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詞語】
①此詩是杜甫於廣德二年春回成都所作。
②首二句是說,萬方多難之時,登臨高樓,見花而傷心。
③錦江:即濯錦江,一稱浣花溪,岷江的支流,流經成都城西。杜甫的草堂臨近錦江。
④玉壘:玉壘山,在今四川灌縣西。變古今:與古今一同變幻。
⑤北極:北辰。《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廣德元年十月,吐蕃軍攻陷長安,立廣武王李承宏為帝。後郭子儀收複京師,代宗回京,吐蕃敗走。此句說,唐王朝如北極星一樣不可動搖。
⑥西山寇盜:指吐蕃。廣德元年十二月,吐蕃攻陷鬆、維、保三州及雲山、新築二城,後劍南西川諸州也被吐蕃吞並。
⑦後主還祠廟:劉備之子劉禪得諸葛亮輔佐,尚可立國,死後還有祠廟。劉禪後主祠在劉備先主祠的東邊,西邊為諸葛亮武侯祠。
⑧梁甫吟:樂府曲名。諸葛亮躬耕南陽時,好為《梁甫吟》。此句與上句是杜甫懷念諸葛亮,歎息唐王朝沒有諸葛亮一樣的英雄濟世匡君,擔心代宗身後,其命運連平庸可憐的後主劉禪都比不上。
【翻譯全詩】
登樓望春近看繁花遊子越發傷心,萬方多難愁思滿腹我來此外登臨。錦江的春色從天地邊際迎麵撲來,玉壘山的浮雲變幻莫測從古到今。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極星不可動搖,吐蕃夷狄莫再前來騷擾徒勞入侵。歎劉後主那麼昏庸還立廟祠祀,日暮時分我要學孔明聊作梁甫吟。
【精解要義】
全詩寫登樓觀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跡,都是從空間著眼;“日暮”,點明詩人徜徉時間已久。這樣就兼顧了空間和時間,增強了意境的立體感。單就空間而論,無論西北的錦江、玉壘,或者城南的後主祠廟,都是遠處的景物;開端的“花近高樓”卻近在咫尺之間。遠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詩的境界闊大雄渾而無豁落空洞的遺憾。
【古今集評】
宋葉夢得《石林詩話》:“七言難於氣象雄渾,句中有力,而紆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與“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等句之後,嚐恨無複繼者。”元方回《瀛奎律髓彙》評:“老杜七言律詩一百五十九首,當寫以常玩,不可暫廢。今於‘登覽’中選此為式。‘錦江’、‘玉壘’一聯,景中寓情;後聯卻明說破,道理如此,豈徒模寫江山而已哉。”明胡應麟《詩藪?內編》:“老杜七言律全篇可法者,《紫宸殿》、《退朝》……《登樓》、《閣夜》……氣象雄蓋宇宙,法律細入毫芒,自是千秋鼻祖。”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氣象雄偉,籠蓋宇宙,此杜詩之最上者。”
旅夜書懷
【誦讀原文】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①。
星垂平野闊②,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③,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④?天地一沙鷗⑤。
【注釋詞語】
①危檣:高高的桅杆。獨夜舟:孤零零的一隻船在江上過夜。
②平野闊:原野顯得格外廣闊。
③著:著名。
④飄飄:隨處漂泊,無依無靠。
⑤沙鷗:水鳥名。
【翻譯全詩】
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裏孤獨地停泊著。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湧動,大江滾滾東流。我難道是因為文章而著名嗎?年老病多也應該休官了。自己到處漂泊像什麼呢?就像天地間的一隻孤零零的沙鷗。
【精解要義】
詩的前半描寫“旅夜”的情景。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淒愴心情。這種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經常使用的。如《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襯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寫得十分動人。表現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這一聯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於景和寓景於情。前者寫宜於表達詩人所要抒發的情的景物,使情藏於景中;後者不是抽象地寫情,而是在寫情中藏有景物,可謂古典詩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個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