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兔病防治(1 / 3)

兔病的種類很多,在獺兔生產中危害最嚴重的是傳染病、寄生蟲病。這些疾病往往是大批發生,死亡率高,可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同時因飼養、管理不善,一般普通病也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為了保障獺兔的健康生長,就一定要建立完善的消毒防疫製度,堅持以預防為主的原則,逐步消滅和控製兔的各種疾病。

(一)清毒防疫製度

1.消毒

在空舍進兔前和出兔清舍後,要對兔舍進行1次徹底的打掃和消毒。可事先密閉門窗,選用甲醛溶液熏蒸,密閉24小時後再開啟門窗通風。

場地消毒可選用2%熱燒堿水、3%來蘇兒、1∶600百毒殺或0.5%過氧乙酸等潑灑。

兔籠和用具可用火焰消毒或0.5%過氧乙酸(金屬籠具不宜)、1∶600百毒殺噴霧或浸泡、刷洗消毒;工作服等可選用肥皂水煮沸消毒或高壓蒸汽消毒;糞便等汙物可采用深埋或生物熱發酵後作肥料處理。

一般每周要進行1次帶兔噴霧消毒,當發生傳染病時,兔舍、兔籠及用具必須每天用1∶200百毒殺或0.5%過氧乙酸帶兔消毒1次。當傳染病被撲滅或控製後,要再仔細進行1次終末消毒。

小型養兔場防病消毒工作應聘請專業獸醫兼職,簽訂合同,明確雙方責任和權利,這樣可以達到雙贏的目的。

2.免疫程序

最常見的免疫接種方法是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根據具體情況,因時、因地、因群製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是預防、控製和撲滅獺兔傳染病綜合防治措施的重要內容。

(1)兔大腸杆菌病多價滅活疫苗預防兔大腸杆菌病(黏液性腸炎)。幼兔斷乳前1周注射2毫升,每隔6個月免疫1次。

(2)兔產氣莢膜梭菌病滅活疫苗預防兔產氣莢膜梭菌病(魏氏梭菌病)。幼兔斷乳後1周注射2毫升,每6個月免疫1次。

(3)兔病毒性出血症滅活疫苗預防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幼兔40~45日齡首次注射1毫升,60日齡再注射1毫升,以後,每6個月注射1次。

(4)兔多殺性巴氏杆菌病滅活疫苗此疫苗預防兔多殺性巴氏杆菌病。幼兔50日齡注射1毫升,每4個月免疫1次。

(5)兔波氏杆菌病滅活疫苗預防兔波氏杆菌病。幼兔55日齡注射2毫升,每6個月免疫1次。

(6)兔葡萄球菌病滅活疫苗預防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母兔乳房炎、仔兔黃尿病、膿皰症和腳皮炎等。每兔注射2毫升或於母兔配種前後注射2毫升,每6個月免疫1次。

嚴格按照免疫劑量接種,建議使用優質疫苗。

3.定期驅蟲,藥物預防

針對不同生理時期、不同季節的兔群合理用藥,可以有效預防寄生蟲病及其他疾病的發生,但要注意藥物劑量及間歇期。

幼兔自斷奶至5月齡,均需服用驅球蟲藥物,可以收到良好的預防效果。獺兔蟎病(疥癬)是一種嚴重危害養兔業的寄生蟲病,可用滅蟲丁(伊維菌素製劑)皮下注射或外塗,預防和治療本病。

每年春秋兩季可應用丙硫咪唑各進行1次全群消化道驅除線蟲、絛蟲、絛蟲蚴及吸蟲。在驅蟲期間應注意驅蟲藥物劑量要準確,對驅蟲兔群要加強觀察,以隨時搶救出現毒副作用的病兔。

在疫病流行季節之前或流行初期,將安全、廣譜、價廉、有效的藥物加入到飼料或飲水中,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氟呱酸可減少腹瀉病的發生,氯羥吡啶、地克珠利可預防球蟲病。注意間歇給藥,避免藥物在獺兔體內積蓄過量,產生毒副作用,尤其在獺兔屠宰上市前1個月,應停止給藥。

