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夢想的翅膀
導讀:
每個人都有夢想,沒有夢想就沒有了生活的樂趣,就沒有了生活的動力。就像人們常說的,有了夢想才會有奮鬥的目標。夢想就像一粒種子,隻有那些勤勞、勇敢、擁有堅持不懈精神的人才能讓它開花結果。本文中,殘疾姑娘傑西卡·考克斯憑借自己不斷的努力,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她乘著夢想的翅膀,飛翔到了自己的幸福彼岸。
鋼琴上的黑白左右手·有心人的世界 105
在美國西南部亞利桑那州的圖森市,有一位 25歲的姑娘傑西卡·考克斯。她先天不足,生下來就沒有雙臂。至今,美國醫生也不明白她失去雙臂的原因。
傑西卡·考克斯的父母費盡心血請醫生為她安裝了一對假肢,然而她卻討厭佩戴假肢。因為她使用假肢時,總覺得自己是個殘疾人。14歲的時候,她破釜沉舟,毅然決然地將那副假肢扔進了壁櫥裏,並決心把自己的雙腳鍛煉得像雙手一樣靈活,像正常人一樣可以做任何事情。
為了讓自己的雙腳保持柔韌有力,傑西卡·考克斯不僅經常走路,而且學會了遊泳,通過走路和遊泳的方式鍛煉自己的雙腿。她深有體會地說:“保持雙腿的力量和柔韌度非常重要,這是我雙腳如此強壯與敏捷的關鍵。”
最近,醫院對她進行了一次全麵體檢,醫生分析了 X光照片感到十分驚訝:她的腳趾關節看起來更像是手指關節,因為她的腳趾頭竟然能像手指一樣自由彎曲。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沒有雙臂的傑西卡·考克斯不僅學會了用雙腳寫字、打電腦、彈鋼琴,學會了用雙腳駕駛汽車,成功地考取了汽車駕駛執照,而且還獲得了亞利桑那大學的心理學學士學位和跆拳道的“黑腰帶”。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傑西卡·考克斯又學會了用雙腳駕駛輕型運動飛機。當她駕駛飛機時,能夠熟練地用一隻腳管理控製麵板,用另一隻腳操縱駕駛杆,顯得非常冷靜、沉著和穩定。實踐證明,她是一個很出色的飛行員。2008年 12月 1日,她順利地通過了私人飛行員駕照考試。有了這個駕照,意味著她可以駕駛一架輕型運動飛機在 3000米的高空中自由飛翔。沒遇到像她這樣的學員。他多次由衷地讚歎:“當傑西卡·考克斯駕駛一輛汽車來報名學習駕駛飛機的時候,我就立即預感到她駕駛一架飛機應該毫無問題。一旦你和她在一起待上 20分鍾,你就會感到她有極強的自立能力,甚至會忘掉她是沒有雙臂的人。她用榜樣的力量告訴人們,每個人都可以克服各種先天不足,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奇跡。她簡直是太令人難以置信了,甚至一些健全飛行學員的飛行能力都無法和她相比。傑西卡·考克斯創下了美國飛行史上的先例,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個隻用雙腳駕駛飛機的合法飛行員!”
