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被百姓愛戴、崇敬這東西也是會上癮的。
好比杜縣丞,他在受到那位七八歲女童送給她的衣衫與一眾百姓的讚美回到縣衙之後,便一臉堅毅的表示一定會說服家族再拿三千石糧秣出來資助災民。
這一次,劉誕無論如何明說暗磨,他都不願意將三千石的使用權限交給劉誕。
不過杜氏不願意,其他鄉豪大族卻願意將糧秣交由劉誕處理,而且和杜縣丞一般,不肯收任何的錢財。
顯然,這些鄉豪在看到周氏的慘狀,心中驚懼之下,都紛紛出資資助流民。
對於這些鄉豪的熱情,劉誕當然要表示,於是他就發出告示,督促各鄉裏之間嚴查暴動之源,同時吩咐縣兵勤加巡查晝夜不停。
半個月下來,陽城風氣大好,就連一些盜匪也少了許多,這樣也漸漸將那些鄉豪的心堪堪穩住。
唯一讓人糟心的就是臨近初冬,天氣比往年寒冷了一些,可以預見,今年大雪恐怕不小。
為此,劉誕不得不發動大量青壯流民與鄉勇幫助各亭各裏的百姓整修房屋,確保大雪降臨的時候,房屋的承受重壓的能力和禦寒的能力強一些。
甚至劉誕每日都親自巡視,鼓勵指揮流民鄉勇幹活,有時也會自己出手。
然而,劉誕在這邊熱火朝天的幹活,遠在陽翟的張氏似乎嫌他還不夠忙,再給他找了一件事。
陽城東門外。
“這大冷天的,不知韓督郵光臨鄙縣有何貴幹?”
城門口劉誕帶著一眾官員前來迎接陽翟西部督郵韓林。
“哼!劉縣令,本人在陽翟可是聽說你貪贓枉法,禍害鄉裏,不知可有此事!!”韓林騎在馬上一臉漠然的看著劉誕,絲毫沒有下馬的意思。
要知道韓林不過秩比三百石,劉誕可是大縣縣令,秩千石,品級高了韓林數個檔次。
雖然韓林是郡守曹緣史,有檢查縣鄉大權,但這樣做明擺著不合禮儀,而且必然是來找茬的。
劉誕見此,當然沒有生氣,而是看著韓林道:“荀子勸學曾言:‘非其道則避之。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汝可聽否?”
劉誕此話一出,立於馬上的韓林則是眼皮跳了一下,杜縣丞嘴角也是微微一抽。
他本是張氏一門客,因為跟隨張氏多年,張氏才找潁川太守弄了一個西部督郵的官職,所以說,他根本就是武人一個,哪裏知道劉誕說的是什麼意思。
劉誕看著韓林良久不答,看都沒看韓林一眼,便拂袖離去。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反之也是一樣。
現在的韓林就是那小兵,他見到一愣,壓根就不知道劉誕說的是什麼,連反駁都不知道怎麼反駁,心中隻有憤怒。
“咳咳,韓督郵,外麵天寒,有事還是到縣衙再行商議。”
劉誕拂袖離去,杜縣丞可不能離去,隻能接了這苦活。
“可恨!這劉誕是何意思,本官代郡守巡視鄉縣,他竟敢拂袖而去,還有沒有禮法,我看他那良才之名皆是虛妄!!”
韓林這話出口,杜縣丞嘴角又是抽搐了一下。
剛才劉誕的話意思便是譏諷韓林態度野蠻無理,不合乎禮儀之道,現在韓林竟然說劉誕無禮。
“咳!韓君,那劉誕他話中意思就是說韓君你懂禮法,所以他才不予接見……”韓林身後的一個小吏不由尷尬的出聲道。
“……”韓林一聽,麵色頓時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