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華東野戰軍偵察得知,顧祝同指揮湯恩伯、歐震、王敬久三個兵團向沂蒙山區發起進攻,湯兵團的第七軍和第四十八師進至沂水附近地區。陳毅、粟裕決定首先攻擊湯兵團比較暴露的右翼,殲滅敵第七軍與第四十八師。於當天23時發出作戰命令。

5月11日華東野戰軍情報部門截獲湯恩伯電令:限第七十四師於5月12日攻占坦埠。粟裕判斷,敵人企圖在兩翼和後續強大兵團掩護下實行中央突破,首先摧毀我軍指揮中心,然後聚殲我軍主力。這一變化對我們是難得的有利戰機。建議改變原定打第七軍和第四十八師的計劃,以中央突破對中央突破,將第七十四師於敵人重兵集團中割裂出來予以殲滅。陳毅讚同粟裕的意見,說:“好!

我們就是要有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英雄氣概!”當即調整作戰部署,命令向沂水方向開進的部隊重返原地集結,準備在蒙陰以東、坦埠以南地區殲滅敵第七十四師等部。

同日中共中央軍委致陳毅、粟裕、劉伯承、鄧小平、彭德懷、習仲勳並告朱德、劉少奇電,分析蔣介石的“黃河戰略”,指出:“從實施黃河堵口複故計劃之時起,蔣介石一貫方針,第一步驅我至黃河以北,第二步於黃河以北殲滅我軍”。“很長時間開放泰安缺口,讓陳粟由此北渡,陳粟不聽,且殲李仙洲,蔣乃開放膠濟,封鎖泰安,壓陳粟北撤西轉。今後方針必以第一線各部(五軍、十一師、七十四師、八十三師、二十五師、六十五師、七師、四十八師等)向膠濟線前進。如陳粟放手讓路,敵必誤認為不敢戀戰,可達驅逐目的”。“待陳粟擊破顧祝同第一線,劉鄧渡河向南,彭習向隴東、關中進軍,蔣將發現他的迷夢歸於破產”。

同日亥時,中共中央軍委致陳毅、粟裕電,指示:“(一)中央社息,五軍占萊蕪,有向淄博急進模樣。(二)你們應集中主力,待敵進至適當地點,不失時機發起殲擊,首先解決一兩個軍。”

5月12日中共中央軍委致陳毅、粟裕電:“野參真辰電(即華東野戰軍司令部參謀處十一日辰時電)悉。敵五軍、十一師、七十四師均已前進。你們須聚精會神選擇比較好打之一路,不失時機地發起殲擊。究打何路最好,由你們當機決策,立付執行,我們不遙製。”

同日辰時,與陳毅、譚震林、陳士榘、劉先勝聯名發出華東野戰軍作戰命令:根據湯恩伯集團動向判斷,“湯頑企圖控製臨蒙路及坦埠地區,然後配合二、三兵團逼我主力向東,找我決戰”。“為打破湯頑企圖,決以主力迎殲來犯之七十四師、二十五師於蒙陰以東坦埠以南地區”。“戰鬥發起時間,預定十三日黃昏,先以一、八兩縱抄襲敵後,俟兩縱達成迂回任務後,四、九兩縱再行出擊”。

同時指令隱蔽於魯南的第六縱隊取捷徑趕到垛莊地區,配合正麵我軍圍殲第七十四師、第二十五師。

同日未時,根據敵情變化,調整作戰部署,集中兵力圍殲進攻坦埠之敵第七十四師,於13日晚開始出擊。

5月13日酉時,與陳毅發出致中共中央軍委並劉伯承、鄧小平電,報告敵情和殲滅第七十四師的作戰部署:“(甲)七十四師真日開始向坦埠進攻,八十三師在青駝以北跟進。二十五師在蒙陰東南,為其左翼部隊。桂頑則在臨沂東北湯頭、葛溝。(乙)我們今晚集結一、四與八、九縱向七十四師出擊,於明晨完成包圍。戰鬥約需兩三天。待殲滅七十四師後,再視機擴張戰果。”中共中央軍委於5月14日亥時複電指示:“以一、四、八、九縱殲擊七十四師極為正確。

該敵殲滅後,你們應集中尚未使用之各縱(二、三、六、七、十,除小部用於鉗製外),乘勝殲擊八十三師及二十五師,收複蒙陰、青駝之線,實現中央突破。”

5月15日子時又電指示:“此次作戰成果大小,決定於你們是否集中七至八個縱隊於一個戰場內作戰”。“因此,對鉗製方麵,必須隻使用極少之兵力(例如東西兩麵各使用一個旅左右,配以地方部隊即夠)”。

同日發出華東野戰軍孟良崮戰役政治鼓動口號,提出:“殲滅蔣頑七十四師!活捉張靈甫!”

同日黃昏,指揮各部發起孟良崮戰役。5月15日,完成對第七十四師的包圍,發起總攻,消滅盤踞於孟良崮的第七十四師部隊,擊斃中將師長張靈甫。

同時阻擊兩翼增援之敵。5月16日晨,在戰役接近尾聲時,指令各部核實殲敵數字,發現與第七十四師編製相差七八千人,同時偵察發現山區仍有敵軍電台訊號,隨即指令搜山,殲滅隱蔽在山穀的殘敵7000人。此役共殲滅敵整編第七十四師全部、整編第八十三師一個團32萬餘人。

5月15日午時,與陳毅發出致華野各縱隊電,提出第二步預定作戰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