身殘誌堅的傑西卡·考克斯給許多美國人都帶來了巨大的精神
鼓舞。她經常到美國各地進行巡回演講,講述自己學會靠雙腳生存
和奮鬥的感人故事。至今,她已在美國的學校、部隊、機關、企業
等演講過數百場。她對自己能夠給他人以激勵,感到非常欣慰。事
實上,她不僅隻在演講時才能給別人以激勵,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的
每時每刻都能給別人以激勵。目前她一邊將自己的故事寫成一本書,
一邊和出版商進行聯係。她要將這本名為《乘著夢想的翅膀》的書
獻給自己的父母,獻給所有幫助過她的朋友,獻給一切熱愛生活的
人們。
傑西卡·考克斯要在將來出版的書中扉頁上寫下自己在演講中反複強調的話:“不管是什麼人,隻要不怕困難,不斷超越自己,每個人都可以乘著夢想的翅膀自由飛翔。”一個人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夢想有多高,就能飛多高。
1952年 11月 9日,愛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總統魏茨曼逝世了。在此前一天,以色列駐美國大使將以色列總理本·古裏安的信轉給了愛因斯坦。信中說,將正式提名愛因斯坦為以色列共和國總統候選人。
當天晚上,一位記者給愛因斯坦打電話詢問:“聽說要請您出任
以色列共和國總統,您會接受嗎?”愛因斯坦斷然地回答:“不會。我當不了總統。”記者說:“其實總統沒有多少具體事務,其位置是象征性的。教
授先生,您是最偉大的猶太人,不,不,您是全世界最偉大的人之一,由您來擔任以色列總統,象征猶太民族的偉大,這的確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不,我幹不了。”他再次明確地說。
愛因斯坦剛放下電話,電話鈴又響了,是以色列大使打來的。大使說:“教授先生,我奉以色列共和國總理本·古裏安的指示,再次向您征求意見:如果提名您當總統候選人,您願意接受嗎? ”
愛因斯坦回答:“大使先生,關於自然,我了解一點;關於人,我幾乎一點也不了解。我這樣的人,怎麼能擔任總統呢?請您向報界解釋一下,幫助我解釋解釋。”
大使進一步勸說:“教授先生,您想一想,已故總統魏茨曼不也是教授嗎?您是一定能勝任的。”“不,魏茨曼和我不是一樣的。他能勝任,我不能。”大使懇切地說:“教授先生,每一個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個猶太人,都在期待著您呢!”“同胞們的信任令我十分感動,但我知道自己不適合當總統。”
此後不久,愛因斯坦在報上正式發表聲明,公開謝絕出任以色列總統。他說:“我整個一生都在同客觀物質打交道,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經驗來處理行政事務以及公正地對待別人。所以,本人不適合如此的高官重任。”他還說:“方程對我更重要些,因為政治是為當前,而方程卻是一種永恒的東西。”
在 2000多年以前,古希臘人就把“認識自己”作為銘文刻在德爾斐神廟。但能像愛因斯坦那樣清醒地認識自己,終究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即使是出類拔萃的偉人,也往往要經過艱辛而漫長的跋涉,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
馬克思年輕時曾想做個詩人,也曾經努力寫過一些詩,但很快就發現這並不是自己長處,便毅然把自己的精力轉到社會研究上了。如若不然,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恐怕要失去一顆耀眼的明星。
歌德一度沒能充分了解自己的長處,決心當畫家,他因此而浪費了 10多年的寶貴光陰。
王正陽是成都外國語學校的高三文科生。他從小就喜愛英語,初中時拿過全國英語比賽二等獎;高中時拿過全國英語比賽一等獎,還代表四川省高中生參加了模擬聯合國會議。高一他被選派到美國交流學習時,愛上了那裏課堂上允許自由辯論的氛圍。高中畢業前,他一方麵準備參加國內高考,另一方麵準備申請到美國的名牌大學學習。
美國大專院校的錄取方式與中國的截然不同,沒有一次定終身的全國統一高考。學生們隻需在中學畢業前參加一個標準考試,分數作為是否錄取的參考。除此之外,主要看學生的平時成績、推薦信、課餘工作的履曆和申請信。申請信既是自我介紹的綜合材料,又是展示自身素質的綜合材料,自然是很重要、很有分量。王正陽將自己精心撰寫的申請信——《我和蝴蝶的故事》,分別寄給了十幾所美國大學。他在此文中寫道:
小學時我過生日的那天,爸爸送給我一
下來,積累了很多的蝴蝶標本。蝶的轉折點。那天傍晚,我發現了一隻很大的蝴蝶,一隻非常罕見的蝴蝶。我費盡心機,幾經周折,終於抓到了它。第二天,我驚訝地發現,蝴蝶在網中痛苦地掙紮,翅膀上的鱗片已經殘缺不全,脫落不少,遠不如原來那樣靚麗了。我陷入了沉思:“難道這就是我愛蝴蝶的最好方式嗎?難道我有權力來決定蝴蝶的生存或死亡嗎?”
