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開始之前,想先說一說故事的起因背景——
話說大明朝萬曆皇帝在位後期,旱澇蝗各種災害蔓延全國,朝廷內部黨爭激烈,而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
這個時候,在東北遼寧,一支名為建州女真的部落崛起,逐漸開始強大起來。
建州女真部落的首領姓愛新覺羅,名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早年因為祖父和父親在一場戰爭中受害身亡,於是從那時起,就有了用兵的意向。
那一年是萬曆十一年,努爾哈赤二十五歲。以祖父所遺十三副鎧甲起兵,開始了他統一女真各部落的戎馬生涯。
經過了三十多年的征戰,大多部落已被征服,如今努爾哈赤所統建州女真已經是今非昔比,而且日益強盛。
於是在萬曆四十四年的正月初一,自立為王。建國號為金,年號天命。故鄉赫圖阿拉改名興京,作為都城。並將這一年稱為天命元年,諸臣貝勒上尊號為“覆育列國英明汗”。
我們的故事就從這裏開始——
1
“拿來吧!”一個明兵從老婦手中奪取糧食。
“官爺啊,求您行行好,我們家都幾天沒吃的了,好不容易有點糧,求您給留點吧!”老婦苦苦哀求著。
“少廢話,這可是朝廷的旨意,征收糧稅,你敢抗旨不遵,活得不耐煩了?!”明兵囂張得不行,一把奪過糧食,老婦被連帶一拉,就撲到在地,抱著那明兵的腿求著...
明兵一掀腳將那老婦踢開,抽劍就刺向她...
“哐...”的一聲響...
忽然從旁邊飛來一個小石子將劍給震飛了,明兵嚇了一跳,隻覺虎口吃痛。
“誰啊?”明兵側臉喊了一句。
“百姓已難以生存,你受朝廷俸祿,怎可無故奪民糧食,何況還是一個老人?”聲音蒼老但很洪亮,看來也是有年紀的人,不過隻聞其聲,不見其人。
“出來,躲躲藏藏的算什麼?”那個明兵叫嚷了一句,四處張望,不見一人蹤影,也沒回音。正想抱著糧食走人。
“放下!”突然又一斷喝,還是剛才那個聲音。
那明兵才不管呢,拔腿就跑。突然手臂被一個東西打了一下,頓時覺得麻痛...
“啪”的一聲,那袋糧食就掉到地上了,明兵吃驚不小,感覺對方不好應付,捂著手臂趕緊逃跑。
老婦都將這幕一一看在眼裏,忙向聲音來處叩頭:“是哪位恩人,真的謝謝您...”她自說著這話,但卻沒有人回應她。
2
“這裏實在是不能再待了,還是趕緊逃吧!”幾個山東老鄉相互議論著。
“去哪裏好呢,這裏哪兒都鬧饑荒,根本沒辦法活了...”
“我看隻有江淮一帶了,魚米之鄉,很多人都往那邊去了。”
“好,那我們現在就走...”
幾個老鄉結伴逃往江淮...
“亓大人,您看看,青州如今竟是這般情景,若不是這次奉旨宣詔,都還不知道山東鬧饑荒已經是這麼的嚴重。”說話的是京師吏部員外郎趙仰其,他口中所稱的“亓大人”是吏科給事中亓詩教。
“我們要趕緊回去稟報皇上,賑濟災民...”亓詩教點點頭說,二人在半路巡視著,正巧遇見那幾個老鄉朝這邊來,趙仰其向前詢問:“老鄉,這是往哪兒去?”
那幾個老鄉冷不丁被他一問,都看了看這身穿布衣的一老一少:“先生,難道您沒看見嗎?這裏饑荒,已經待不下去了,趕緊走吧!”
“這裏饑荒這麼厲害,怎麼地方官也沒報上朝廷賑災啊?”
“賑災?他們哪管得了我們這些個老百姓的死活啊?”老鄉沒好氣地說
“老鄉,您們看這樣行不行,不如隨我一同進京,稟明禦前,撥款賑災啊!”亓詩教麵色溫和地說。
“你?你以為皇上說見就能見得著的,真是異想天開了?”說著那些老鄉都一同笑了起來。
“老鄉,不騙你們,我亓詩教不拿你們開玩笑...”亓詩教說得很認真。
“亓詩教?”幾個老鄉睜大了眼睛,“就是那個荊州,淮安二府推官亓詩教大人嗎?”
“不敢,不敢...”
“如今是朝中吏科給事中了...”趙仰其笑著補充。
老鄉們一聽,趕忙跪下:“亓大人哪,當年我們就是從荊州過來的,您是好官啊!還求您要救救我們這些老百姓啊!”
“老鄉,請起,請起...”亓詩教趕忙扶他們起來,“放心吧,我一定會把這邊的情況奏明皇上..對了,還要請老鄉隨我們走一趟,到時還得你們的幫忙...”老鄉都點頭稱好。
這時候忽然從旁邊飛出一卷紙軸...眾人不覺都嚇了一跳,往來處看去,倒是什麼人都沒有。趙仰其俯身拾起,打開一看:“嗯?這...這是...?”
“若端啊,怎麼了?”亓詩教見他緊皺雙眉,以為出了什麼事情。
“亓大人,您看...”趙仰其將那卷紙軸遞給亓詩教。
亓詩教接過,隻見紙上繪有各種圖案,每幅圖一旁還注有小詩,有“母食死兒,夫割死妻”之句。而紙卷首題《東人大饑指掌圖》,署名青州舉人張其猷。所畫的盡是青州饑荒情形...內中百姓因為挨餓而做出的令人匪夷所思的行為,個中慘象讓人觸目驚心,又為之酸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