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無限可能的白紙
一張紙在沒有被繪畫之前值多少錢?答案當然是無價的。
因為沒有人知道這幅畫畫到最後是不是曠世的珍品,隻有手上握著繪筆的畫家們,他們才能決定這幅畫最終的價值。
而每一個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孩子,他們也就像是一張白紙,他們的家長就是手持繪筆的畫家之一。家長們在這張白紙上落下的最初幾筆,也許將決定這個孩子一生風景的走向。
真實案例——自閉的笑笑:
笑笑雖然名字叫笑笑,但是卻很少綻放出笑容,他甚至連正常的表情都沒有,總是一副呆呆的樣子。也不愛去跟小朋友們玩,也不會跟爸爸媽媽撒嬌,就總是窩在一個角落裏靜靜地發呆。
笑笑的爸爸以為笑笑是個癡呆,但是笑笑的媽媽卻不願意就此放棄。兩人帶著孩子到了醫院一檢查才發現笑笑是自閉症。醫生在跟笑笑爸媽的交流中發現,笑笑的爸爸媽媽在笑笑剛出生的時候,因為忙於工作而疏於照顧笑笑,笑笑長年都在爺爺奶奶和保姆的照顧下成長,等到笑笑的爸爸媽媽把笑笑接回身邊的時候,笑笑就已經開始有明顯的自閉症狀了。
醫生建議笑笑的爸媽多和笑笑交流,用心去打動孩子,刺激孩子對外界產生興趣。笑笑的爸爸媽媽按照醫生的建議,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增加了和笑笑相處的時間,媽媽更是辭職回到家裏專門照顧笑笑。奇跡出現了,笑笑慢慢變得像普通孩子一樣,開始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會好奇,會嬉笑撒嬌,媽媽還驚奇地發現笑笑在繪畫上麵有特別的天賦。
正是因為爸爸媽媽不放棄的行為,才讓笑笑重新煥發了生命的光彩,現在的笑笑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而且還是班上著名的小畫家呢。
期待:
在愛迪生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學校的老師認為他是一個愚蠢的孩子,別的小孩和其他的親人都覺得愛迪生很笨,並且斷定他將來會是一個廢物。
唯一一個至始至終都對愛迪生充滿信任的人是他的媽媽南希,南希支持愛迪生退學後自學,並且親自擔當起兒子的導師,於是一個天才就這樣誕生了。如果沒有南希的不離不棄的支持,看上去與正常人格格不入的愛迪生也許就因為外界的壓力而選擇了放棄,世界上又將少了一個天才的發明家和商業家。
-拯救了愛迪生一生的關鍵就是南希的期待,南希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一個了不起的孩子,她相信他一定會做出一番驚人的成就。正是保持著這樣的心態,南希才能夠承擔起重重阻力,不惜一切代價地去支持自己的兒子,直到他在自己的期待中成為了天才。
相信每一個父母都是愛著自己的子女的,並且真誠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所作為,順利地成長為一個了不起的人。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家長都懂得如何去幫助自己的孩子,父母的尊嚴讓他們習慣了對孩子保持打壓的態度,這樣的孩子也許會很好管教,但是卻失去了創造奇跡的契機。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需要期待的,他們是一張有無限可能的白紙,如果你相信這種白紙最後會成為一幅了不起的畫卷,一定要把你期待的心情傳遞給孩子,把自信的種子種在孩子們的心裏。
親子互動建議:
給孩子展示自己的舞台。每一個孩子先天都有著獨一無二的天分,這些天分需要父母的誘導才能完全的展現出來。當你的孩子想要在眾人麵前展示自己的時候,不要嗬斥他這種無傷大雅的行為,也不要因為覺得丟人而阻止他。在你的孩子展示自己的時候,才華和自信的種子就已經種下了,也許這一份才華就會生根發芽,在未來開出一朵漂亮的鮮花。