這隻大蝴蝶,是我捕捉的最後一隻蝴蝶。從那以後,我毅然決然地放棄了捕捉蝴蝶。我將對蝴蝶的愛,轉移到了對它的研究上,轉移到了關注蝴蝶生態的保護上。
高中時,我開始參加蝴蝶與生態的調查研究,並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了關於“蝴蝶與生態”的論文。我還發揮自己英語較好的優勢,擔任本地專家與國外專家進行“蝴蝶與生態”學術交流時的翻譯。
……
2010年 2月 13日,就是大年三十的下午,正在家複習古文準備高考的王正陽,收到了世界文理學院排名前三的美國斯沃斯莫爾大學的錄取通知。通知書中說,大學每年將給他提供 44670美元的獎學金。他放下書,躺在床上,擺出了一個“大”字,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來。
隨後,王正陽給自己申請的其他所有大學發去了中止申請的信,一方麵表示感謝,一方麵如實說明了自己已被斯沃斯莫爾大學錄取,以及將去就讀的情況。
出乎意料的是,2010年 3月 27日,王正陽又收到了哈佛大學寄來的錄取通知書。通知書中說,大學每年將給他提供 59350美元的獎學金。這比斯沃斯莫爾大學的獎學金多出 14680美元。但是為了誠信,他隻能忍痛割愛,將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珍藏起來,作為永久的紀念。
班主任孫繼良老師對於王正陽沒有去頂尖的哈佛大學就讀,一點也不感到驚訝。他說:“王正陽同學從不輕易承諾,可一旦承諾之後就絕不會食言。”
為什麼王正陽能用一封申請信敲開了世界名牌大學的大門呢?
一位做了多年留學申請指導的老師評價說:“王正陽的申請信,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曆、轉變和進步,說明了對蝴蝶的愛不是捕捉而是保護,不是占為己有而是和諧相處的道理,展示了用愛做人、為愛做事的品德和才能。這是難得一見的充滿了愛心與善良的申請信,受到美國名校的青睞也就是合情合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有一家效益相當好的大公司,為了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公司領導決定高薪招聘營銷人員。廣告一打出來,報名者紛至遝來,其中不乏有文憑、有能力、有人脈和有素質之人。
麵對眾多的應聘者,大公司招聘工作的負責人說:“相馬不如賽馬。為了能選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營銷人員,我們出了一道實踐性的試題:請各位想辦法,把木梳盡量多地賣給和尚。 ”
對於如此招聘,絕大多數應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感到憤怒:出家人剃度為僧,沒有頭發,要木梳有何用?這豈不是神經錯亂,拿人開涮?沒過多久,應聘者接二連三地拂袖而去,幾乎散盡。最後隻剩下三個應聘者:小伊、小石和小錢。
招聘工作的負責人對剩下的這三個應聘者交代:“以 10日為限,屆時請各位將銷售成果報給我。”
10日期到。
負責人問小伊:“賣出多少?”答:“一把。 ”“怎麼賣的?”小伊講述了曆盡的辛苦,以及受到眾和尚責罵與追打的委屈。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個小和尚一邊曬著太陽,一邊使勁撓著又厚又癢的頭皮。小伊靈機一動,趕忙遞上了木梳。小和尚用後滿心歡喜,於是買下一把。
負責人又問小石:“賣出多少?”答:“10把。 ”“怎麼賣的?”小石說,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於山高風大,進香者的頭發都被吹亂了。小石找到了寺院的住持說:“蓬頭垢麵是對佛的不敬,應在每座廟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鬢發。”住持采納了小石的建議。那山共有 10座廟,於是就買下 10把木梳。
負責人又問小錢:“賣出多少?”“1000把。 負責人驚問:
答:”“怎麼賣的?”小錢說,他到了一個頗具盛名、香火極旺的深山寶刹,朝聖者如雲,施主絡繹不絕。小錢對住持說:“凡來進香朝拜者,多有一顆虔誠之心,寶刹應有所回贈,以做紀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勵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您的書法超群。您可在木梳上刻下‘積善梳’三個字,然後便可做贈品。”住持大喜,立即買下 1000把木梳,並請小錢小住幾天,共同出席了首次贈送“積善梳”的儀式。得到“積善梳”的施主與香客,很是高興,一傳十,十傳百,朝聖者更多,香火也更旺。這還不算完,好戲跟在後頭。住持希望小錢再多賣一些不同檔次的木梳,以便分層次地贈給各種類型的施主與香客。
就這樣,小錢在看來沒有木梳市場的地方開創出了很有潛力的
市場。 ……招聘結束之後,負責人抒發了這樣的感慨:“如果說文憑是銅牌,
能力是銀牌,人脈是金牌,那素質就是王牌。在從根本上說,一個人的工作、事業和命運,主要是由其綜合素質決定的。誰要想讓工作、事業和命運好些,好些,再好些,誰就要下苦功夫把自身的德才素質提得高些,高些,再高些。”
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劉長樂先生與星雲大師之間的
下麵對話,對於思考和探討上麵兩個問題,頗有啟發。劉長樂先生:請問大師,有沒有什麼人對您一生影響巨大?星雲大師:應該是我自己。人生自己要爭氣,自己不爭氣,光
靠別人幫忙是沒有用的。其實,對我一生有影響的人很多,不隻是某一個人。可以說,全世界的人都對我有幫助,尤其那些與我有緣分的人,對我的影響特別大,因此不能說影響我的是某一個人。好比一顆種子,要有緣,才能成長,土地、水分、陽光、空氣、肥料就是它的緣,或叫作因緣。同樣地,我們的成長也要靠因緣。
劉長樂先生:在人生的事業中,有人特別會提到“貴人”提攜,認為貴人會在時間上、空間上提供機遇和捷徑,那麼,是不是隻有遇到“貴人”,我們才能成功呢?
星雲大師:並不盡然。回顧我的一生,貴人在哪裏?“我”就是自己的貴人!有些年輕人常說,越成長,幼時的夢想越走越遠。其實,你需要的隻是努力,努力,再努力,你自己也可以做自己的貴人。
求人不如求己。這個世界應該提倡自我的發展,不能老是依賴別人。人要有尊嚴,要圖利天下,不能要求天下來圖利我個人。所謂自救才能救人,才能救天下。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貴人,天下人也都是自己的貴人。
貴人僅僅是緣分。你與我有緣分,對我有助力,幫助我成功,這就是貴人。你為我說了一句好話,給我指點了迷津,或者在其他地方為我結了一個善緣,助了我一臂之力,給我做了一個榜樣,都是我的貴人。
人間充滿著許許多多的因緣,每一個因緣都可能將自己推向另一個高峰,不要輕忽任何一個人,不要疏忽任何一個可以助人的機會,學習對每一個人熱情以待,學習把每一件事做到完善,學習對每一個機會充滿感激,相信,我們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貴人。
誰是對自己一生影響最大的人?誰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貴人?星雲大師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十分明確,那就是:我自己。
提倡做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做自己最重要的貴人,這就是說,要以自力更生為主,以爭取外援為輔。隻有以自力更生為主,才能爭取到更多的外援。
提倡做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做自己最重要的貴人,這就是說,打鐵先要自己硬,不能做扶不起來的阿鬥。人要是自己不行,就會靠山山崩,靠水水流,靠人人老;人要是自己行,就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人有人。從長遠和根本的眼光看,靠來靠去就會發現,最後可靠的並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一個人,如果自強不息,靠骨氣挺直脊梁,靠正氣樹立形象,靠朝氣迎來希望,靠勇氣增添力量,靠誌氣實現理想,靠才氣書寫華章,靠人氣團結興旺,就會成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就會成為自己最重要的貴人,就會成為一個有所作為、有所奉獻的人。為一中國學員增設的特殊考場趙新華是我的外甥,在中國石油下屬某公司做財務工作,常被派往國外。
