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
徐誌摩,現代詩人、散文家。1897年1月15日出生於浙江海寧市硤石鎮的一個富商之家,筆名雲中鶴、南湘等。1921年到英國劍橋大學當特別生時,被林徽因出眾的才華與美麗所吸引,苦苦地追求,並不惜與發妻張幼儀離婚。但林徽因經過理智的思索,和父親一起提前回國了。徐誌摩追隨林徽因回國,此時,林徽因已經嫁給他人。1923年參與發起成立新月社,成為新月派代表詩人,對新詩發展起過一定的推動和影響作用。1925年徐誌摩結識了京城美女陸小曼,並很快陷入了熱戀之中,1926年兩人結婚。1931年11月19日,徐誌摩乘坐的“濟南號”飛機失事,因而遇難,年僅35歲。
徐誌摩的詩歌柔美、清麗,音韻和諧,擅長細膩的心理捕捉、纏綿的情感刻畫,深得青年人的喜愛,影響至今不衰。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印度洋上的秋思》《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他的作品有詩歌集:《誌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遊》;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小說集:《輪盤》;戲劇:《卞昆岡》;日記:《愛眉小劄》《誌摩日記》;譯著:《曼殊菲爾小說集》等。
本書分為詩歌和散文兩個部分,每部分精選徐誌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為了青少年閱讀更加方便,領悟更加深刻,我們在每篇詩歌和散文前都加了導讀,或介紹作品的主要內容,或介紹作品的發表背景,或分析作品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文字不多,卻足以讓讀者更加全麵地了解作品。希望本書能豐富青少年的內心,成為青少年朋友學習課本知識之外的好夥伴。
詩 歌
徐誌摩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具才情的詩人,他用手中的彩筆描繪著心靈,歌唱愛,歌唱美,歌唱自由。他在迷茫的命運旅途中不知疲倦地跋涉,守護著自己的靈魂。其悲涼的命運凝鑄了詩歌永恒的藝術魅力,多舛的人生演繹了其詩歌創作的華彩曆程。他的一生雖然短暫,卻創造出了許多感情真摯、意境優美的詩歌,詩作的藝術魅力也沒有因為其生命的消逝而消失。他的每首詩歌都構思巧妙,充分展現了超俗的想象力和不凡的藝術才華。
他的詩歌語言新穎別致、清新活潑、節奏鮮明,給予讀者獨特而鮮活的審美感受。徐誌摩深受西方詩歌的影響,將西方詩歌技巧與中國古典詩詞、散曲、民歌中的精華巧妙結合,使他的詩歌意境恬淡,不僅具有清新、婉約、空靈的古典美,還兼具歐洲浪漫詩人的輕靈、飄逸,具有鮮明的個性,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著有詩集《誌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遊》。
再別康橋
導讀:
《再別康橋》寫於1928年詩人重返英倫的歸國途中。故地重遊,昔日之景勾起作者在康橋的美好回憶。那西天的雲彩,河畔的金柳,河中的波光豔影,還有那軟泥上的青荇……各種物象相映成趣,無不浸透著詩人對康橋的無限深情。詩人更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會在那康橋美麗的景色裏,馳騁在想象之中。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裏,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十一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