給孩子創造奮鬥的目標。不要以為孩子就沒有功利心,每一個孩子都是渴望被肯定的,同樣每一個孩子都喜歡獲得獎勵。當孩子表現出了某一方麵的才華時,告訴他他做到不同的程度將獲得不同的獎勵,你小小的物質賄賂會讓孩子更有興趣,當才華加上努力的時候才會具備價值,從小讓孩子對某一事物保持長久的興趣,也利於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和耐心。
讓孩子學會去享受讚美。一切正麵的情緒都將帶來正麵的效應,因為實力而帶來的讚美會給人動力,這並不是敷衍和諂媚能夠達到的效果,他能讓孩子確切的相信自己是因為才華而獲得了認可,這和虛榮心完全不同,這是對成就的肯定。讓孩子生活在真誠的讚美中,不但能激發孩子的天分,還能讓孩子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努力去贏得更多的讚美和羨慕。
第二節 公平的戰鬥
用“戰鬥”來形容孩子和父母的互動?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事實往往就是這樣的。
就體格來看的話,父母和孩子的戰鬥似乎是沒有什麼爭鬥可言的,可你我都知道這並不是一場摔交或者拳擊比賽,勝負不是以體格大小決定的。
然而,很多父母常常會犯這種類似的錯誤,總是覺得自己和孩子在同一件事上的判斷和做法是沒有可比性的,如果硬是要比較的話那勝利方肯定是自己,因為幾歲的孩子絕對不會比自己強,自己總不會還不如幾歲的孩子吧!
可事實究竟是否如這些家長想的一樣呢?
真實案例——聽話的點點:
點點一直是一個很聽話的孩子。別的小孩在他這個年齡,往往特別淘氣,不是對這個好奇,就是對那個感興趣。在一個地方也呆不住,往往會讓父母跟著到處跑,生怕一不留神讓小寶貝被自己的好奇心給傷到。
所以,每當別的家長看到點點安安靜靜地坐在父母懷中不吵不鬧的時候,都會對羨慕不已,連聲誇讚點點聽話懂事。
而每次有別人誇讚的時候,點點的父母雖然臉上是笑盈盈的,可心裏卻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不知道是什麼滋味,他們甚至有些懷念以前的點點。
點點之前也跟別的孩子一樣調皮,仿佛對什麼事情都充滿著好奇。隻要他醒著,整個家裏就會如同台風肆虐過一般,玩具被丟得到處都是。這還不算,他還喜歡到處亂翻,隻要發現一個目標,比如老媽的抽屜,那結果往往是讓抽屜裏麵的東西統統搬家。
對於點點的淘氣,爸媽一直很頭疼。為了讓點點乖一些,爸爸開始經常性的嗬斥他。而媽媽也十分配合地學著“恐嚇”兒子,隻要他一調皮,媽媽就會“消失”一會。
在父母的雙重夾擊下,點點開始屈服了。他不再對什麼事情都感到好奇,也逐漸坐得住了。經常是父母在一旁忙,他可以自己坐在沙發上玩一個多小時的玩具。
一開始,父母都很高興,覺得自己對兒子的“改造”是成功的。可是後來又一次幼兒園老師告訴他們,點點似乎變得很內向,不再跟別的小朋友交流了。與此同時,點點的父母也發現,兒子好像真的有些過分聽話,比如朋友聚會的時候,別的小孩子很容易就玩到了一起,可點點卻一點都不合群,隻是安靜地跟在父母身邊哪也不去。
“孩子也是有社交需求的,這樣下去,恐怕點點會有自閉的傾向啊!”幼兒園老師的話,加重了父母的擔憂。他們開始為自己當初的行為後悔了。
民主
點點的父母如此教育自己的兒子,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
我們無法否認父母對孩子的愛,但是有時候,他們的行為卻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遏製和壓抑孩子的天性,從而換來自己的輕鬆——父母有的時候很自私。
他們不像盡看管和保護的義務;他們希望孩子哪也不去,不給自己添麻煩;他們希望孩子不要有自己的思想,完全尊從自己的安排;他們希望控製孩子……
所以,他們壓根就沒想過,即便是四五歲的孩子,也需要民主。
看看名人是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吧:
馬克·吐溫有三個女兒,他每天都會給孩子講一個故事。這種事情大多數父母都會去做,但我們講故事的時候,選擇權往往在自己手裏——或許我們會講一個最熟悉的《小紅帽》,或許我們會隨手翻開一本故事書,隨意摘選其中的某個故事講給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們絕少會在講故事之前問問孩子:“寶貝,你想聽什麼故事?”
