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突然出現在婚筵殿堂,滿頭銀發、精神抖擻、神態自若的玄子道仙,究竟是誰?他便是張建新的曾叔公,年輕時就離開了家鄉的張子衝。
玄子道士,現名三豐,又喚君寶,他從不修邊幅,外號邋遢,生於淳祐七年四月初九,現年158歲。
張三豐是武當派的開山鼻祖。他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須髯如戟,寒來暑往,僅一納衣,雨雪天氣,蓑衣著身。張三豐在武當山,創立了一個新的道家學派——三豐派,掀起了中國道教發展史上的最後一波,並成為武當派武功的創立人。
張三豐生辰時間,跨越南宋、蒙元和大明,三個朝代,是武當拳等一些道教武術的奠基人。他創立的太極,既能防身又可健體,而他發明的煉丹術,那更是聞名遐邇,無人擬比。
張三豐與太祖早年相識,太祖曾經入過明教,因明教是張三豐孫徒張無忌做教主,張無忌領導的明教曾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相傳,鄱陽湖大戰前夕,陳友涼差信使,向對岸的朱元璋發出了邀請,準備在九江的江麵上和談,朱元璋的將士大都是北方人,不習水戰,陳友涼主動和談,朱元璋樂見其成。
張三豐和徒孫張無忌,剛好從‘盧山’下來,張無忌聽說朱元璋和陳友涼要在江麵上和談,便連忙向祖師爺,征討主意。張三豐伸出右手,拇指和食指,來回地拿捏,過後不久,張三豐極其沉重地對二人說道:“是鴻門宴,陳友涼想借機除掉朱主帥。”朱元璋慌忙道:“那就不能去!”張三豐搖頭,言:“一定要去,不去,那就失禮,好戰的帽子,自然就會扣在主帥的頭上,那陳友諒就會得道多助,而主帥就會失道寡助,這樣的結果對主帥不利。不過在和談之前,需吞下老道的靈丹一粒,方保主帥平安無事。”
道士乃是蹋仙,值得重八(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信任。於是,朱元璋和蹋仙、教主張無忌又秘密地籌劃了一番。
朱元璋和陳友涼在九江的江麵上和談,一個是和尚出生,一個是地道的漁民,兩人不斷地碰杯,不停地暢飲,突然,朱元璋口眼歪斜,鼻孔出血,“撲通”一聲,倒在了桌底,手下的將士憤怒地指著陳友涼,大聲地罵了起來:“好你個陳友涼,竟用下三濫手法,害我主帥。”陳友涼自知理虧,慌忙掉船回營。
手下把朱元璋抬上了船,然後向著北岸,用力劃去,見主帥臉色鐵青,無有了呼吸,將士們悲憤至極、失聲痛哭。
張三豐對將士們說道:“主帥即刻就會還陽,眾將士無須擔心……”話還沒有說完,朱元璋就“哇”地一聲,大吐了起來,他的臉色漸漸地紅潤,一會兒,便站立了起來。眾人看主帥的身體無有大礙,那緊揪的心,也就慢慢地鬆弛了下來。
朱元璋封鎖了消息,並令手下為自己大辦喪事,南岸的陳友諒聽到探子回報:“朱元璋死訊無疑。”陳友諒急忙下令,立刻開拔。
陳友諒的部下對主帥的做法,意見極大。毒死了朱重八,本來就不是君子所為。而趁人殯葬之日出兵,更無仁義可言。手下的將士都不聽他的號令,陳友諒一氣之下,殺死了兩名將軍。眾將不服,紛紛責罵,一時間,九江南岸,亂象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