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慵懶的燈光,我翻開一本泛黃並蔓延著無限書香氣息的筆記,裏麵的一筆一劃都充斥這濃濃的墨香。
這本筆記的主人是徐世峰的爺爺徐世清,端端正正的楷書足以說明他是一個文化人,要知道在那個歲月,能寫得一手好字的人不多。
這段糾纏了徐家三代的曆史源於年輕時候徐世清無意間得到的兩枚南海黑珍珠,他爺爺年輕時候是一個珠寶商人,每年都會去萬山群島那一帶收珍珠,那時候,萬山群島那一帶很多人靠采集珍珠為生,由於新中國剛成立不久,百廢待興,萬山群島那一帶因為比較封閉,基本上和外界沒有什麼交流,所以很多古代的作業還保留著,采珠就是當地非常重要的謀生門道,在萬山群島的珍珠交易市場上,到處都可以看到光澤好個頭大的走盤珠,由於島上物資奇缺,所以隻要花極小的代價就能換到品質很高的珍珠,有時候就是幾包糖幾寸布的事情,徐世峰的爺爺靠倒賣這些珍珠在當時還積累了一筆不小的財富,但是也是因為珍珠改變了他以及他兒子他孫子的命運。
那年冬天,又到了收珍珠的時間,徐世清和往年一樣去萬山群島收珍珠,但是那年的珍珠比往年都少很多,市場上往年隨處可見的高品質珍珠今年卻極為稀少,多的盡是一些成色低或則有沒有發育完全殘缺的珍珠,徐世清想不明白,難道自己來早了?或則今年這片海域的珍珠絕收了?一時想不明白,徐世清就找到了以往自己經常買珍珠的一個老采珠人,這才得知了其中的原因,原來由於多年的開采,近海的那些陳色好的品質高的珍珠基本上已經被采集光了,要想采到好的珍珠,采珠人就必須去更遠的海域采珠,由於萬山群島上的采珠技術很落後,基本上是徒手作業,近海采作條件就已經相當危險和不易,去更遠的海域采集就意味著更大的風險,所以出海采珠發生以外的人也就越多了,再加上政府的救濟政策逐漸普及到島上來,所以今年采珠的人就減少了,最重要的是,今年采珠還發生了一起離奇的死亡事故。
這位老采珠人告訴徐世清,就在島上采珠高峰的十一月,這個島山連死了兩個經驗豐富的采珠人,清一色的都是三十出頭的青壯年,個個的潛水采珠技術在島上都是數一數二,兩個人的死亡時間相差不到一天,最離奇的是死的地方都相同,而且他們每個人死後手裏都握著一枚黑珍珠,這兩顆黑珍珠出奇的大,品質絕對是一等一的,最神奇的是這兩顆黑珍珠不管顏色大小都是一模一樣,你要知道,我們這片海域自古出的都是南海走盤珠,從來就沒有聽說過出這個黑珍珠,而且這珍珠的個頭我從來就沒有見過一樣大的,貓生九子還個個不同色呢,這也太離奇了
徐世清一聽就覺得這事情有蹊蹺,商人的本質就是尋找商機,這兩枚黑珍珠徐世清自然不會輕易放過,他便開始向老人打聽這兩枚黑珍珠的下落,得知這兩枚黑珍珠在兩個死去采珠人家人的手裏,老人還奉勸徐世清,這兩枚黑珍珠是不祥之物,誰有它誰遭殃,這兩個剛死去的年輕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勸他別動歪腦筋。
徐世清自然是不信的,他很快找到了這兩家人,並帶去了很多慰問品,比如小孩喜歡吃的果糖、那時候家家戶戶都很缺的糧票布票,家裏的頂梁柱死了,那兩人的遺孀也是沒了魂,不知道以後的日子怎麼過,突然有人來布恩澤,必然是千恩萬謝,把徐世清當自己的大恩人,徐世清是個聰明人,噓寒問暖過後就露出了奸詐的商人麵貌,開始對這些婦孺灌輸封建迷信知識,說什麼這黑珍珠不祥之物,專克家裏的男丁,留著是個禍害,你們男人的死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且這黑珍珠快要成精了,留不得,自己懂點道術,懂得如何降服它,希望這些個婦孺把這兩枚黑珍珠交給他來處理,這些人一聽臉都嚇的煞白,趕緊把黑珍珠給了徐世清,徐世清最後還給了這兩家各二百塊錢,可把那兩家人感動的啊,商人,有時候真是太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