那年到沈陽探親,趙新華給我講了在委內瑞拉駐外分公司擔任財務主管時參加 ACCA考試的故事。
ACCA是國際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的簡稱,成立於 1904年,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目前,ACCA在全球 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 32萬餘名會員和學員,是國際上各國學員最多、發展最快、最具權威性的國際專業會計師組織。要成為 ACCA的會員,學員必須在 10年內通過 14科專業考試,並獲取 3年財務及會計相關工作經驗。如果成為 ACCA的會員,就等於擁有了在世界各地從事專業會計師工作的金字招牌和長效通行證。
趙新華是 ACCA的學員,在 2005年被派到委內瑞拉駐外分公司之前,已在北京通過了 9科考試。遺憾的是,委內瑞拉沒有考場,加上他工作脫離不開,所以無法回到北京參加那年 12月的考試。於是,他在 10月 15日給 ACCA英國倫敦總部學生代表處寫了一封求助的電子郵件。郵件中寫道:
“我請求 ACCA總部能夠幫助我創造一個機會,使我能在委內瑞拉如期參加今年 12月的考試。我的理由如下:一、ACCA是一個全球性的會計師組織,其網絡已經遍布世界各地,完全有能力考慮我這個合乎情理的要求。
二、委內瑞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南美國家,也是世界生產能源的大國,其原油產量已經躍居世界第四位。這個國家無論現在和將來,都需要擁有具備國際特許會計師資格的高級財務管理人才。ACCA總部通過在南美地區培養、發展學員,既可以使自身的發展得到提升,又可以進一步加快國際化的進程。
三、受教育是每一個人的權利。如果僅僅因為我的工作地點的變動,就失去了參加考試的權利,這不公平,對聲望很高的 ACCA組織也是一個遺憾。
基於以上原因,懇請 ACCA總部認真考慮我的請求。我急切地盼望能盡快地得到滿意的答複。謝謝!”
這封請求信發出了,可命運將怎樣呢?趙新華顯然沒有把握,隻能是期待,焦急地期待。出乎意料的是,發信後的第 5天就收到了 ACCA英國倫敦總部學生代表處的答複:
“你的信我們已經收到。盡管這封信的到達時間已經超過了規定報名截止時間兩天,但我們願意作為特例,予以幫助。總部已經委托負責南美地區 ACCA工作人員認真處理此事,待有了結果後,他們是會與你聯係的。”
更加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趙新華就收到了負責南美地區 ACCA工作人員非常熱情而明確的答複:
“現在,我們十分高興地、十分肯定地通知你,我們專門為一個中國學員增設一個特殊考場。您 12月 9日的 ACCA考試地點確定為: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英國市政委員會。考場為:001。考號為:0001。請你如期前往考試。”
也許是為了防止意外,負責南美地區的 ACCA工作人員接連三天,每天都給趙新華發出了同樣內容的電子郵件,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了對其考試的安排。
為了萬無一失,也為了表示感謝,趙新華直接同英國倫敦 ACCA總部通了電話,又一次核實確認了可以如期參加考試的喜訊。他在
通話中表示:“我非常感謝你們,非常敬佩 ACCA總部和南美地區工
作人員的負責精神和辦事效率。我去考試的時候將帶上相機,把考
場照下來,爭取與英國市政廳的考官合個影,留做紀念。我一定爭
取早日成為會員,一定努力為中國人爭光!”
皮特·托馬斯先生在 ACCA總部接聽了趙新華的電話,誠摯地說:“您太客氣了。其實,我們很敬佩快速發展的中國,也很讚賞中國學
員刻苦學習、不畏任何困難的品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盡的
職責。我們衷心地祝願您考試順利!”
