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幽暗人性與心智啟蒙(1)(1 / 3)

1大眾心理學和心智啟蒙

美國的大眾心理學是大眾文化的一個有機部分,它不是娛樂性質的,而是兼有生活輔導和社會倫理討論的特征,是一種人性、人心啟蒙的知識來源。它可以說是美國民主文化的產物或共生物,它涉及的許多心理問題和調適建議都包含民主價值的考量,成為美國整體社會自由、平等、尊嚴等價值的一部分。

大眾心理學的書籍林林總總,不計其數,許多書店都會把這類書籍擺在比較顯眼的部位,內容也各種各樣,稍微舉一些例子就可以列一個長長的書單:《男人如何尋找意義》《情感智能2·0》《轉折點:小事如何能有大影響》《可預測的非理性:影響我們做決定的不可見力量》《快和慢的思考》《情感智能:為什麼它比IQ更重要》《巧遇幸福》《習慣的力量》《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魔鬼的》路西法(Lucifer)是墮落的天使。《人性的弱點》《愛的藝術》《動力:上進心的驚人真相》《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選擇的困難:為何想要多反而得到少》《奧菲利婭的複活:保護青春期少女的自我》奧菲利婭是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的女主角。。

這些書大多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可能碰到的一些困惑或難題來做心理和倫理的討論題材,既能滿足人們的知識興趣,也能引起他們的思考。有的還提出一些通俗易懂的心理學概念,使讀者能夠通過“問題概念”來對類似的現象做舉一反三的聯想。如果讀者對某個問題感興趣或有不同的想法,也可以找同類其他書籍來閱讀。

弗華德(SusanForward)的《情感訛詐:當你的生活中有人用害怕、義務和罪感來操縱你的時候》(EmotionalBlackmail:WhenthePeopleinYourLifeUseFear,Obligation,andGuilttoManipulateYou)就是一個例子,它討論的是我們許多人都有過的被親近者或尊崇者利用的經驗體會——“情感訛詐”。這一般發生在親密的人際關係中——家人、夫妻、情侶,當然還有親人化了的夥伴、幫派、同誌、戰友,等等。它通過這樣的話語來起作用:“如果你真愛我,那你就……”“我這都是為了你好,……”“你怎麼可以這麼自私?……”“你這麼做,對得起……嗎?”

說這些話的人都是想利用親近的感情,如愛、忠誠、尊重、信任等,來達到影響和操控對方的目的,說話者可能是我們的父母、戀人、師長、領導,利用我們的情感向我們索取他們想要的東西,那就是我們的順從和服從。

弗華德在書裏不僅分析了這種訛詐的手段及其對人際親密關係的實質損害,而且還提供了如何抵禦情感訛詐的一些可行方法。例如,事先想好可能發生的情況和對話情景,做好回答的應對準備,反複練習回答,直到能自然說出。如果聽到“你要把我氣死(氣病)嗎”,就可以回答“我知道你不會的,但我已經決定了”。聽到“你會後悔的”或者“你這麼做對不起我”,就說“你是在氣頭上,過一陣子你就不這麼想了”或者“我們再考慮一下吧”。

這樣的心理分析和指導顯然是大眾層次的讀物,但卻體現了美國社會的基本價值,如人與人的平等、尊重,人應該有自己的選擇自由,不應該聽命於他人的操控和擺布。但是,心理和倫理都不是簡單的邏輯推理,人的心理動機和人際倫理之所以值得關注和討論,是因為它們總是因人而異、因事而異。米勒(DanielMiller)在《事物的寬慰》(TheComfortofThings)中就提出,不應該對親近者的感情處處設防,“英語中所謂的情感訛詐,那種你必須揣度別人的感情的想法,其實有害於個人自由。這麼一來,慷慨、仁愛、體貼全都變成了情感訛詐的咒語”。

美國的大眾心理學涉及倫理和價值的討論,對大眾道德有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19世紀上半葉,心理學在美國得到介紹和發展,也是得力於教育人士的推動。斯坦利·霍爾(StanleyHall)就是一位代表人物。他的學術興趣從早年的神學和哲學轉向心理學,他從在德國的留學經曆認識到,教育改革可能幫助美國在精神方麵發生重大的變化。他敏銳地預見了與美國民主相聯係的兩個未來的文化潮流,一個是作為關於人的民主科學的心理學,另一個則是作為新的民主宗教的教育。大眾心理學(涉及實驗心理學、生理心理學、行為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學等)正是這兩股文化潮流在大眾文化中的彙合。

美國文化曆史學家布爾斯廷(DanielJ·Boorstein)在《美國人》第三卷“民主的經曆”中,把美國的心理學看成是為這個國家提供科學信仰的“宗教科學”,認為它可以“幫助建設美國製度並對美國道德作出新的解釋”。他在心理學中看到了“某種具有吸引人的民主的東西”。他寫道:“基督教依靠的是一批福音牧師和神聖的、權威性的經文,它以上帝的權威和仁愛來取得人們的信仰。但是在霍爾看來,心理學不是要使人求助於最高的權威(也許除了對心理學家),它的聖經就是經驗,它使人成為自身的主宰。你要知道人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嗎?那麼首先就去發現什麼是人吧。心理學用容許爭論的問題來代替基督教十誡中的‘不許’。什麼是人?人的行為是怎樣的?心理學是把‘是’和‘應該’結合起來的科學,它是最民主的科學。因為它不是把所有關於人類行為的問題交給任何最高權威去處理,也不是從某個傳統的經文中去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而是把這些問題看作是人的正常行為。”心理學幫助人發現他真正是什麼樣的人,他的真正行為又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