要在子彈袋裏裝秸稈充數,更別說平時訓練還能讓你實彈射擊了。

平時連子彈射出去什麼感覺都不知道,臨陣還能一槍一個,除非你是天才。所以,真正的“順溜”在那時很少,幾乎就是傳奇。

鄧鐵梅從小見到的子彈,遠比糖塊多,三天兩頭實彈打靶,而且實戰檢驗的機會也不少,這就把他造就成了一個出類拔萃的神槍手。

某種程度上,人都是被環境逼出來的。

成年累月與強悍胡子玩對抗,鄧鐵梅不僅練出了槍法,也練出了膽氣和機變。

在抗戰爆發前,鄧鐵梅幾乎就是胡子這一行當的克星。

後來他到鳳城當警察大隊大隊長,幹的還是“剿匪”這一營生,而“匪”們沒有見他不怕的。當時在胡子中間流傳著一句話,叫作:誰要不憑心,出門就叫他碰到“鄧倒黴”。

梅黴諧音,意思要是你不講義氣,我就咒你不得好死,讓鄧鐵梅把你給抓了。

這話惡毒啊。

胡子也是人,給三座大山壓在身上當然不好受,他們有過除克星的計劃。

某年某月某日,胡子集結四百多人,在鄧鐵梅“剿匪”宿營的時候,一下子就把他給圍住了。

鄧鐵梅身邊倒帶著一些警察,可是跟來進攻他的胡子沒法比,人家是四百,他們才四十。

十個打一個,胡子們認為“鄧克星”這回得變“喪門星”,於是哇哇叫著便衝進了村。

鄧鐵梅沒事人一樣,一邊打,一邊觀察。

他發現了一個平常人注意不到的問題,那就是胡子們的帽子很特別。

不是樣子新潮,而是戴的方式很奇怪,都是帽簷向後。

馬上就得被人給包餃子,還有心思打量對方帽子戴得正不正?鄧鐵梅卻認為,帽子問題很重要。

他馬上讓警察們也反戴帽子。

這就是跟胡子們打交道太多的結果,知道雖然是胡子,也不會那麼不講究,帽簷向後,其實是一個暗記。因為“剿匪”的警察,包括鄧鐵梅自己,穿的都是便裝,而且同樣一臉殺氣,大家扔到一塊兒,根本分不出誰是誰。

這樣的話,胡子得想辦法把自己人與對方區分開來。帽子的戴法,就像有些部隊起義時,手臂上可能會繞個紅箍箍,同一道理。

現在鄧鐵梅依樣學樣,反戴著帽子,朝對方的薄弱處突然殺過去,反把以為穩操勝劵的胡子們先給打蒙了。

四百個胡子折了七個,四十個警察毫發無損。

到了九一八事變之後,一切都變了。

鄧鐵梅的槍口不再指向胡子,而胡子也不再以鄧鐵梅為敵,他們共同的敵人成了日本人。

這就是東北,這就是中國,正如民國著名的兵學家蔣百裏所說,吾國不擅外侵,卻勇於自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