講完這個用一個電子郵件搞定在國外增設一個特殊考場的故事,
已經成為 ACCA會員的趙新華深有感觸地說:“許多原本看似不可能
的事情之所以變成可能,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選擇了努力;許多原本
看似可能的事情之所以變成不可能,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選擇了放棄。 ”
努力是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橋,放棄是將可能變成不可能的河。
在越戰結束後的美國,許多人都知道一個美國士兵的故事。他剛剛從越南打完仗回到國內,在舊金山給父母打了一個電話。“爸爸,媽媽,我要回家了!但我想請你們幫我一個忙,我要帶
我的一位朋友回來。”“當然可以。”父母興奮地回答,“我們見到你的朋友會很高興的。”“但有些事必須告訴你們,”兒子繼續說,“他在戰鬥中踩響了一
個地雷,受了重傷,失去了一支胳膊和一條腿。他無處可去,我希望他能來我們家和我們一起生活。”父母沉思了片刻說:“很遺憾地聽到這件事,孩子,也許我們可
以幫助他另外找一個地方住下。”“不,我希望他和我們住在一起。”兒子堅持。“孩子,”父親說,“你也許不完全清楚你說這些話的分量,這樣
一個殘疾人將給我們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我們不能讓這種事幹擾我們的生活。我想你還是趕快回家來,把這個人給忘掉,他自己會找到活路的。”
就在這個時候,兒子掛上了電話。
父母再也沒有得到他們兒子的消息。然而幾天後,他們突然接到舊金山警察局打來的一個電話:他們的兒子從高樓墜地而亡,警察局認為是自殺。
悲痛欲絕的父母飛往舊金山。在陳屍間裏,他們驚愕地發現,他們的兒子隻有一隻胳膊和一條腿。
盡管他們的兒子不該用這種方式來提出自己的要求,但在這道愛的考題麵前,父母回答得不圓滿,失敗了。這回答不及格的代價,竟是把曆經千難萬險從戰場上活著回來的兒子推向了死亡。
這個美國士兵的悲劇,不禁使人聯想到艾森豪威爾將軍的一件軼事。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在激烈地進行,歐洲戰場打得異常慘烈。
兵不厭詐,戰場上的情況真是變幻莫測。有一天,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將軍乘車回總部參加緊急軍事會議。那天大雪紛飛,滴水成冰,氣溫甚低,艾森豪威爾的汽車一路
奔馳。忽然,他看到一對法國老夫婦坐在馬路旁邊,凍得瑟瑟發抖。他立即命令身旁的翻譯官下車了解詳情,一位參謀急忙地阻止說:“我們得按時趕到總部開會,這種事還是交給當地的警方處理吧!”
人在難時拉一把,勝過送佛上西天。艾森豪威爾堅持地說:“等到警方趕到的時候,這對老夫婦可能早已凍死啦!”原來,這對老夫婦正準備去巴黎投奔自己的兒子,但因為車子拋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不知如何是好。於是,艾森豪威爾立即把這對老夫婦請上車,特地繞道去了趟巴黎。送完這對老夫婦之後,才風馳電掣般地趕去參加緊急軍事會議。
盡管艾森豪威爾根本沒有行善圖報的動機,然而,他的善心義舉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回報。原來,那天幾個德國納粹狙擊兵虎視眈眈地埋伏在艾森豪威爾必須經過的那條路上。千軍易得,一
128帥難求。如果不是因善行而改變了行車路線,他恐怕就很難躲過這場劫難。如果艾森豪威爾因遭到伏擊而身亡,那麼整個二戰的歐洲戰史就很可能會因此而改寫!