這就是馬克·吐溫的偉大之處,他懂得尊重孩子的意願:每天故事的題目都是由三個小聽眾選擇的。姑娘們往往會招來畫筆和紙,先在上麵塗鴉一番,然後要求父親按照畫麵臨時編一個故事。這對於大文豪來說當然不算難事,可他從不會敷衍了事,每次都會讓孩子們滿意。
不僅僅是將故事,在生活的各個角落,馬克·吐溫的家庭中都能看到平等和尊重的影子。比如有一次,吐溫夫婦準備帶孩子去農場度假,他們出行的方式很特別——全家都坐在堆滿柔軟幹草的馬車上。躺在那上麵看著周圍的景色,一直是孩子們夢寐以求的享受。
可就在出發前,意外發生了,一個孩子間小小的爭執,讓姐姐蘇西卻手打了妹妹。如果是一般的家庭,或許父母會嗬斥一番姐姐,然後就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了,畢竟全家人都要出去遊玩的,因為這種事情破壞了興致可不好。然而馬克·吐溫夫婦卻沒有這麼做,盡管大女兒主動承認了錯誤,可是她必須為自己的打人行為付出代價。
懲罰的方式由女兒自行選擇,而她前思後想最終決定放棄乘坐幹草車的機會。而這一決定,也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我們應該學習馬克·吐溫的教育理念,放棄中國傳統式的長輩壓製,而是換以友好、信任、接納和民主的家庭生活環境。隻有這種環境成長出來的孩子,才能擁有足夠的獨立精神和自信態度,當然,尊重是相互的,你在尊重孩子的同時,你也會贏得孩子的真心尊敬。
親子互動建議:
給孩子發揮想象的空間。不要老是被“孩子還小,他(她)懂什麼。”的心態所迷惑,孩子們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可以強大的讓您覺得不可思議。您的孩子遠比您想象的要能幹的多,給孩子一個向您展示和證明自己的機會,試著學會發現和欣賞您的孩子,結果往往會給您意想不到的驚喜。
讓孩子擁有足夠的決定權。別什麼事都覺得您讓孩子做的都是對的,其實大人們也常常會做出錯誤的決定,試著聽聽孩子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學會判斷和選擇,如果您一味的獨裁,那必將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因素。
孩子先走出迷宮
如果你選擇的迷宮難度要小於你的孩子,那麼你就要考慮重新審視你自己的孩子了。也許他沒有你那樣的人生經驗,也許他還不知道核裂變的物理原理,但是他卻擁有驚人的空間解析能力,這是非常了不得的一種天分。
對待這樣的孩子你應該更加尊重他的自我發揮,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這種孩子會在成長過程中慢慢發現自己的天分和興趣所在,家長如果能主動地加以支持和引導,你的孩子很有可能會成長為一個了不起的人,但是注意不要拔苗助長,孩子需要的僅僅是“羅森塔爾效應”,而不是各種瘋狂的補習班。
長先走出迷宮
如果你選擇的迷宮難度比你的孩子要小,並且跨度很大,但是你的孩子最後還是堅持走出了迷宮。這說明你的孩子有強烈的挑戰欲望,他不但希望能夠獲得勝利,而且並不畏懼劣勢的環境。這種性格的孩子意誌堅定,如果能夠選擇相對比較有天分的行業,通常能夠成就一番不錯的事業。
與之相反作為父母而言你顯得有些缺乏威信,平時應該在孩子麵前注意自己的形象,多給孩子一些正麵的積極的引導,這樣才能讓孩子信任和尊敬你。
第三節 他能做到你做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