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荀令高歌‘話離別’(1 / 3)

郭嘉聽聞,咧嘴一笑,毫不露怯的開口道:“吾剛一直聽諸位辯言,自是知曉陳君此言的確不差,然,陳君此計用時過長,應非劉君所望。”

他此話一出,劉誕和荀彧眼睛均是一亮。

其實剛才若不是郭嘉插嘴,劉誕和荀彧也會否認陳群的話。

其中劉誕作為主事人,自然明白自己心中所想,因為他知道今後的黃巾之亂和董卓之亂,不想在會稽耗費太多時間,陳群的計策雖然穩,但是太耗時間。

而荀彧則是從之前的言論之中就微微明白劉誕想要快速解決會稽的想法,心中也有一條方針擬定。

所以說,郭嘉此言完全合乎兩人心意。

“吾以為,劉君當以聚重兵於此地。”郭嘉走上前去,指著上虞縣,“以此處為基,橫掃會稽北麵七縣盤踞之山越,從而進軍剡縣,在此處聚軍,迫使山越於劉君決戰。”

郭嘉話說到此處之後,便停了下來。

這邊是他的計劃,但是這個計劃隻是一個大體的框架,很多細節都需要補充,但是郭嘉沒有親臨會稽,能夠說出這些話已經是極限。

郭嘉說完,劉誕皺眉,微微直起身,將手指觸著地圖上的上虞縣,陷入思索。

和他同樣有此動作的便是荀彧。

之後荀悅和陳群也微微皺眉思索。

“不妥!太險!太險!稍有差池便是全軍覆沒之局!”荀彧率先出聲,連連搖頭。

下一刻——

“可行!”劉誕抬頭看著荀彧道:“若我一郡之兵力,此計九死一生,但莫忘了,這世道變化無常啊!”

劉誕此話一落,眾人麵色微微一變。

“汝打算求援吳郡?”荀彧當然知道劉誕的意思,因為他們都知道,近一兩年之內,天下必有大亂。

荀彧有極強的憂國之心,奈何他力量太小,什麼都改變不了。

“不錯!若是世道皆美,我上奏朝廷定然會被打落,但若天變,此計定然大有可為!”

陳群聽到劉誕的話,眉頭微皺,道:“休文何以如此急切,天變不可免,然休文能安逸一方,亦是大德矣?”

陳群自然也知道太平道的所作所為,他們這些大族士子因為黨錮,無官可做,但經常了帶著隨從訪友,很多消息都清楚無比。

“長文所言甚是,吾等友人中,唯有休文為官,安一地是一地矣!”荀彧也出言道。

“汝等此言差矣!”年長的荀悅搖頭道:“若太平道亂起,絕非一時之難,休文身為都尉,豈能隻顧一郡之地。”

說到這,他歎了一口氣,“黨錮日久,如今滿朝文武能者不多,休文既身為官,當不可隻顧自保。”

荀彧和陳群和劉誕是故交,他們當然還考慮劉誕的安全,畢竟和山越死磕太過危險,稍有不慎就是身死的結局。

以他們之見,劉誕治理地方的手段別具一格,很多奇思妙想層出不窮,就不該當武官。

“吾等且莫議論,休文乃是當事者,吾等提意見即可,決定者非休文不可。”

荀衍這話說出,荀彧等人知道荀衍言之有理,皆看著劉誕。

“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身為大漢之臣,自當鞠躬盡瘁,豈敢為一己之私,而枉顧天下。”

劉誕義正言辭說出這句話,心中沒有一絲愧疚。

他身為後世人,當然知道大漢已經油盡燈枯,他所有的出發點其實並非為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