“幫助別人,常常就是幫助自己。”這話雖不能理解成簡單的因果報應,但從總體上看,卻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助人的雙手比祈禱的雙唇更神聖。
羅伯特·西奧迪尼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
有一天,他在紐約結束了全天的工作之後,乘地鐵去時代廣場站。當時正值下班乘車的高峰期,人流像往常一樣沿著台階蜂擁而下直奔站台。
突然,羅伯特·西奧迪尼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男子躺在台階中間,閉著眼睛,一動不動。
趕地鐵的人們都像沒有看到這個男子一樣,匆匆從身邊走過,個別的甚至是從身上跨過,急著乘坐地鐵回家。
看到這一情景,羅伯特·西奧迪尼感到非常震驚。於是,他停了下來,想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就在他停下來的時候,耐人尋味的轉變出現了:一些人也陸續跟著停了下來。
很快,這個男子身邊聚集了一小圈關心的人。人們的同情心一下子蔓延開來,有個男人跑去給他買了食物,有位女士匆匆給他買來了水,還有一個人通知了地鐵巡邏員,這個巡邏員又打電話叫來了救護車。
幾分鍾之後,這個男子蘇醒了,一邊吃著食物,一邊等待著救護車的到來。
大家漸漸了解到,這個衣衫襤褸的男子隻會說西班牙語,身無分文,已經餓著肚子在曼哈頓的大街上徘徊流浪了好幾天。他是因為饑餓而昏倒在地鐵站台台階上的。
為什麼起初人們會對這個衣衫襤褸的男子熟視無睹、漠不關心呢?
羅伯特·西奧迪尼認為,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熙熙攘攘、匆匆忙忙的人流中,人們往往會陷入完全自我的狀態,在忽視無關信息的同時,也忽視了周圍需要幫助的人。這就像一位詩人說的那樣,我們“走在嘈雜的大街上,眼睛卻看不見,耳朵卻聽不見。”在社會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都市恍惚症”。
為什麼後來人們對這個衣衫襤褸男子的態度會有了較大的改變呢?
羅伯特·西奧迪尼認為,其中的一個最重要原因是:因為有一個人的關注,致使情況發生了變化。當時,自己停下來,僅僅是要看一下那個處於困境的男子而已。路人卻因此從“都市恍惚”中清醒過來,從而也注意到了這個男子需要幫助。在注意到他的困境後,大家開始用實際行動來幫助他。
因為看到別人的善舉,而對自身的心理產生了衝擊,進而引發出行善的願望和行動,心理學上將這種變化稱之為“升華”。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幫助病人、窮人或者是其他處於困境中的人,最容易引起人們的“升華”。盡管這些助人為樂的善事,不一定都是轟轟烈烈的大事,也不像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特裏莎嬤嬤在加爾各答幫助貧民時那樣無私。
從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迪尼的故事,讓人聯想到英國一位主教的墓誌銘:
我年少時,意氣風發,躊躇滿誌,當時曾夢想改變世界。但當
我年事漸長,閱曆增多,發現自己無力改變世界。於是,我縮小了
範圍,決定先改變我的國家,可這個目標還是太大了。接著我步入
了中年,無奈之餘,我將試圖改變的對象鎖定在最親密的家人身上。
但天不遂人願,他們個個還是維持原樣。當我垂垂老矣之時,終於
頓悟了一個道理:我應該先改變自己,用以身作則的方式影響家人。
若我能先當家人的榜樣,也許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國家;再以後,
我甚至可能改造整個世界。
不錯,自己一個人先改變了,身邊的一些人就可能會跟著改變;身邊的一些人改變了,很多人就可能會跟著改變;很多人改變了,132更多的人就可能會跟著改變……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先改變自己,就可能改變世界。
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地區,有一個男孩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人們說他是個怪胎,因為別人生下來都是兩隻手,可他卻是三隻手,從背上多長出了一隻手。
男孩的父母很傷心,很痛苦。他們憂心忡忡:“這孩子這麼另類,這麼倒黴,這麼可憐,將來怎麼能走好他的漫漫人生路呢?”