每次群體驅蟲前要先做小群(3~5隻)驅蟲試驗,在取得藥效和安全性保證後,再擴大範圍驅蟲。

4.疫情的應對措施

及時封鎖疫區,嚴禁調出、引入獺兔。謝絕參觀。嚴禁車輛出入和飼養人員串崗。

全麵檢查、仔細觀察兔群情況。對病兔和可疑兔應盡早隔離,並由專人管理、飼喂和治療。

迅速查明病因,作出診斷,及時向當地獸醫部門上報疫情,以求得支援。

對受威脅的健康兔進行緊急預防接種或應用藥物預防。

根據傳染病的種類,對兔場、兔舍及相關用具采取相應的消毒措施,進行帶兔消毒。在疫情控製或撲滅後,還應進行全麵、徹底的消毒。

對病死兔、病兔及其糞便、汙染物、墊草、剩餘飼料等,均應予以深埋或焚毀。

(二)常見傳染病的防治

1.兔病毒性出血症

臨床症狀

(1)最急性型在流行初期,病兔生前無任何明顯症狀,表現短暫興奮,突然蹦跳幾下或慘叫幾聲即倒地死亡。死後多呈角弓反張,少數兔鼻孔出血、肛門鬆弛,其周圍被毛有少量淡黃色黏液狀物附著。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稱兔瘟,是獺兔的一種烈性傳染病,發病急,死亡率高,發病率和致死率可達95%以上。能通過各種途徑迅速傳播是其流行特點。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一般藥物治療無效。

(2)急性型病程一般12~48小時,病兔精神委頓,不愛活動,被毛粗亂無光澤,迅速消瘦,食欲減退,呼吸迫促,因高燒達41℃而嗜飲水。臨死前表現突然興奮,狂奔或咬籠,然後前肢伏地,後肢支立,全身顫抖倒向一側,四肢劃動,抽搐或慘叫而死。少數死兔鼻孔流出少量泡沫狀血液。此型多發生於流行中期。

(3)亞急性型多見於2月齡內幼兔。潛伏期和病程均較長,病兔體溫高達41℃,短時間內嚴重消瘦,被毛焦幹,精神不振,食欲差,衰竭而死。有少數兔可耐過而逐漸康複。

(4)慢性型病兔精神沉鬱,下巴擱於籠底,四肢趴展,流涎,無食欲,病程2~6天,最後衰竭而死。此型的發生可能與免疫程序不當有關。

病理變化

最急性、急性病例的全身實質器官瘀血、出血,氣管黏膜嚴重瘀血,氣管內有泡沫狀血液,胸腺水腫並有散在性針帽至粟粒大出血點。

肺嚴重瘀血或有數量不等的芝麻至綠豆大出血點;肝髒瘀血、腫大,膽囊腫大,膽汁稀薄充盈;腎髒腫大,瘀血呈黑紫色;十二指腸、空腸黏膜出血,直腸黏膜充血,腔內有膠狀黏液。

脾髒腫大數倍呈黑紫色,具有臨床鑒別意義。但在慢性型病例僅可見氣管出血、胸腺水腫出血,而其他髒器病變並不典型。

防治

發生本病,應及時對未發病的受威脅兔用兔瘟滅活疫苗進行緊急預防注射。死兔應立即深埋。對環境和用具宜選用2%燒堿水或火焰消毒。病兔可注射抗兔瘟血清,每千克體重2毫升靜脈或皮下注射,對潛伏期和初期患兔療效較好,而中後期療效差。在治愈10天後仍需注射兔瘟滅活疫苗。

建議幼兔在40~45日齡首免後到60日齡時再免疫1次,即可達到較滿意的預防效果。

飼養員每天認真觀察,及時發現異常、及時報告、及時處理,是日常防病工作的重要環節。

2.兔多殺性巴氏杆菌病

臨床症狀

(1)急性型發病急,病兔呈全身性出血性敗血症症狀,往往生前未發現任何病兆就突然死亡。

(2)亞急性型又稱地方性肺炎,主要表現為胸膜肺炎症狀,病程可延至數日甚至更長。病兔體溫高達40℃以上,食欲廢絕,精神委頓,腹式呼吸,有時出現腹瀉。

兔多殺性巴氏杆菌病又稱兔出敗,是獺兔一種常見的、危害性很大的呼吸道傳染病。獺兔在各種應激因素刺激下,如過分擁擠、通風不良、長途運輸、氣候突變、突然更換飼料、飼養及衛生狀況不良和有其他致病菌的協同作用,均可使機體抵抗力降低而誘發此病。各種年齡、品種的獺兔都易感染。

(3)慢性型臨床症狀依細菌侵入的部位可表現為鼻炎、中耳炎、結膜炎和生殖器官炎。

病理變化

急性型病例剖檢時可見各實質髒器如心、肝、脾以及淋巴結充血、出血,喉頭、氣管、腸道黏膜有出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