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撤村改製農民變股東浦東新區周浦鎮橫橋村(1 / 2)

浦東新區周浦鎮橫橋村毗鄰周浦鎮中心區,該村土地總麵積為1775畝,其中已建和規劃建設使用土地1543畝,占89.9%;總戶數為643戶,1573名村民,已有460戶涉及1228人動遷。2010年3月2日,經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批準,撤銷村民委員會機製,全體村民實現了“農轉非”並納入了鎮保。

為了切實保障失地農民長遠利益,周浦鎮積極探索創新撤製村集體資產處置方式,著眼於構建失地農民共享城市化發展成果的長效機製,按照“資產變股權,農民變股東,股東得紅利”的操作思路,將集體經濟組織共同共有產權製度改為成員按份共有的產權製度,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監督有力”的新型集體經濟運行機製,從而使撤製村農民帶著資產進城,保障了失地農民的長遠利益,為社會和諧,可持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一、主要做法

(一)資產變股權

一是清產核資與資產評估。經對該村的各類集體資產進行全麵清理核實、評估,總額為5533.6萬元。由村民代表會議進行了確認,並及時張榜公布、公示,同時上報上級相關部門備案。二是股權設置。在清產核資基礎上,對需量化的資產進行界定。由於橫橋村已經撤銷建製,因此不設集體股,全部資產按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農齡折股量化分配。

(二)農民變股東

一是明確對象和標準。經反複討論和征求意見,明確該村符合股權分配對象為1573人,以撤製村民小組為基礎,對分配對象農齡進一步梳理、計算、公示,確定總農齡為24703.5年,按照一年一股的原則,總計為24703.5股,按總資產5533.6萬元計算,每股單價為2240元。二是進行股權分配。在分配時采取了“股權+現金”相結合的方式。其中,按確定方案,有801人不符合條件入股,股權為9191.5股,實行現金分配,金額為2059萬元;有772人實行了股權分配,股權為15512股,金額為3474.7萬元。三是完善法人治理結構。2010年11月,成立了上海浦東周浦橫橋社區股份合作社,並進行了工商注冊登記,注冊資本為3474.7萬元,也就是全部注冊資金為全體股東所有。並按照章程,召開了股東大會,選舉產生了理事會、監事會。2010年11月18日,由市、區、鎮領導為“合作社”揭牌,標誌著周浦鎮農村集體經濟產權製度改革邁出了第一步。

(三)股東得紅利

周浦鎮黨委、政府對“橫橋合作社”工作高度重視,專題研究、討論合作社的經營和投資方向,挖掘收益渠道。一是以投資收益。將合作社1070萬元投入鎮都市型工業園區,2295萬元投入鎮資產管理公司,每年以6.5%利息作保底返回合作社。從而,確保合作社資金運作收入,同時減少政府在建設中融資的成本,做到了雙贏。二是出租收入。將現有的不動資產出租,增加收入。三是加大招商力度。政府加大扶持,對合作社招商與村享受同樣政策。四是拓展經營範圍,結合鎮政府重大商業配套項目的實施,由鎮資產公司搭建平台,幫助合作社進一步優化資產收入結構,拓展經營範圍。實踐結果,2011年1月13日合作社已發放了2010年最後一個半月的紅利,平均每股可分配紅利為20.5元,村民最多的拿到615元,既保障了集體經濟的持續發展,也提高了失地農民的財產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