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粱金城野鴿飛蕭雨殘夢東逝水。
曾經的大梁王朝,因為胡人侯景的一場叛亂,土崩瓦解。當年的蕭家天下,仰仗著北周王室的翼護,蜷縮一隅。如今大江之東,金陵城內,一樣的南朝衣冠,一樣的龍盤虎踞,隻是換了主人,徒留這一江春水,默默感歎興衰的無常。
陳天康元年,一場葬禮轟動了整座金陵城,陳國的二代天子、陳氏家族的二代領袖陳文帝陳蒨在紫宸殿中咽下了最後一口氣。見慣了朝代更迭,帝王廢立的金陵沒有露出一絲的驚慌,國喪,登基,大赦天下,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皇太子陳伯宗,在丞相到仲舉、太尉劉師知和皇叔揚州刺史趙王陳頊的輔佐下順利等上了皇帝寶座。
說轟動,因為對京城的老百姓來說,皇帝駕崩畢竟是件大事,除了有許多的熱鬧外,還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對那些王公貴族來說,卻是選邊站的關鍵時刻。
太尉劉師知是全國最高的軍事統帥,直接掌握著禁軍的指揮權,是駕崩的文帝心腹親信。一直以來,他就對趙王充滿敵意,不僅因為趙王身為先帝親弟,有著合法的繼承權,更因為他任職刺史的揚州,是陳國第一大戰區的所在,控製著成果半數以上的精銳部隊。趙王長期在揚州經營,擁有廣泛地影響力,遠非陳國另外兩個州的實力可比,一時間,關於趙王要趁亂謀反的傳言,流傳在金陵的大街小巷。
“動手吧,劉太尉,再不動手,等揚州兵入城,我們就被動了。”太尉參軍蔡景曆伏地苦勸。
“蔡參軍說得不錯,還請太尉大人早作裁決,末將願為前驅。”禁軍都尉,寧朔將軍徐陵按劍而前。
麵對文臣武將的切諫,劉師知撚須苦思,籌謀良久......
第二天,國殯照常舉行,身著白甲白衫的陳國馬步三軍,兩廂列開,一堆文武哭嚎著扶送文帝的棺槨前往皇家陵園。
此時,升格為陳家大長老的趙王牽著小皇帝的手行進在隊列最核心的部位。出城不過些許地方,突然前隊騷亂了起來。宦官和宮女們開始慌亂了起來。
“發生了什麼事?”趙王麵不改色的問道,
“啟稟殿下,據說前隊回報,是有一隊狼群,突然襲擊了隊伍”衛兵俯首抱拳道。
“狼?王化之地,怎麼會有狼群?即使是狼,難道數百禁軍還收拾不了麼,還不讓速速拿下!”站在趙王身邊王子王叔堅厲聲喝道。
這時侍立一旁的禁軍將領回答“小王爺有所不知,禁軍主力多在後陣,前列多是選用樣貌雄壯,金甲錦衣的衛士以壯聲色。他們多養在深宮,以備禮節之用,未曆戰陣,實戰經驗少,一時慌亂,也在所難免。”
話音未落,一騎絕塵而來,馬上騎兵,翻身下馬施了個軍禮後,請示道:“奉太尉軍令,請旨陛下,懇請撥掉中軍精銳前往獵殺孽畜。”
小皇帝怯生生地躲在皇叔身後,不發一言。趙王安慰了一下小皇帝後,泰然說道:“既然這樣,就請劉太尉發兵吧,不過一定要保障陛下和太後的安全。”
“諾”,伴隨著一身唱諾,隨著騎士而來的一位禁軍將領跨上戰馬一揮,百餘禁軍就急向前行去。
趙王扶著小皇帝也暫且停歇休整,中軍除了文武官宦,太監宮女,婦孺老弱外,隻有幾十個衛兵而已。氣氛隱隱彌漫著不安的氣氛,殺氣逐漸似乎正在逼近之中。
“什麼人?”外圍的衛兵幾乎是應聲而倒,霎時之間,中軍的四周出現了為數眾多的黑衣歹徒。不過一時間,就將守衛的禁軍殺了個片甲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