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賢若渴的信陵君結識了窮困潦倒的老人侯嬴,接著又演繹了一個義士在危急關頭報答知遇之恩的故事。不過,信陵君在關鍵時刻英勇赴難的膽魄與氣概,也使他和他的那兩位死士一起備受稱頌,青史留名。
信陵君名無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王的異母弟弟。公子無忌喜歡結交賢士,不論貴賤,隻要有才能,便以禮相待。因此許多人紛紛來歸附,一時門客三千。魏安王見信陵君年紀輕輕便有這樣的威望,心中嫉妒,不許他多參與政事。
當時秦國采取範雎“遠交近攻”的策略,已經成為最強大的諸侯國,虎視眈眈,六國無不栗栗自危。信陵君一心擔憂國事,卻苦於不得其便,隻好把全副心思都放在尋訪賢士上,希望將來或許能幫得上國家的忙。
魏國有個叫侯嬴的人,七十多歲了,家境貧寒,是一個負責看守城門的小吏。信陵君聽說他是一位賢能的人,就派人給他送去許多財物,並親自前往侯嬴家請他。開始的時候,侯嬴不接受信陵君的請求。於是信陵君就為侯嬴準備了一次盛大的酒會,宴請賓客,並親自趕車去侯嬴守城的夷門迎接他。侯嬴終於被他的真誠深深感動了,最後做了這位貴公子的上客。戰國末期,秦國急於吞並六國,不斷進行頻繁的侵略戰爭。公元前260年,在長平之戰中秦國大敗趙國,將趙國的40萬兵士活埋,秦軍又乘勝進攻趙國的都城邯鄲,企圖滅趙之後,再進一步吞並韓、魏、燕、齊、楚等國,完成其統一大業。魏國和趙國是近鄰,唇亡齒寒,如果趙國滅亡,下一個就是魏國,所以救趙即是救魏。但趙國向魏國求救之後,魏安王懾於秦王的威脅,派10萬大軍駐紮在趙國附近的鄴地觀望,就是不出兵。信陵君於是想方設法地勸安王出兵,可是安王懼怕秦國,始終不聽信陵君的請求。
在這亡國將至的緊急時刻,信陵君覺得不能再等下去了,於是湊了100多輛車,要帶著他的門客同秦軍拚個你死我活,與趙國共存亡。這時,侯嬴卻向信陵君獻上了一條妙計,他說:“公子您還記得魏王的寵妃如姬嗎?當年她懸賞捉拿殺害她父親的人,但過了3年仍然沒有消息。後來她哭著向您求救,於是公子派門客砍了她仇人的頭。如姬一直都很感激您,就是沒有報答的機會。現在機會來了,我已經打聽過了,晉鄙的兵符就藏在魏王臥室之內,而如姬可以隨時出入魏王的臥室,她肯定有機會偷得兵符。那樣就可以削奪晉鄙的軍權,率軍攻秦救趙,一舉兩得。”信陵君聽完之後,茅塞頓開,連連拜謝侯嬴。
信陵君立即去求見如姬,把自己的來意一五一十說了。如姬聽了之後說:“我一定盡全力,助公子一臂之力。更何況這是救國家於危難中的事,如姬萬死不辭,請公子放心。”此後,如姬去魏王臥室的次數更多了。有一天如姬又來到魏王的內室,正巧魏王不在。她就輕手輕腳地走到床邊,拉開小盒子,一把抓起虎符塞進衣袖,然後又把盒子蓋好,放回原處,若無其事地走出臥室,徑直去見信陵君。
信陵君拿到虎符之後,一刻也不敢耽擱,立即起程赴趙。臨走的時候,侯嬴對他說:“公子即使有了兵符,但如果晉鄙不把兵權交給您,又去向魏王請示,那事情就危險了。我的朋友朱亥可以同您一道去,這個人是大力士,晉鄙如果聽從您,當然好,如果不聽,就殺了他。”
開始信陵君還是有點擔心朱亥不接受他的請求,當他說明來意後,朱亥卻感慨地說:“我不過是市井中一個屠夫,公子您卻屢次親自來請,我真是感激不盡。之所以不答謝您,是因為覺得小的禮節沒有什麼大用處,現在公子有大事來求我,這是我出死力的時候了。”於是就跟信陵君一同起程了。
到了鄴地之後,信陵君用另一半虎符,假傳魏安王的命令,命晉鄙領軍救趙。但晉鄙畢竟是久戰沙場的老將,覺得這件事有點蹊蹺,不肯聽從信陵君的調遣。無奈之下,信陵君隻有依計行事,站在晉鄙旁邊的朱亥舉起手中40斤重的鐵錘,一錘就將晉鄙打死了。
勾連雲紋玉燈·戰國
此玉燈以新疆和田青玉製成,玉料局部有赭褐色浸痕。燈盤為正圓形,盤麵平滑,盤壁線直挺,壁外側遍飾一周勾連雲紋。
信陵君得到兵權以後,徹底地整頓了一下軍隊,下令父子都在軍中的,父親回去;兄弟都在軍中的,哥哥回去;獨子沒有兄弟的,回家奉養父母。
經過精挑細選,剩下了8萬人,都是年輕力壯、鬥誌昂揚的戰士。魏軍在信陵君的率領下直奔邯鄲,向秦國發起進攻,經過一陣激烈的戰鬥之後,秦軍終於撤退了,於是解了邯鄲之圍,也保存了魏國。
魏安王因信陵君偷了兵符,假傳軍令並殺死了晉鄙而勃然大怒。信陵君自知會有這樣的結果,所以擊敗秦軍救了趙國以後,就讓部將率領大軍撤回魏國,自己與門客就留在了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