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守護型保育的保育課程(1)(1 / 3)

很多人對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新《保育園保育指針》所要求製定的保育課程感到頭疼。在這一章裏,我們以日本東京都新宿區聖加保育園為例,介紹製定保育課程的思路以及製定時的要點。

保育課程的思考方式

保育課程為誰?為什麼?

2008年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保育園保育指針》中,提出了“保育課程”一詞。在這一背景下,出現了以下課題。

在此之前,保育園基本都是根據保育人員的能力和特點等實施保育,“保育人員對保育園整體的保育方針及目標擁有共識,在這種共識的基礎上有計劃地實施保育”,“在製定保育計劃以及根據這個計劃製定指導計劃時,考慮保育中的具體狀況,重新評價,有組織地開展改善嬰幼兒保育的一係列活動等”需要改善的課程。

“保育課程”是嬰幼兒保育的基本計劃,居於各個保育園製定的各種計劃之上。這個計劃應該對保育園的每個保育人員在製定具體、長期及短期指導計劃時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在“保育課程”中,體現保育園的理念以及指導思想。“保育課程”可以促進所有保育人員對保育取得共識,在嬰幼兒保育實踐中提高組織性和計劃性。

在保育園中,為了提高嬰幼兒保育的質量,需要在保育園全麵開展有組織有計劃的嬰幼兒保育實踐,並不斷改善。將此作為始終努力的目標。在結束每天的工作時,保育人員都要反思“今天我們是否實現了自己提出的目標?”“是否按照本園的理念,執行了指導計劃”?即總是返回“保育課程”的原點,進行反思,以改善今後的保育工作。這才是提出“保育課程”的意義所在。

保育人員要在保育園內和保育園外宣傳“保育課程”,使“保育課程”不偏離自己所指向的保育目標。“保育課程”在向孩子家長宣傳自己保育園的保育目標,與家長達成共識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基於這種認識,我們來介紹一下守護型保育課程。

製定保育課程的要點

1.保育理念(理念)

嬰幼兒保育的理念是一個保育園的宗旨。所有的計劃和活動都是將理念作為出發點的,最後都會返回這個原點進行反思。這個理念需要選擇容易得到全體保育人員的理解和共識,可以滲透到每個保育人員的用語,將選擇其作為理念的背景和理由明文化。

2.保育方針(目標)

如何實施保育,這是一個作為運營主幹的比較具體的思維方式。比如“促進孩子自立的保育”、“保障孩子玩的嬰幼兒保育”等,在每個保育園都會有幾個作為主幹的方針。而為什麼要有這樣的方針?應該如何思考?如何理解?則需要把這些方針作為全體員工的共識,簡單明了,明文化。

3.保育目標(戰略)

我們需要思考,我們的保育園希望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為了培養出這樣的孩子,我們需要做什麼?比如我們的理想是培養“有積極性的孩子”,那麼,就要考慮如何去運營,如何去開展活動,並且明文化。

4.保育方法(戰術)

寫下自己保育園所指向的保育方法。根據上述3個題目詳細製定具體的保育方法,並且明文化。

保育課程概要

保育理念

標語共生和貢獻

①共生

在包容他人、共同生存的過程中,構成所有孩子在周圍的任何環境中都會發揮作用,深化和豐富自己和對方的人生的社會。

②貢獻

培養為運用經曆過各種體驗所獲得的智慧和知識,實現更好的共生(貢獻)而感到快樂的孩子。

2.保育方針

標語培育孩子主體性的嬰幼兒保育

①保障在生活中的主體性活動的嬰幼兒保育(培育生活能力)

②保障在玩中的自發性活動的嬰幼兒保育(培育自立能力)

③對應每一個孩子的特性的嬰幼兒保育(培育個性)

④注重與人的交流的嬰幼兒保育(培育社會性)

3.保育目標

標語培養有個性、有積極性、為他人著想的孩子

①能夠自己發現課題、自己思考、自己行動的孩子(能夠進行主體性行動的孩子)

②能夠實現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孩子(有積極性的孩子)

③喜歡自己的孩子(具有個性的孩子)

④具有為別人的高興而高興的心情的孩子(為他人著想的孩子)

4.保育方法