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英(約1200~約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即今浙江寧波人。他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遊幕終身,於蘇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為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曆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近代詞論家多以薑詞清空,吳詞密麗,為兩家詞風特色。有《夢窗甲乙丙丁稿》。
唐多令
【誦讀原詞】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①。縱芭蕉不雨也颼颼②。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③,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④。垂柳不縈裙帶住,謾長是⑤,係行舟。
【注釋詞語】
①心上秋:這是用拆字法把愁字析為心、秋二字。
②“縱芭蕉”句:古人常用芭蕉雨暗寓淒涼心境。此則謂縱使不下雨,芭蕉葉颼颼作響,也會使人生出淒涼之感。
③年事:年歲,年華。
④淹留:久留。
⑤謾長是:老是白白地。
【翻譯全詞】
什麼是愁?離家人心上一個秋!縱然沒有雨打芭蕉,心裏也是冷颼颼。都說秋夜涼爽天氣好,隻因為有朗朗明月,我最怕這時候登樓。
歲月在夢中消失,落花隨煙水飄流。燕子已經告別這裏,我卻還耽延在旅途。柳絲不能留住人,為什麼老是把我的船兒挽留?
【精解要義】
此詞為客中送客而作。上片寫客中之愁。起二句似有輕滑之嫌。“縱芭蕉”一句,景情相因,頓使愁情躍然紙上。“都道”三句,再申逢秋而悲之意,景清麗而情悲苦。過片,抒發羈旅之愁,一情一景,淒迷哀怨。“燕辭歸”以下,悲淹留他鄉。“垂柳”三句,想入非非,抒寫思家之苦,細致入微。意在筆先,在氣格而不在字麵。
【古今集評】
張炎《詞源》:“此詞疏快不質實。”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所以感傷之本,豈在蕉雨?妙妙。垂柳句原不熟爛。”
風入鬆
【誦讀原詞】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①。樓前綠暗分攜路②,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③。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注釋詞語】
①瘞(yi)花:葬花。銘:文體的一種。
②分攜路:分手的路。
③賞:此指一個人獨賞。
【翻譯全詞】
聽風聲雨聲過清明,飽含著愁悶,寫一篇葬花銘。樓前分手的路口,已經綠蔭蔥蘢。一絲絲垂柳,一寸寸柔情。春寒中朦朧醉去,驚殘曉夢的是窗外的啼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