父母消極、憂鬱的心態,嚴重地影響了他,加上別的孩子經常譏笑他,他變得越來越自卑,越來越孤僻。在這種鬱悶的環境中,他熬過了一天又一天,度過了自己沒有歡樂的童年。
當這個男孩九歲的時候,一位記者跟他聊天時發現,他的精神幾乎就要崩潰了,簡直到了自殺的邊緣。隻要說到手,他就非常敏感,感到無地自容。任何人都別想看他的手,更不要說去摸他的手了。他怨天尤人:“我太不幸了,太痛苦了,上帝太不公平了!別人隻有兩隻手,為什麼我卻有三隻手,叫我怎麼能坦然地麵對這個世界?”
這位善良的記者覺得自己有責任幫助他,便對男孩說:“孩子,這是好事,是上帝多賞賜給你一隻手。即使別人想要,還求之不得呢!”
男孩疑惑地說:“好事?憑白無故地多了一隻手,怎麼會是好事呢?”
記者接著勸道:“這真的是好事。你不是說別人會嘲笑你嗎?其實不見得,事情不一定像你想的那麼壞。如果別人要看你的那隻手,你就大大方方地給他們看。你可以試一試,看看他們到底會不會嘲笑你。”
男孩將信將疑地說:“好,明天我到學校裏試一試,看看別人究竟會怎樣對待我。”
第二天,男孩到了學校,課間時跟同桌的同學說:“你要不要摸摸我的這隻手?”
同學說:“不要,不要,我沒說要摸啊 !”
“不要緊,你可以摸一下。”
“什麼?你再說一遍,摸一下?真的?這可是你說的,那我可要真摸啦!”充滿好奇心的同學,興奮地摸到了他的第三隻手。
放學的時候,男孩幹脆把衣服一脫,說:“同學們!你們不是總想看看我的第三隻手嗎?來吧,都來看看吧,摸一摸也沒關係。”
於是,幾乎全班的同學都湊了過來,你摸一下,他摸一下。其他班級的同學知道後,也都跑了過來,都來看,都來摸。後來,全校的同學、老師和校長,都摸到了他的第三隻手。
同學們放學回家以後,跟家長說:“我摸到同學的第三隻手啦!”
許多家長也很好奇:“第三隻手?什麼樣的?有機會我也去看看。”就這樣,許多家長也都看了、摸了他的第三隻手。
一個月以後,那個地方竟然出現一種傳說:“你們知道嗎?那個學校裏麵有個男孩很神奇,背上伸出一隻手。那隻手可不得了,那是上帝之手!誰摸一下第三隻手,誰就能心想事成!”
那位善良的記者得知想摸第三隻手的人越來越多之後,就向校長建議:“男孩的家境貧窮,可以借人們想摸第三隻手的機會,幫助他收點費,以便完成學業。”
校長不僅愉快地接受了記者的建議,而且還親自幫助製定了收費的標準:摸一下多少錢,拍張照片多少錢,拍錄像多少錢,電視台播放一次多少錢,接受外國人采訪多少錢……
兩年以後,這個男孩已經小有名氣了。他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找到了那位善良的記者,說:謝謝您對我的幫助,
“您是我生命中的貴人。謝謝您幫助我發現了神奇的上帝之手。否則,我現在的處境簡直難以想象。”
記者摸著男孩的頭,語重心長地說:“從根本上說,人生的軌跡都是自己走出來的。如果你在靈魂深處種下一粒悲觀的種子,就將收獲悲觀的人生軌跡;你在靈魂深處種下一粒樂觀的種子,就將收獲樂觀的人生軌跡。”
記者說的不錯,同樣的一個人,同樣的不幸遭遇,如果心態改變了,境遇也就會改變。誰能有什麼樣的命運,取決於他想要什麼
讓心境之花結出快樂之果
蘇格拉底是單身漢的時候,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隻有七八平方米的房間裏,一天到晚總是樂嗬嗬的。
有人感到奇怪,就問蘇格拉底:“那麼多人擠在一間小屋裏,連進進出出都不方便,你有什麼可樂的呢?”
蘇格拉底說:“朋友們經常在一起,隨時都可以交換思想,交流感情,這難道還不是很值得高興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